本站公告: 
 
族情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族情动态

【薛氏骄傲】央视报道!扎根苦寒之地 这家薛氏三代人把青春和爱奉献给了石油!

2019-9-19 11:25:29 | 2988899次阅读 | 来源:老薛家的故事

青海油田,地处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60多年来,这里累计生产原油近6000万吨,天然气800亿方。无数个石油家庭把他乡变故乡,将这片苦寒之地建成了青藏高原上重要的能源基地。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 张静:油田人即便是过年过节,生产是不能停的。每次拍全家福的时候,很少是全部的人在这儿,尤其姥姥姥爷到了这个年纪,最大的愿望是拍一张特别全的全家福。
凑齐一家18口人,拍一张全家福,是这个有12个石油工作者的家庭多年的心愿。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严峻的石油短缺,第一代柴达木石油人抱着石油报国的信念,骑着骆驼,冒死闯入人迹罕至的盆地搞勘探。张静的外公薛怀兴随后也来到盆地,成为一名勘探修理工。

青海油田勘探管理局修理工 薛怀兴(83岁):找石油没有好地方,都是大碱滩,为了保勘探么,哪有困难都去干,争着干。


住地窝子,喝冷水,每天只有一个饼充饥,常年的野外勘探异常艰苦,车常常出故障,在戈壁滩出不来,就有饿死、冻死的危险。


经过艰苦勘探,1958年,在柴达木冷湖基地试采成功了全国第一口高原油井,给当时极缺石油的新中国带来了希望,青海油田从此成为新中国四大油田之一。薛怀兴说,当时大伙在高兴之余,都不能忘记冷湖公墓里长眠的400多位献出生命的石油人。


青海油田勘探管理局修理工 薛怀兴(83岁):那个时候咱国家油缺啊,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找到大油田。这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传下去。


不怕苦,不畏难,是薛怀兴留给子女的财富,他的四个子女都工作在青海油田采油一线。


薛怀兴引以为豪的女婿张金岗,是恢复高考后勘探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薛怀兴眼里,自己的女婿为国家找石油的韧劲一点都不逊色于第一代油田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的石油业急需重大发现,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是被几代地质家确认为最有潜力发现石油的“聚宝盆”。但是,受限于落后的勘探技术,过去半个世纪里,青海石油人,五上五下英雄岭,毫无发现。张金岗和同事们,顶着层层压力,整整奋斗了三十年。常年野外探勘,数次身陷险境,张金岗的脸部还曾被仪器喷油管严重烧伤。


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副总工程师 张金岗(60岁):探勘压力是挺大的,将近40年没有什么发现,跟外国合作过,都没有大的突破。最后出成果,实现突破,还是要靠自己人(奋斗)。加深研究,要找到它的地质规律、症结所在。


经过不懈努力,张金岗和同事们对柴达木盆地英雄岭的勘探研究不仅获得了中国地球物理界最高奖项,也为全球范围的高原油田勘探提供了宝贵经验。2015年,狮38油井试采成功,这也是英雄岭深层勘探的第一口高产井。随后,在英雄岭的东、西、中部地带也陆续发现了高产油气田,青海油田年产油气从此突破700万吨,成就了张金岗和同事们为国家建设高原大油田的梦想。


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副总工程师 张金岗(60岁):还是一种信念,信念支撑着。(国家)需要你在柴达木,在艰苦的环境中干(勘探)这个事情,那你就是责无旁贷,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为祖国找到更多的石油,这已经是张金岗一家三代人60多年来不变的追求。


7年前,张金岗的女儿张静研究生毕业后,也加入到了为祖国勘探石油的使命中来,在这里她也同样收获了爱情。


进入柴达木盆地腹地英雄岭,这片雄鹰都飞不过的高海拔“生命禁区”,就是张静的丈夫王永生工作的地方。他们正在勘探的干柴沟,已经接近英雄岭最深处,平均海拔4000多米,平均沟深600多米,异常复杂的地形,让直升机和可控震源车等先进的勘探设备都派不上用场。为了收集准确的山地勘探信息,每天王永生和同事们都要徒步10公里以上,放线布设测量仪器,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


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工程师 王永生:我们这个盆地勘探是比较有潜力的,随时有一些未知的东西等着你,这个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口井有没有可能一定成功。


在世界上地表条件最艰苦、工程技术保障最困难的高原油田上找油,王永生这位黑龙江小伙子,一干就是13年。正是这种坚韧,曾深深打动了张静的心。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 张静:大家虽说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感觉心还是在一起的。艰苦的环境更能体现出人的价值,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想,都在这里实现。


60多年里,从外公薛怀兴只身一人来到盆地到如今的四世同堂,这个大家庭见证了,在昔日的荒原戈壁上,几代人怎样建起了一座石油城,又怎样为实现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的目标而奋斗。让这些石油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2万吨石油产量,发展到2018年石油储量60亿吨,原油产量排名世界第八。


但是为国家找石油的脚步仍在继续。每一次从野外回来,王永生总会带回来一些绿色植物,和家人分享难得的相聚时光。然后又踏上充满危险和希望的勘探之路。


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工程师 王永生: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其实一直在负重前行,我们老前辈在负重前行,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的。柴达木盆地有将近12万个沉积,我们现在才找到多少,我们从不放弃。这就像我们国家70年的发展一样,虽然历经了曲折,但是我们都有信心一往直前地走下来。

(央视记者 韩冰 秦晓猛 青海台油田记者站)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老薛家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1fo5SlC-nxmR9-oHJ6VQQ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