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族情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族情动态

【当代英贤】 汇融集团总裁薛超雄接受《产城》杂志专访

7/20/2017 4:14:37 PM | 4751014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当代英贤】 汇融集团总裁薛超雄接受《产城》杂志专访

2017-07-19 四川/汇融集团

【当代英贤】


汇融集团总裁薛超雄接受《产城》杂志专访


2017-07-10 汇融集团


  “汇以共生,相融致远”为“汇融”的核心价值观。创业初期至今,集团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不断汇集资源、融合创新,在变革开拓中日益壮大恢弘。旗下囊括地产、商业、创投、酒店、物业、食品及农业七大主营产业板块。作为发展空间较大的创投板块,在2017年表现愈发强劲。


  近日,总裁薛超雄先生接受了《产城》杂志2017年6月刊的人物专访。全文围绕“双创”主题,对汇融的商业运营及创新投资板块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总裁放眼全球,亦对“双创”事业给出了高屋建瓴的独到见解。


《产城》杂志对汇融进行专题报道


汇融集团总裁薛超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总裁是如何诉说“双创”的那些事儿。


我们做双创,要有全球眼光


      为顺应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势,汇融在双创领域加大投入手笔。现已既成的汇融创客广场、汇融新创谷等项目均取得不俗成效,获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2016年4月,成都市政府发布的《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中汇融创客广场获得作为布局“3+M+N”中的“M”,即锦江区众创空间聚集区的高度认可;2017年4月8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一行莅临汇融创客广场参观调研,对汇融创客广场所打造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运营模式”、“全能配套”等板块表示肯定与赞赏……种种实例,均足以昭示汇融集团在成都创新创业版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汇融创客广场项目全景


  于汇融而言,2017年是集团跨越转型的关键之年。作为商业与创投产业板块的负责人,汇融集团总裁薛超雄指出,下半年,企业将主动出击,积极联动政府,以五位一体新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持续强化汇融创客广场和汇融新创谷双创载体建设,加快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和成果转化,致力于从传统地产开发商到产业园运营商的转型升级,将其尽早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高品质、高科技、高智能的专业楼宇;整合自身有效资源,促成国际人才、项目与政府及成都本土企业对接;顺应“一带一路”国策,接轨海外市场,放眼全球。


精准,双创之下凸显企业特色


  “创新创业就是一种新经济常态”,薛超雄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迈过了最早物资匮乏的时代,进入了精神层次及消费升级挖掘的阶段。在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之上经济要发展,则必然要通过新经济来带动,创新思维、新的技术、新的生活方式将作为推进动力。传统的思维,传统的企业模式,或者说传统的产业,都很有可能被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所替代。“在新旧更迭的必然规律下,企业的发展思路就是创新,不断寻找创新点,企业才会继续前行。”


汇融创客广场7F空中花园


  创新创业于汇融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汇融便开始踏入这一领域。近年来,汇融引进多个众创空间平台,并从不同的行业领域、资本阶段寻求差异化,形成行业聚焦与规模化发展。为了积极响应成都市锦江区发展新经济的号召,汇融创客广场的每一栋楼宇都有独立的产业定位,例如现已获授牌的 “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成都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四川锦江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等。“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国家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基地是省级示范基地,我们楼宇中的每一块产业领域,都获得了国家、省市的荣誉。”薛超雄介绍说,汇融创客广场这一产业园载体本身,目前已被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为“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被成都市科技局评定为“科技专业楼宇”。


E78青年空间


  为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与商务氛围,项目打造了近万平米的全能创业配套,包括多功能会议中心、商务服务中心、青年空间、千人员工餐厅、精品青年公寓、健身中心、恒温泳池等,让创客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一应俱全的服务。除了提供特定服务外,企业针对每一栋楼宇不同的产业和群体,专门在每栋楼宇中规划一层楼作为该产业和群体相对应的服务平台,向其提供精准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基地提供补贴政策,创业辅导;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支持、人力综合管理……在提供平台服务的同时,根据不同行业的资源需求,汇融创客广场还为各入驻企业提供相对应的行业资源。“我们通过免租等方式将四川环保协会、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资源整合在此,帮助企业实现更精准的信息匹配。”


汇融为创业者提供全能服务


  通过精准规划,细致布局,当前,汇融在整个成都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双创”浪潮中脱颖而出,逐渐树立起企业特色与行业影响力。


长远,转型自持深挖潜在价值


     “现在是房地产开发商太多,产业运营商太少。你们这个转变非常好!”在今年4月8日的调研之行中,范锐平书记对汇融创客广场从传统地产开发商至产业园运营商的转换升级表示高度认可。在打造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的探索过程中,汇融创客广场已然成为汇融集团开发自持的代表“双创”项目。


位于汇融创客广场的洪泰智造工场


  于当前土地成本不断飙升以及政策强烈不稳定的背景之下,地产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在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游戏规则”时,大多数开发商开始通过收购公司、收购项目来获取土地储备资源,进而增加现实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自身的现阶段发展。正如范锐平书记所言,在现阶段从地产开发商转型至产业运营商的企业相较甚少,选择转型,则意味着企业从开发销售变为开发持有,这对企业自身的资本条件基础和运作能力是一大挑战。而作为跨国企业的汇融,具备足够的前提条件迎接这次转型。


居然顶层设计中心


       提及开发商到产业园运营商两种模式的不同,薛超雄解释到,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决心”二字:开发商是短平快的模式,以出售形式获取短期效益,而产业园运营商则偏向细水长流,以自身持有方式,提供全能服务,更注重的是企业今后的潜在价值。“产业园运营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更考验企业的决心,因为这对企业自身基础而言是有极高要求的。目前,成都大部分楼宇仍然是处于销售状态,像我们这样以开发自持的方式做产业基地和双创的企业,在成都乃至全国大多城市都是少数。”

项目有网球场、恒温泳池、多功能会议厅等全能配套


     “双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相应政策的出台为“双创”企业降低创业成本、获取办公场地及人才供应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帮扶,对全国“双创”浪潮的推进助力。近年来,锦江区紧密围绕国家的战略方向和政策需要,在楼宇经济发展方面别具特色,而这一领域也正是汇融响应最快、最及时的领域。众所周知,锦江作为成都的黄金地段,地价更是寸土寸金。因此所有地产开发商将楼宇往高处发展。“在开发自持的情况下,要想通过一栋楼形成产业聚集更是一大难题,但一旦成功,其经济效益将会十分凸出。”在薛超雄看来,企业的聚集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是单一性的土地财政,这也是汇融创客广场建立的原因所在。“我们当初选择在此建楼的出发点与锦江区多年的发展方向是不谋而合的,作为地产开发商,我们不希望短平快发展,而是希望有长期的竞争力,有产业的粘性,形成自身品牌与企业符号。”


     薛超雄表示,今年,在发展空间较大的创投领域,汇融将针对重点发展的楼宇,成立专项产业基金,整合行业资源,营造企业的长期价值。


目标,立足成都接轨海外市场


     作为汇融创投领域的负责人,在谈及该板块成绩及持续推进计划时,薛超雄提到,汇融双创项目的模式是可复制的,但也需理清“共性”与“个性”。就汇融创客广场和汇融新创谷两大项目而言,“氛围”与“服务”是汇融做双创项目的共性。一方面是让创业者跳出冷冰冰的楼宇建筑,感受汇融“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是通过“孵化空间”、“全能配套”吸引同类型企业聚集,形成特有的行业氛围。在“服务”方面,汇融有专门的运营团队每月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活动指标;针对企业发展特质,打造有体量、实质内容、差异化的产业链与生态链,从不同层面助力企业或者行业的阶段性成长。


汇融新创谷公共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能打造出不同项目的独有亮点,也是其“个性”所在。汇融创客广场结合锦江区商贸中心的独特地理位置,主要聚焦在电子商务和文创领域;因新都传统企业众多,淘宝卖家多汇集于此,但缺少创业氛围及被服务的聚集区域,因此汇融新创谷以“互联网+”创业平台的形式,助力该区域内的企业升级转型。


创业者在平台聚集交流


    “我有一个近期的目标这一两年会实现,就是契合本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若干产业板块,我认为,双创不能只停留在国内层面,今年开始企业会把创新提升到一个国际的层面,我们不能只看见双创,更多的是要有全球眼光,跟国际接轨。”曾有多年澳大利亚留学经历的薛超雄提出了自己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想法,其透露,目前企业将结合成都市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蓉发展,促使其创新理念、先进技术与国内消费市场接轨,还可与国内现有同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当下已取得一定效果。


汇融集团在澳洲的部分项目


     7月6日,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整合,汇融将引入一名澳大利亚国家级院士在我省建立人工智能科学研究院,此项目亦是汇融与美国华盛顿相应机构签约的唯一项目。除此之外,汇融与美国针对华人群体最大的科技类组织——旅美科技成都分处、致力于海外创业团队与国内资本、企业专业匹配以及精准对接的唐人•国际项目中心达成合作。同时汇融还和四川侨联共同打造“四川侨之家”、“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项目,吸引全球华人精英回归祖国。


     集团国际化是汇融短、中期目标的整合体现。如今,汇融还将主动挖掘国际资源,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将创新技术、人才、项目引进嫁接至政府所需板块的同时,带领更多企业走出国门。


摘自:《产城》杂志2017年6月刊

栏目:品牌故事

采访/撰文:杨杨 董娅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