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族情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族情动态

文武全才薛仁贵

8/28/2018 2:21:57 PM | 343293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作者:柴乃池(山西省河津薛仁贵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811月24日(农历10月18日)是薛仁贵诞辰1404周年,为弘扬薛仁贵文化,特撰文祭祀。

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平阳府志》、《河津县志》等史书记载:“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许多人以此就以为薛仁贵少年家贫,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只会种田打工,舞枪弄棒,是一介赳赳武夫,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学识,更不要讲“著书立说”。事实并非这样。

薛仁贵是武能够平叛拓疆、守边安邦,文可出谋划策、著书立说,是我国古代史上屈指可数的文武全才。

笔者结合出土文物对薛仁贵生平进行过多年考证。他生于官宦世家,十五岁前家境尚好,他从幼年进大黄村义塾读书,拜黄石公后生为师。熟读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还通读《兵法统要》、《三略》、《三鉴图》等兵书,对《道德经》和《周易》格外喜读,并有独特见解,从青少年时期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他通晓天文,黯熟地理,洞察人和,爱国亲民,这是他以后成为一代名将的主要内部原因。

薛仁贵才华横溢,表现在许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只从五方面概述,足以立论。

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薛仁贵是行伍出身,他了解当兵的心理,深深懂得“两家交兵,勇者胜”的道理。每次做战,他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擒敌首,慑服士兵,从而取胜。他之所以能一战成名,原因就在于此。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二十二日,安市城大战正酣,他在敌军势众军情危急之时,冲入敌阵,直奔敌军首领,斩其头颅悬于马鞍之上,敌兵心惊胆颤,唐军士气大振,反败为胜。唐太宗召见了他,将他从伙头军一提为游击将军,并任命为云泉府果毅给以重赏。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一月,东北契丹国王率军攻进大唐边城,薛仁贵与辛文陵率兵拒敌,仁贵对辛文陵说:“杀敌千万不如擒敌首领一人!”于是他们率轻骑夜闯敌营活捉契丹国阿卜固献于东京洛阳,契丹臣服。

二、运筹惟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薛仁贵深知“利用矛盾、分化敌人;争取中间、打击顽固”的道理。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闰正月,大将军苏定方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进攻突厥沙钵罗可汗。十二月金山战斗胜利之后苏定方奏请朝廷,从降军中征调千骑扩大军力,再与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决战。中郎将薛仁贵当时只是一个低级将领,在京城守卫皇宫大门,安边定国兴兵讨叛的大事本来是皇帝、宰相和元帅们商议决定的事,与薛仁贵本无关系,但亲民爱国的薛仁贵知识渊博、洞察敌情、知已知彼、料事如神,他上书朝廷:“泥熟部素不服贺鲁,为贺鲁所破,虏其妻子。今唐兵有破贺鲁诸部得泥熟妻子者,宜归之,仍加赐赉,使彼明知贺鲁为贼而大唐为之父母,则人致其死,不遗力矣。”(译文:西突厥泥熟部,一直不服贺鲁,被贺鲁所败,妻子、儿女也被其俘虏了,现在我军正好在攻破贺鲁部众时获得了泥熟的妻子儿女,应让他们夫妻团圆,并厚加赏赐。这样使泥熟得知贺鲁是贼,而大唐爱之如父母,则泥熟必然帮助唐军攻打贺鲁,不遗余力。)皇上看了薛仁贵的奏折认为讲得有道理,就命令苏定方照此执行。泥熟感激唐朝的大恩大德,整个部族出动,协助唐军共击贺鲁,很快打败了兵强马壮的贺鲁。

三、薛仁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非川兵败责任不在薛仁贵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四月初九日,吐蕃发军20万攻陷西域十八州,又连结于阗攻占龟兹、换城、疏勒等四镇。八月高宗皇帝召回薛仁贵担任逻沙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率军十万进击吐蕃。薛仁贵深知军情战况:唐军孤军深入千里远征,敌众我寡,行军困难,粮运不便,且吐蕃士兵凶悍善战,以逸待劳,只有速战速决,不可对峙久战。他对副帅郭待封精辟地分析了形势: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战机,破敌即回,又烦转运。此处许多地方,瘴气弥漫,不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我军轻装疾进,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与郭待封约定,分兵合击,会师乌海,共歼敌军。

薛仁贵遵照作战计划行事,轻装疾进乘敌不备,在河口大败吐蕃军,乘胜进驻乌海。郭待封进军缓慢,贻误战机,中途被截阻战败,弃军而逃。薛仁贵心以三万之师与吐蕃40万大军在大非川血战七日,但终因孤军无援,人少粮缺而失败。还朝后,免去死罪,贬为庶民,他仰天长叹:“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心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这段对失败无可奈何的慨叹,表明他深研《周易》,对易、卜、星、象学说深信不疑。

四、著《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言简意赅,见解独特。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主讲“三易”,即“变易”:穷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木易”:永恒不变。三易相传为周人所作(又说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得其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384爻;爻和卦各有说明。作为占爻之用。古传为伏羲氏画卦,周文王作辞。该书不是一代成形,萌芽于殷末周初,成书于战国、秦汉年间,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周易》通过八封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互相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该书难以读懂,更不好理解,古代注释该书的有郑玄、魏王弼、晋韩康伯、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薛仁贵少年就喜读《周易》,在黄老师的讲解下,收获颇丰。先后用三十年时间穷读细研,他对《周易》有独特见解。

薛仁贵不苟同上述诸家注释,于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写成了《周易新本注义》十四卷。前七卷是对“经”的注释,后七卷是对“传”的注释。在该书中有薛仁贵着重提出“立天之道,有阴有阳;立地之道,有柔有刚;立人之道,有节有义”的独特见解。这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薛仁贵一生在行军作战,待人接物上身体力行这一见解,这也是他能够多打胜仗、少受排斥,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之一。据薛仁贵第五十一世孙,民国中期山西汾阳县长薛雨三讲:他祖父、曾祖父曾保存一套薛仁贵著的《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1939年4月,土匪烧他家书房时被烧毁。可惜这部经典作品在清代中叶失传。

五、撰写“国书”,博古通今;理足义重,声情并茂;不亢不卑,软硬兼施。

其构思巧妙,语言之精辟,逻辑之严谨,说理之透彻,均达成登峰造极的地步,文人骚客亦难为之。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冬十月,因高丽余众叛乱,新罗与唐发生纠纷,为了稳定辽东,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鸡林道行军总管,率军处理与新罗问题。他临行恭听了高宗对辽东形势的综述和处置方略,到任后,他深入调查,了解相关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七月二十六日以鸡林道行军总管的身份,代表唐王朝撰写了《薛仁贵致新罗武王金法敏书》。

全文如下:

行军总管薛仁贵致书新罗王。

清风万里,大海三千,天命有期,行遵此境。奉承机心稍动,穷武边城,去由也之片言,失侯生之一诺,兄为逆首,弟作忠臣,远分花萼之阴,空照相思之月,兴言彼此,良增欢咏。

先王开府,谋猷一国,辗转百城,西畏百济之侵,北警高丽之寇,地方千里,数处争锋,蚕女不及桑时,耘人失其畴序。年将耳顺,愉景日侵,不惧船海之危,远涉阳侯之险,沥心华境,顿颡天门,具阵论弱,明论侵扰,情之所露,听不胜悲,太宗文皇帝气雄天下,神王宇宙,若盘古之九变,同巨灵之一掌,扶倾救弱,日不暇给。哀纳先君,矜收所请,轻车骑马,美衣上药,一日之内,频遇殊私。亦既承思,对扬军事,契同鱼水,明於金石。凤钥千重,鹤关万户,留连酒德,宴笑金除,参论兵马,分期声援,一朝大举,水陆交锋。于时,塞草分花,榆星上荚,驻跸之战,文帝亲行,吊人恤隐,义之深也,既而,山海异形,日月回薄,圣人下武,王亦承家。岩葛因依,中国疲劳,帑藏时开,飞萏日给。以苍岛之地,起黄图之兵,贵于有益,贪于无用,岂不知止,恐失先君之信也。

今强寇已清,仇人丧国,士马玉帛,王亦有之。当应心膂不移,中外相辅,销镝而化,虚室为情,自然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良史之赞,岂不休哉。今王去安然之基,厌守常之策,远乖天命,近弃父言,侮暴天时,侵欺邻好。一隅之地,僻左之陬,率户征兵,连年举斧,孀姬挽粟,稚子屯田,守无所支,进不能恒,以得裨丧,以存补亡,大小不侔,逆顺乖叙。亦由持弹百往,暗于枯井之危,捕蝉而前,不知黄雀之难,此,王之不知量也。先王在日,早蒙天眷,审怀诐披之心,假以披诚之礼,从已私欲,贪天至功,苟希前惠,图为后逆,先此君之不长者也,必其誓河若带,义分如霜,违君之命不忠,背父之心非孝。一身二名,何以自宁?王之父子,一朝振立,此并天情远及,威力相持,方州连郡,遂为盘错。从此,递蒙册命,拜以称臣。坐治经书,备详诗礼,闻义不从,见善而轻,听纵横之说,烦耳目之神,忽高门之基,延鬼瞰之责。先君盛业,奉而异图,内溃疑臣,外招强阵,岂为智也?

又高丽安胜,年尚幼冲,遗壑残郛,生人减半,自怀去就之疑,匪堪襟带之重。仁贵楼船,竟翼风帆,连旗巡于北岸,矜其旧日伤弓之弱,未忍加兵,特为外援,斯何谬也!

皇帝德泽无涯,仁风远洎,爱同日景,炤若春华,远闻消息,悄然不信,爰命下臣,来观由委。而王不能行人相问,牛酒镐师,遂便隐甲雀陂,藏兵江口,蚑行林薄,喘息莱丘。潜生自噬之锋,而无相持之气。大军未出,游兵具行,望海浮江,鱼惊鸟窜,心此形况,人事可求,沉迷猖惑,幸而知止,夫举大事者,不贪小利,杖高节者,寄以英奇,必其鸾凤不驯,豺狼有顾。高将军之汉骑,李谨行之蕃兵,吴楚棹歌,幽并恶少,四面云合,方舟而下,依险筑戌,辟地耕田,此,王之膏肓也。王若劳者歌,事屈而顿申,具论所由,明陈彼此,仁贵夙陪大驾,亲承委寄,录状闻奏,事必昭苏,何苦匆匆,自相萦扰?

呜呼!昔为忠义,今乃逆臣,恨始吉而终凶,怨本同而末异。风高气切,叶落年悲,凭山远望,有伤怀抱,王以机悟清明,风神爽秀,归以流谦之义,存于顺迪之心,血食依时,茅苴不易,占休纳祐,王之策也。严锋之间,行人来往,今遣王所部僧琳泣赉书,伫布一二。

我们可以对薛礼写的这札长达1300余字的书信作一简单分析。

该文开始的“清风万里”至“良增欢咏”为第一自然段,该段主要是说你哥我弟一类的客套话。

第二自然段主要说,由于高句丽,百济侵犯你新罗,你国到我唐朝求助,我唐朝毅然出兵,为灭亡高句丽,多年来唐朝作出了巨大牺牲,云云。

第三自然段主要说,你新罗的威胁解除了,你们应该安心守土,我们两国之间应该相安无事,可你新罗总搞小动作,最后让我们兵戎相见,这是聪明这举吗?

第四自然段主要说了新罗对高句丽遗民安胜反唐行动进行支持的问题。

第五、六自然段主要讲,还是希望新罗以前的作法,化干戈为玉帛。如果新罗王有和好之意,薛礼可以“夙陪大驾,新承委寄”等等。

从该札全文看,语气虽然软硬兼施,基调却是求和解,虽然是以薛礼名义给新罗王的,但全文体现了高宗对此次军事行动的基本方针,代表了唐朝廷的基本态度,可视为“国书”。薛仁贵写的这札国书记载在朝鲜半岛历史文献《三国史记》之“新罗本记”《东国通鉴》、《唐文拾遗》等史书中。

综观大唐二百九十年中间有记载的三百一十七札“国书”,薛仁贵致新罗王的国书最长,写的最好,可谓传世之作。薛仁贵的文学才华还有多处展现,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仅从以上五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薛仁贵不仅武功超群,而且颇具文学才华,的确是中国古代战将中屈指可数的文武全才。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