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银刚,男,1981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生物生态室主任。
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
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国家环保部第一批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
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常州市“优秀青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10余项科研课题
参加“十三五”水专项、省市级各类项目10余项
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50多项
授权近40项,参加编写专著2部
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市厅级奖项4项。
薛银刚这个80后的博士,有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敬业、专注与奉献,同时也有着当代青年人身上创新精神,独有的对新技术、新思维、新方式的思考与实践,使他在工作中成绩斐然,为常州市环境监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勤勉敬业的“排头兵”
自从2010年进入监测中心以来,薛银刚先后从事过生物生态监测、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环境宣教、综合分析和科研管理等多项工作。他每天坚持工作10几个小时,不断为自己“充电”。他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业务精湛,勇于奉献,敢于担当。
顾全大局、服从需要是薛银刚身上固有的品质。2014年7月,中心机构调整,应急监测工作辛苦且责任非常重大。当领导让他负责该项工作时,他没有任何怨言,欣然接受。期间建立了中心应急监测能力和技术装备数据库,使今后应对急监测事件时能更加高效和快捷。作为一个青年党员,薛银刚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在2014年7月31日的江苏省燕进石化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爆炸事件中,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冒着可能再次爆炸的生命危险,连续监测了8天,累计加班时间多达60多个小时。
2016年5月,薛银刚承担起了编制《2011-2015年度常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的重任。经过精益求精的反复打磨,这份报告书获得了江苏省“十二五”环境质量报告书一等奖,并被环保部评估为优秀,这份荣誉在全国293个地级市中只有10个。
创新创效的“带头人”
除了负责环境监测中心的日常工作,薛银刚作为科研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10余项科研课题,参加“十三五”水专项、省市级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50多项,授权近40项,参加编写专著2部。因此,他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市厅级奖项4项,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2015年,薛银刚立项2015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成为“十二五”期间常州市唯一入选国家级环境行业标准的项目。
不忘初衷的“奉献者”
薛银刚善于观察,主动思考,总能从工作、生活中发现研究项目方向。在应急监测室工作期间,发明了“一种智能多栖采样检测功能的无人机”和“一种智能物联的应急监测服”等多项专利,使应急监测工作更加便捷、专业和安全。
2017年,薛银刚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累计在ICU病房住了3个多月,他在陪护之余,不断观察和思考。随后编制“医院生物气溶胶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致病菌的检测关键技术与污染特征研究”项目申请书,以借这项研究更好为病人、为社会服务。这个项目是非常前沿的,因此获得常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的重点支持。
薛银刚常说:“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如果你能够通过传授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辐射出去,那你的价值会被复制与放大,就会为你从事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常州大学和江苏理工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和常州市首批产业教授,是学生眼中严格的导师;他也是《中国环境科学》《生态毒理学报》等杂志的审稿人,专业而严谨;他还是《中国名城·常州》“薛博士环保手记”专栏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科普环保知识。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做成一件事的基本。”这是薛银刚常常对学生和团队里的年轻人讲的话,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而他人的每一点进步也成为了他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