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族情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族情动态

【论文043】薛恒渊:如何加强族人的凝聚力

10/21/2022 11:01:38 PM | 1125808次阅读 | 来源:老家河南家谱馆

编者按:本文是薛恒渊专门为第八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撰写的论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强才能民富。构建和谐社会国家讲团结,也包括家族之间的团结,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国富民强,任何从事家族家风事务的人,都必须牢记只有国家的团结和兴旺,才会有家族安定的今天。

图片

如何加强族人的团结和凝聚力,要求实干,多做实事,不只是口头宣传要落实在行动上,今将笔者所经历的修谱和祖墓情况作一简介:

传承家风  续修族谱
蓬溪薛氏家风:立志创业,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礼义德仁。敬宗睦族,团结精诚。春秋祭祖,心地虔诚。尊师重教,诗书育人。助人为乐,众善奉行。我们传承践行好家风的作品,2015年被遂宁市妇联、文明办、遂宁日报“好家训家规”的评选中获一等奖。同年获得省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我的最美家庭”优秀家庭题材作品奖。

图片

图片

笔者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家谱家风文化。2002年,首倡续修《蓬溪薛氏族谱》。我自己保存有清光绪十六年薛永珍主编的族谱木刻四卷本,民国十五年由薛毓藻等续修族谱石印六卷本,由族宗带头成立了族谱续修小组,我担任常务编辑,集倡、采、纂为一体,走村串户,足迹遍及遂宁市、蓬溪县、大英县辖区内各乡镇百分之八十的薛姓人家,晨采夜撰,历时两年,终于在2004年《蓬溪薛氏族谱》三修卷成书颁发。后有增补遗漏的人家,添补后复印族谱很受欢迎。2008年,在蓬溪文史资料出版专辑《笑问君从何处来·姓氏备证》一书中任编辑,撰写各姓氏源流、迁徙概况、名人简介等文章26篇(26个不同姓氏),48个姓氏字派简介,至今收集到不同姓氏简介近200个。2009年,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成立,被聘为该中心副主任。为中心收集200多部家谱中的大部分,多次被中心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本村同学曾其政编纂了《蓬溪三眼井曾氏族谱》。附西转水坝庞德良世系的《庞氏家谱》,均集采访、编辑为一人,义务付出,无任何报酬。还被聘为《遂宁席氏族谱》顾问,全程指导席谱维修工作,获得席氏好评。还多次指导陈氏、周氏、庞氏、王氏、何氏……家谱的编修。
蓬溪电视台《再话家谱》专题节目对我进行了专访。
复修祖墓  敬宗睦族
蓬溪梧松沟是薛氏的发祥地,祖墓甚多,有碑文记载的就近40座,惜在“文革”“除四旧”时,一早上就将墓碑全部打完,而今仅剩残碑两座。在1962年时,我将全部墓联抄下(因我舅父是私塾老师,喜爱对联),故留下了历史原始资料。2012年蓬溪梧松沟薛氏祖墓群评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我得知情况后,到县文管所(当时未成立局)打印了资料和文物保护碑样式,独一人将租墓地几处拜台泥石清理干净(“文革”时只打了墓碑,拜台、碑等未动)。自费购置花岗石文物保护碑,并雇石工将文物碑安装好,请部分族人参观后,族众予以高度好评,当即决定复修祖墓碑,并成立蓬溪薛氏宗亲联谊会筹备会,印发《告族人书》,我独自带头捐资1千元。族人热情很高,捐资共三万余元。由我提供历史资料,恢复了碑文、墓联、子孙世次,并亲临打印核对墓碑,花纹图案不得雷同,全用大理石柱、碑板、衬鼓,复修了十座祖墓碑和一座捐资碑,使族人有祖可祭,有碑可考。年节时族人自发扫墓和拜祭,增强了族人的亲和力。2015年和2018年,成功举办了两次蓬溪薛氏宗亲联谊会,编印颁发两册《蓬溪薛氏简讯》和一册《蓬溪薛氏宗亲通讯录》共三册。联谊会上,对薛氏老弱病残都进行慰问,虽然金额不多,也表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2018年的联谊会上,我制作捐款箱,为特困户薛选民、李尊芳(母子两人都瘫痪在床,一女在读大学)组织自愿捐款,共收到7960元,为资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尽了微薄之力,受到族人的支持和赞扬。每次联谊会,镇上都派有领导参加。我们录像制碟发放,增加了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多干实事  凝聚族人
由于经过了修谱和祖墓的事以后,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必须亲力亲为,语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联系族人传承优秀家风必须要付出和努力,为了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修谱为第一要务,通过走访登记,联络了感情,谱成颁发开会,大家才能相聚在一起,相互认识,增加亲情族情的凝聚作用很大。从目前情况看没有修谱的姓氏较多,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有能的人或年老或忙于生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人有信心和资金而无能力,有能力的人又忙于生计奔波而力不从心。望有识之士组织族人,做过细的工作,让大家统一思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盛举,很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有能力又懂电脑,但缺人正确引导。通过修谱,认祖归宗。族人还是十分热情的,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寻根问祖,“字派”是关键,好似一串珠子一样,每个字派就像一颗珠子,串联起来就是一个整体。很多人往上追溯就难了,凡几十岁的人一般都是按字派取名的。上溯几代就不成问题,由于人口流动迁徙大。上辈死亡,上溯困难,下辈字派将用完。请有识之士合议以定新派,将附近知名者收集在一起,修谱成书往下传就是家史历史。不必上溯多少代,无从稽考,不攀贵胄,不想去以古代名人为先祖而空费力。至于栏目设置只要世次分明,世系几代清楚就行。

图片

再浅说修宗祠的问题,资金宏大,集资难,况且土地也不好批,修成之后管理也是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以复修祖墓较为好,认祖归宗,团结族人较为容易,每年祭祖更方便团结族人。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有祖可祭,有碑可考更实际。
以上几点只是个人管见,仅供参考,开联谊会更容易团结族人。更有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简介

薛恒渊,家住蓬溪县赤城镇,是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专为他人撰写祖宗家谱。但该名老人的职业是一名农民,并不是职业写手。因其年幼时曾念过私塾,痴迷于收藏各类旧书。他说:“我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就喜欢写点东西。”

薛恒渊凭着对民间传统家族文化的研究成就,2008年,经蓬溪县政协文史专家胡传淮推荐,他参与编纂并出版《姓氏备征》一书。经多方考察,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薛、庞、曾等26个姓氏的来源、迁徙、字派、以及名人故事等内容。因此,在2009年薛恒渊被四川省社科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评为省“客家文化优秀传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FBPkS7p5UYTXfYNjfapPw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