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薛氏族史、族谱概要
一、族谱(字辈):臣帮之国道,卜映仲兆宣,恩至思广大,家传万(继)永年。二十字派传承有序。
续谱(公元一九九五年),同河南南阳薛岗薛氏联谊续:“明礼乐道(正、德)本,宗贤俊杰昌”。共十字辈谱。
二、族史
湖北随州市随县淮河源薛氏支系由于文革时期祠堂遭到损毁,珍贵收藏,家谱等付之一炬,谱系已无从考证。根据祖辈口耳相传至今,始祖来自山西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历史原因迁入湖北麻城。明朝初开枝散叶祖从麻城(扦荒)迁入湖北随县小林镇元通寺薛家湾!
随县淮河源薛氏和河南省信阳、南阳地区接壤,散居在以小林镇为中心的方圆一百多公里区域,现有族人一千余户,五千多人。淮河源薛氏自古以来为本地望族,素有“薛大块,后半边,姓雷的占个犁铧尖”之说。自古以来薛氏族人谨遵先祖家规家训,爱国敬业,后人英才辈出,传承有序!
三、淮河源薛氏繁衍发展
始祖定居薛家湾后,挽草为界,指山为疆,披荊斩棘,奋力开垦,勤劳致富,荣华富贵,子孙繁衍昌盛,家大业大,长兄分居在原新菊公社八角楼以北,称“北冲薛氏”,小弟分居在八角楼以南称“南冲薛氏”,故北冲薛氏辈分低,南冲薛氏辈分高。随着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社会进步,薛氏族亲发展更壮大,至今以湖北随县草店、小林、淮河三镇为中心,东至河南省信阳市彭湾、吴店、石板、洋河竹林湾、黄家寨、高梁店,西至河南南阳桐柏双河、坟台、毕店、月河沈庄、白庙、吳城、固县、北至河南省毛集镇玄龙庙、黄岗,南至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随县两水。淮河源薛氏分别居住在淮河发源地两岸,故称:“豫鄂淮河源薛氏宗亲”。
四、淮河源薛氏宗族字派
始祖插荒定居元通寺薛家湾以后,随着经济富强,人丁兴旺,家和万事兴,文武秀才、官员辈出,族谱“臣帮之国道,卜映仲兆宣,恩至思广大,家传万(继)永年”这二十字辈,彰显祖先的家规家训慎严,教化后裔有方,后人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光宗耀祖。1994年清明节,受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薛岗薛氏宗亲的邀请,我族上一届族长薛思恭、薛思益、薛广政、薛家富等人参加宗亲联谊会,经双方充分酝酿讨论,又续立“明礼乐道(德、正)本,宗贤俊杰昌’十字派。待原字派用完后,延用这十字派。
五、始祖失考的原因
淮河源薛氏始祖从湖北麻城迁入本地是有名讳的。过去的家谱都是手抄一份,私藏在寺庙里。文革时期,薛家新庙寺庙被烧毁,内藏家谱也随之焚烧。1962年族亲薛大义结婚,借族人聚会送礼之际,文人秀才薛三思(土改划为富农成分,为分子)牵头续修家谱,尚未成功,遇到了1964年“小四清”运动,1966年“大四清”运动,说“分子抬头“,带头“闹宗派”、“造家谱”、“立四旧”……大会批,小会斗,绳索捆绑,戴高帽子,游乡村,召开原新菊公社社员大会,逼迫抄家搜查,将所有家谱资料全部当众焚烧。从此由于年份太久,懂家族历史资料的老人越来越少,家谱资料失传了。
六、淮河源薛氏历史盛况
淮河源薛氏宗族从古至今为本地望族。有始祖坟墓:元通寺山上,此坟墓属九龙船地,有寺庙:薛家新庙,有祠堂:道仕湾薛家堂;有集镇、街道、保安、学校、练兵练武场,薛家新湾(解放初为新菊乡乡政府);有山寨:薛家湾同心寨、观堂薛家老寨、八角楼薛家寨、大坡岭薛家新寨;有坊:薛家油坊、薛冲薛家染坊,有民窑:薛家窑(砖瓦窑、缸盆罐窑)……等等。解放时期,每至清明,后人骑马坐轿祭拜先祖,彰显先祖丰功伟业。
豫鄂淮河源薛氏始祖属河东薛氏,祖籍山西省河津市人,于明朝大移民,由山西迁至湖北麻城,再由湖北麻城(插荒)迁至湖北随县祝林第七区元通寺(旧社会称祝林总督:管辖河南南阳、信阳,湖北襄阳豫鄂三地联关案件在此督办理)薛家湾定居。
豫鄂淮河源薛氏宗族理事会
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