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代发掘出的马车谈奚仲造车
王震中
今天我想从商代发掘出的马车谈奚仲造车。为什么说商代呢?一个是因为目前发现的马车我认为都是商代的,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年代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做出来的年代。如果说按公元前1600年为夏商分界的话,不可能到4000年以后,一定是在二三期之间。因为二里河的年代经过几次的整合之后发现最早的一期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而最晚的四期年代要在公元前1520 年,这样的话要是按照1600年为夏商分界的话,应该是二三期之间。目前发现的三四期很多应该还是属于商代的。这也包括我们这个工程的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对过去很多的研究结论重新进行了一次审核。
目前商代的马车我们发现的最多,初步估计大约超过了70辆。我把它们归纳整合一下发现,这个时期的马车已经非常规范了,它的形态基本上已经定型,它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样的。从大小上看,不管是西安发现的还是山东发现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就反映当时这种车的制作是很规范的。
商代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轮子是用粗细均匀的辐条来做的,这是种相当精美的车。大家在看《好汉罗宾逊》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发现当时的车轮还是一个木板子,没有辐条的。所以我们在3000 年前就已经用辐条做轮子的做法,在当时来说,在世界上应该是最先进的。这种车在国外也有发现,但我们商代就有了,是最早的。这种车出现以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与国之间的稳定,从各驿站信息的传递,以至于军队里的装备方面,这种车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就是说,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奚仲当时发明的车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说商代发掘的车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在当时来说,这种车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制作的,结合得必须非常牢,才能让车在路上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行。从大木板变成辐条,这说明什么呢?快捷。这是在车的作用上进行了一次非常大的飞跃。目前发现的商代车都是两匹马的,用两匹马拉是非常快的。
我们在安阳发现了一条很宽的大道,宽度超过10 米,上面有来回的线,说明是双行线,也反映出在商代后期的时候,车在安阳的进出应该是非常多的。我刚才说到的这几条,说明后来出现的用手推的车,它的前面是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的。发展到商代车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很长很长的路程。那么到底早到什么时候出现的车我们还不知道,还没有找到实物。但是应该说在这个之前已经有车,这是没问题的。实际上,我想我们再提到更高一个角度上来讲,车的出现一定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提升。需要车的时候它就出来了,随着文明的出现,这个车肯定是要有的,要产生的。你譬如说我认为夏代有车,因为夏代已经是一个王朝了,那么一个王朝要统治他的臣民,他不开车怎么办呢?不可能的,肯定是要有车的。从商代晚期往前推,我们说车是出现在之前几百年,车出现在夏代是没问题的。车主要是以轮子为主,轮子滚动才能加快它的速度。实际上古代人是非常聪明的,当时的轮子应该是实心的,不是用的辐条,因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艺。
我们考古时发现的一个是本地区使用的,还有从其他地方传过来的,这反映出当时人的交换已经很密切了,实际上人类之间的交往是最正常的一种活动。不是说人只在一个地方跟人交往,而在交往中间,他需要交换的媒介,车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所以说我们这样推,在夏代出现车是没有问题的,应该还比它更早。从目前的发现来说,车的轨大小不一样。我们可以推测是马车、牛车,还有独轮车,我想独轮车也会很早。
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奚仲发明的是什么车?是马车还是别的车?如果在将来的考古里,发现两个有意思的马车,我个人觉得不必惊讶,因为从前后发展来看的话是正常的。这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社会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那么夏代已经是需要了。第二个是这种工艺能不能达到,我想当时的车主要是木结构。那么我们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已经发现木结构,那么在4000年之后的夏代用木结构应该是不困难的。第三个是马是不是被训练到能够拉车,马的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说,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如果发现夏代的马车不应该是件奇怪的事。
虽然说我们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奚仲造的车就是马车,但这个研讨会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把奚仲这个在历史上没有多少争议的人物确认一下。可以提醒我们考古工作者在今后发掘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找这样的车。难的是这个车都腐烂了,考古工作者只能根据颜色不同、质地不同慢慢还原出来,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种绝活。但我们现在注意到的只是在大的车马坑里的马车,而一些不是放在车马坑里的车一般都被忽视了。今后,我们如果把视线放宽一点,勤思考、仔细找,我想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还是会找到这个车的。我们为什么能找到车马坑里的车呢?因为那些车都是当时的高级轿车,当时的富人才能用的,所以它一定是放在墓葬的旁边。
我希望下次开会能够找到更早的夏代的车。
王震中,1957 年1 月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1981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2 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探源》《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合著)、《民族与文化》(合著)、《国际汉学漫步》(合著)等,发表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