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书院 您的位置:首页聚亲祭灵薛氏书院

《奚仲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十:弘扬奚仲造车文化

8/7/2014 10:10:13 AM | 4278310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弘扬奚仲造车文化 推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刘德龙


    近些年,挖掘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开发利用地域文化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已经成为各个地区提升当地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时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枣庄薛城是春秋时期薛国的故地,这里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被称为造车鼻祖的奚仲及其造车文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人类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枣庄市薛城区这次举办首届中国奚仲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文化论坛,充分反映了薛城区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对薛城本地地域文化的高度重视,它必将为推动薛城经济社会文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开拓新的渠道,提供新的动力。

 

一、地域文化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个省份之间,各个市地县区之间,你追我赶,比速度,比效益,争先恐后地向前发展。那么,我们评价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好不好、快不快,主要看什么?是不是应该这样看:昨天,我们主要看企业,看一个地方投了多少资,上了多少项目,打造了多少名牌,创造了多少财税收入;今天,我们主要看环境,看一个地方的城市建设好不好,生态怎么样,人们生存的家园美不美,社会安定不安定;明天我们看什么呢?明天我们主要看文化,看一个地方对文化重视不重视,文化底蕴深厚不深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文化对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具体到一个地方,要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很重要的是弘扬当地优秀的地域文化。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具亮点、极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具有无可估量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具有全国性。无论是联合国还是我们国家评审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汉族地区的民俗民风还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都是地域特色非常鲜明的东西。对挖掘利用地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首先,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看,地域文化是源流,是载体,是支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体多元,一元多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一体中又包含多元。这个多元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各地的地域文化。用江河源流来比喻,从上游来说,各地的地域文化是一条条小溪小河,汇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条大江大河。从下游来说,这条大江大河也会分出很多支流。这些小河,这些支流,就是各地的地域文化,而且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个必不可少的载体。我们说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体现在哪里,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各地的地域文化上。
    其次,对于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也是目标。人们常说:入乡问俗,入乡随俗。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不管是开会也好,投资经商也好,旅游考察也好,去开拓其他事业也好,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情况。如果对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情况不了解,没有底数,恐怕去投资就下不了决心,甚至去开会去旅游都会犹豫不决。所以说,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外界的人要了解这个地方,首先的和主要的是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这就像平时不相识的人见面互送名片一样,地域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片。通过这个名片,我们就可以对这个地方有个大体了解。同时,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动力。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必须跟上来,经济要文化化,文化要经济化。没有经济的文化是贫困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愚昧的经济,是缺乏品味的经济,也是难以提升的经济。文化品位不
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也很难再上一层楼。同时,地域文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重要目标。文化建设也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好,不仅仅完全是手段,应该都有它自身的目的性。社会的发展应当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其中当然包括文化建设。如果人们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但是精神生活很枯燥,文化生活非常贫乏,甚至根本没有什么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那与经济动物有什么区别?
    再者,从应对全球化挑战,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来认识,地域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日趋加快的条件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持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内各地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本身就是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文化品类和样式。只有切实地保留和延续各个地域文化自身的丰富内容和鲜明特色,才能经受住全球化的挑战,使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守住阵地,保持自我,增强生机,不被西方强势文化所蚕食甚至吞并。

 

二、任何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都是它的地域性


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生存的地方,是内地还是沿海,是崇山峻岭还是河流湖泊,是山区丘陵还是平原湿地,包括物产资源、经济状况、历史遭遇、气候情况等等,都决定着这个地方的文化特点。虽然地域文化也要受古今行政区划的影响,其中当然包括古代分封的诸侯国疆域的影响,但它主要是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制约,这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更具根本性。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创造一方文化。水土的因素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更具决定性。比方说在江南水乡产生的是“采茶调”,是“二泉映月”,到西北高原就是“黄土高坡”,就是“走西口”。你让江南水乡产生“黄土高坡”这样的歌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决定于地域环境的影响。人们在说到陕西的地域文化时往往用一段知名度很高的顺口溜来表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
腔, 来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秦腔是陕西地域文化的一个代表性文化符号。但是到浙江、江苏、上海,就是昆曲、越剧,就是黄梅戏。你让山西人和陕西人唱越剧,唱黄梅戏,他不会唱,也产生不出来。从产生的源流上来说,昆曲、越剧、黄梅戏只能产生在江南水乡,而秦腔、“花儿”只能产生在陕西周围这一带。再比方说在两湖地区产生的是“洪湖水浪打浪”,到西藏青海就是“青藏高原”这样的歌曲,而到新疆就成了“达坂城的姑娘”,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则只能是产生在大草原。
    山东大地山川地理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灵人杰,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文化一直在整个国家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齐鲁文化和山东的文化名人们,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孔子为创始人创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兵学界光彩夺目的兵圣或称武圣孙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近现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山东籍文化名人也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傅斯年、何思源、王尽美、季羡林、任继愈、宋健、丁肇中、臧克家、王统照、贺敬之、李苦禅、武中奇、欧阳中石、韩美林、赵丹、乔羽、巩俐、彭丽媛、吴雁泽、马金凤等等。
    要说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或者达到最高成就的“圣人”。比如,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商圣管仲、医圣扁鹊、科圣墨子、史圣左丘明、巧圣鲁班、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等,我把他们称为“齐鲁十二圣”。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
    其实,这次研讨会的主角——奚仲,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圣人。奚仲被一些现代化汽车公司称为“造车鼻祖”。所谓鼻祖,就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的人物。而且他开创的这个领域,也就是车辆的发明,是多么大的一个领域,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包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和传承发挥的作用,是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的。因此,大力挖掘、研究、利用和弘扬“车圣”奚仲的造车文化,相信不但能够推进薛城的发展,也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三、地域文化研究和利用应当坚持科学的方针和原则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应该坚持科学理性的方法,破除狭隘僵化的观念。我想我们在古薛文化和车圣奚仲造车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利用中,也必须坚持这样的方针原则。

    第一,地域文化的研究必须互补互促,互相学习借鉴。各个地方在进行地域文化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中,注意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应成为自觉的选择。地域文化之间必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弥补,而不应当去争我早你晚,我大你小,我主流你支流,我核心你边缘。我们不否认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确实发源早一些,内涵深一些,影响大一些。但是不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来取代其他各地的地域文化,而且想取代也取代不了。研究地域文化不能一方面盛赞自己的家乡好,一方面又说别人的家乡不好。当然,“谁不说俺家乡好”还是要唱的,各自赞美家乡无可非议。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怎么宣传这个地方的优势,怎么招商引资,怎么吸引游客,怎么推动当地的发展呢?但是在赞美自己家乡好的同时,也不要否认别人的家乡好。既要各美其美,美己之美,还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管地域文化发源早的也好,发源晚的也好,最后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流的也好,没有成为主流的也好,总之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有它的优势、它的长处,同时也都有它的缺憾、它的短处。我们在研究地域文化的时候,应该这样地对待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同时正确地对待本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域文化。
    第二,研究地域文化不能仅仅是发思古之忧情,不能仅仅是孤芳自赏、抱残守缺,也不能仅仅是搞小循环、圈内循环。研究地域文化应该为现实服务,为当地以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要以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地域文化当然也要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坚持古为今用,经世致用,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以推动本地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如果离开了这一条,就不可能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就不可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果光是圈内循环、自我循环,光是孤芳自赏,甚至抱残守缺,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域文化研究就很难搞出好的成果,就是研究出一些所谓的成果也难以产生实际效用。

    第三,对地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对待、正确区分的方针原则。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包括地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这个命题并不是一个新命题,应该说是老生常谈了。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对这些中华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认真研究,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这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重申的必要。尤其对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都应该坚持以这样的原则来对待。这些年在某些地方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宣传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当地地域文化中所有的东西不分精华与糟粕,不问优秀与腐朽,不管先进与落后,一股脑地全盘继承,“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对于这样的倾向,必须认真切实地加以纠正。在挖掘研究宣传利用地域文化中,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刘德龙,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研究员,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常委,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等。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