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书院 您的位置:首页聚亲祭灵薛氏书院

《奚仲文化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十二:奚仲造车与甲骨文、钟鼎文的车舆字

8/11/2014 11:03:31 AM | 4276910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奚仲造车与甲骨文、钟鼎文的车舆字
葛英会

    

    奚仲,这位中国古车的发明者,古代通史上功绩显赫的伟人,其人其事,在战国以来的多种文献中,皆众口一词,无不尊之为中国古车的创始人。数千年来,在中国学术界及至民众之中,奚仲造车已成不争的事实。
    文献所见,奚仲为夏后氏车正,也有人认为是佐助黄帝造车的人,即《周礼·冬官》舆人、轮人一类的工官,其所属年代早于战国时期1500——2500 年。文献有关奚仲造车的记载,不同于一般的神话传说,应是上古以来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是世世代代铭记于民众口碑的不朽人物。考古所见,夏代遗址发现车辙,殷墟与前掌大商代遗址,北京、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多处周代遗址发现车马的事实,也证明奚仲造车并非是名实不符的虚妄传说,特别是商代甲骨与周代钟鼎上大量车字以及与车相关的字,也为古车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佐证。
    汉许慎《说文解字》说:“车,舆轮之总名。”在今天,我们通常把舆轮理解为车的两个主要部件,即车是以舆或轮为主要部件的交通工具的总称。所以,清代学者段玉裁对车字的说解是“象其一舆,二轮,一轴之形”。《说文解字》只说舆轮而不及轴,是因为轮轴同为一体,所谓轮应包括轴在内。

    就我们所理解,除上述以外,许慎《说文解字》的说解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即车是结构不同、牵引方式不同、功用也不尽相同的各种车子的总名。古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说明,中国古代的车,其形制不是单一的,有只有车舆而无轮轴的车,也有只有轮轴而无车舆的车,同时,也有车舆与轮轴都具备的车。就牵引方式而言,无轮轴的车需要多人合力抬举;无舆的车则要以人力牵挽轮轴而行;有舆有轮的车,或以牛马为动力,或以人力推拉行进。
    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钟鼎文中,车字的用例很多,书写或繁或简。其形体完备者,是两轮、两辖、一轴、一舆、一、一衡、两轭、两驭绳的象形。到西周中晚期,车字趋向简化。简写的车字,应是俯视的一舆、两轮、一轴的形状。
    现代汉字中的舆字,是由车与舁两个部分组成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舆字,与后世舆字的构形大同小异。相当现代汉字“舆”字中车字的部分,是不具轮轴的车舆的象形。相当于舁字的部分,是合力抬举的四只手的象形。这个部分读音为余,义为抬举,可知,舆原是人力抬举的车。许慎《说文解字》“舆,车舆也”的说解,仅取其车箱之义,这当然失之偏颇。《玉篇·车部》:“舆,车乘也”,《史记·乐记》正义:“舆,车也”,才是舆字的本义。在古代,地位、身份高贵的人陆行乘车、山行乘舆,也说明舆是古车的一种。
    见于古代文献,有一种没有车舆而以轮轴载物的车叫。《仪礼·既夕礼》载灵柩“迁于祖,用轴”,李如圭《集解》说“载柩以,挽其轴而行也”,都是说是一种只具轮轴的车子。甲骨文中有车字写作(“ ”),是轮轴的象形,不具舆、、衡、轭等部件,可能即古之车的象形。周代钟鼎有辇字,象二夫推车之形。《说文解字·车部》:“辇,挽车也。从车、从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清吴大《说文古籀补》:“辇,象二人挽车之形。”《地官·乡师》:“正治其徒役,与其辇”,郑玄注:“辇,人挽行,所以载任器也。”《汉书·货殖列传》中“秦攻赵,迁卓氏之蜀,夫妻推辇行”,颜师古注曰:“步车曰辇”。可见辇是一种人力推行或牵引的车。见于司马穰苴《司马法》的记载,说辇是夏代以来通行的一种车子:“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殷人十八人而辇,周人十五人而辇。”其时代也与奚仲造车的记载相合。
    由上述,可见奚仲初造车,极可能是先有人抬举或牵引的舆或辇,而后才有以牛马为动力的车,文献载商先人“相土服马”,王亥“肇牵牛车远服贾”,考古所见车马,目前所知都属商周两代。我们的上述推测,大致是可信的。

 

葛英会,北京大学历史系1968 年毕业,1982 年历史学硕士。代表论著:《古陶文字征》《金文氏族徽号所反映的我国氏族制度的痕迹》等。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