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奚仲与奚仲造车的影响
李 岩
内容摘要:奚仲造车信而有证,奚仲因此伟大功绩而被后人所祭祀。随着社会的发展,奚仲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具备神的形象,享受神的祭祀礼遇,有奚仲冢、祭祀的祠宇等,在很多方面留下了人们景仰奚仲的遗迹。奚仲造车以及从人们对奚仲的祭祀可以看出,奚仲造车影响深远。
关键词:奚仲 造车 祭祀 影响
一、奚仲造车考
目前古籍记载和学术界对奚仲造车有两种说法,一是奚仲发明了车,大多数的先秦文献都认为奚仲造车。《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荀子·解蔽》《墨子·非儒》和《吕氏春秋·君守》等都记载“奚仲作车”。二是奚仲是对黄帝以来已经发明出来的车的改进。《荀子·解蔽》中“奚仲作车乘”的注:“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此云奚仲者,亦改制也。”谯周《古史考》亦载:“黄帝作车,少昊驾马。禹时奚仲驾马,仲又造车,更广其制度也。”《中国名人大词典》记载:“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加马。”表明车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原始社会末期很可能已有车的雏形,至奚仲时加以改良,并设专门的官吏监督制造。
考古发现也为奚仲造车提供了合理的实物证据。2004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的早期路土之间,发现了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车辙一般宽0.2 〜0.32 米、残深0.02 〜0.14 米,辙沟呈凹槽状,其内可见下凹而呈层的路土和灰土。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 米。早于车辙和晚于车辙的路土的时代均属二里头文化第二期”。河南安阳殷墟已经发现许多商代晚期的马车实物,结构相当完善,证明当时的造车技术已经较成熟。二里头文化车辙的发现,为商代晚期双轮车制造技术找到一个合理的源头。古薛国故地、山东滕州前掌大晚商墓地发现多座车马坑。商晚期距夏代不过数百年,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确认奚仲造车、奚仲受封于薛,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证据。
综上所述,既有先秦文献的依据,又有考古资料的佐证,中国在夏代开始造车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奚仲造车创造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陆路交通工具,其历史功绩人所共识。不惟如此,奚仲造车的贡献还在于,车的发明促进了牵引动力——马的引进与推广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奚仲造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交通,乃至军事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奚仲因此也被尊称为古代中华民族的圣贤,继而被奉为神灵。人们怀念这位发明家,建冢立庙,对其加以崇拜和祭祀,进而形成奚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二、历代对奚仲的祭祀
《路史》记载:“封奚仲于薛。”奚仲是我国造车的鼻祖,因而被封到薛地创建了薛国,因此又是薛姓、任姓等姓氏的始祖,族众繁多,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加之其个人的造车功绩,其后人必然会对这位始祖进行祭祀。据记载,在奚仲去世后不久,就有其后人对其进行了祭祀。
《经学提要》卷十五记载:“梁惠王后十三年,孟子五十岁,齐封其弟婴于薛,十月齐城薛,邳与薛皆任姓国,前邳迁于薛,则薛已灭矣,其迁邳,必使奉奚仲之祀也。”奚仲后来从薛地迁往下邳,那么两地的后人都会祭祀这位功勋卓著的先祖。
但是,随着后来薛国被齐国灭掉后,祭祀奚仲的行为被一度中断,《竹书纪年集证》卷五十载:“经所云齐人当指宣王, 威灭邳以封成侯,忌宣灭薛以封庶弟婴,至是而奚仲之祀始斩也。”后来,人们祭祀奚仲的行为代代相传。
(一)祭祀载体——车辙遗迹、奚仲冢、奚仲庙
奚仲的成就与影响巨大,除了其后裔对其祭祀外,历代社会也都祭祀奚仲,那么就必然会有专门的祭祀平台和载体,人们在奚仲当年造车并遗留有车辙附近的地方,修建了奚仲墓和奚仲庙,以便更好地缅怀和祭祀这位具有开创性的造车英雄。
祭祀奚仲的地点主要设在奚仲当年造车之处,据说就在枣庄市境内的奚公山下。奚仲死后安葬之处在奚公山顶,其地距当年奚仲的封地薛甚近。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九载:“奚公山在( 滕)县东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车于此。”奚公山(又名奚山)西北距前掌大遗址和薛国故城遗址不远,山顶今存两处封土坟丘,高约1米,周长5米许。冢前有两个碑座,碑已破碎,仅存“公为奚冉二墓修筑”字样,据说分别是奚仲墓和冉求墓。冉求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鲁国季孙氏宰。看来他也是仰慕奚仲的威望,抑或是同宗,才选择了这一处风水宝地。另外山石上还有条车辙印迹,传说是奚仲当年造车所留。山南麓有车服祠旧址,系历代官府建祠祭祀之所,今不存。《水经注·泗水》引《地理志》也载:“(薛故) 城南山上,有奚仲冢。”
奚仲庙,最早见诸记载的是《魏书》,该书卷一百六中志第六中有“薛⋯⋯有奚公山、奚仲庙”,这说明,至少在魏晋时期,人们就已经为奚仲建立了祭祀的庙宇,祭祀奚仲,弘扬其开拓创新的精神,造福人民。
对于奚仲当年造车之处以及奚仲冢、奚仲庙的存在,历代史书多有记载。《太平寰宇记》卷十五河南道十五:“奚公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阳晔《徐州记》云,“奚仲造车处,上有轨辙见存”。《后魏书》云,“薛县有奚仲庙”。《路史》卷二十四《国名纪》:“郑樵云:‘鲁奚邑。’今徐之滕东南六十青丘村有奚公冢、奚公山,阳晔《徐州记》云‘仲造车辙存焉’。⋯⋯今滕东南五十里有故薛城,故汉县,战国属齐为徐州,秦为薛郡,有仲祠,或曰大薛’”《续汉书·郡国志》引《地道记》曰:“夏车正奚仲所封,冢在城南二十里山上。”《魏书·地形志》:“薛县,彭城郡,有奚公山、奚仲庙。”《齐乘》:“奚仲墓在奚山,下古奚邑。”《滕县志·山川》:“陶山南十五里曰奚公山。《地记》云:‘上有奚仲造车处,轨迹犹存焉。’奚山东为老君山。”同书卷四《祠祀》载:“奚公祠,一在薛城中,一在奚山下。在奚山者称车服祠。”《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奚公山,在滕县东南六十里,奚仲初造车于此处。山上有奚仲墓。”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薛城内有奚仲祠,城外也有奚仲祠,因为奚仲在禹时为车服大夫,所以又称其庙为车服祠。
2008年3月28日,奚仲的墓碑在陶庄镇吴村一农户家中被发现。墓碑保存较完整,碑文“夏车正奚仲墓”清晰可见。文革时期,千山头古建筑群被毁,奚仲墓碑被附近一张姓村民盖房时用做盖门石,后来房屋几经翻修,奚仲墓碑由盖门石当成了台阶石,现在已被陶庄镇文化部门妥善保存。墓碑的发现,验证了奚仲墓存在的确凿性,对奚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神化奚仲
由于奚仲造车的贡献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其与轩辕黄帝等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伟人一样逐渐神化了,将其看做神灵。《中兴天文志》云:“轩辕降神而生黄帝,故自号曰轩辕,龙名也,如王良、奚仲、造父,皆星名,亦其神降而为人,人去而复为星也。”《晋太康地记》:“奚仲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谓之神灵也。”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奚仲被人们当做神灵,所以人们在祭祀奚仲时会向祭祀神灵一样祭祀他。“神飨斯何?奚仲”,意思是说奚仲
享受神灵应该享受的祭品。
人们在祭祀奚仲之时,往往是将其与大禹一同祭祀,位列大禹旁边。《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八载有后人的《祭夏后大禹文》:“惟《类隽》卷一天文类《降神》。
王绍禅唐虞, 都兹夏平成之绩,府事之修,贡赋之定,岁时之明典,则之有勤俭之克,咸其绪余危之学,昌言之拜祗,德之先惟尧舜同大岳,惟汾砥柱,惟河其神,所托始乎某等,嗣守斯敬,修岁事,其以伯益、奚仲配尚享。”从这里可以看出,奚仲有与伯益一样的地位,在享受后人祭祀时的位置在大禹的两旁,可见其在后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奚仲造车事迹在墓葬文化中也有体现。吉林集安高句丽四神墓壁画中就有神化的奚仲造车事迹,该墓第三幅壁画为一位短发羽衣手持铁锤在敲击一个圆而大的车轮。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此神人就是造车先祖奚仲,该场景就是奚仲造车场面。
(三)凭吊诗文
由于奚仲造车的影响,奚仲造车处及冢、庙引得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凭吊怀古。前文说过,古代车服祠旧址在奚公山南麓,是专门祭祀奚仲的场所。古时,这里林木苍翠,祠宇壮观,并有溪泉长流。封建官府曾在山上立有保护山林、严禁砍伐的告示牌,现在祠宇、古木和碑刻祠已荡然无存。奚公山位于南北官道附近,古时游人和过往官员来车服祠瞻仰者络绎不绝。《滕县志·艺文》中收录了许多历代文人前来奚公山拜谒吊古的诗文,如《谒车服祠》,内容如下:
初阅车服祠,云峦楚楚长。
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
激泉寒水发,观郡古楼荒。
禅客谈玄切,骚人觅句忙。
踪迹依稀在,文章太古亡。
登临正游赏,惆怅已斜阳。
清代满秋石在《春日过薛城怀古》中也写下了:“车正遗封弈代承,杳茫人鬼两无证。河山依旧还存薛,名分于今终长滕”的诗句。
三、后人对奚仲的评价及奚仲文化的影响
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既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对于研究先民的活动空间,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等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奚仲造车在当时的古代世界具有领先的地位,是古代世界最进步的一种马车。它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这是很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正因为如此,后人对奚仲有高度的评价,奚仲造车具有深远的影响。
很早就有人对其进行评价,《吕氏春秋·审分览》中说:“二十官者,圣王所以治天下也。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圣王在上故也。圣王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所不知也,所以知之也。养其神、修其而化矣。”“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可见,奚仲是与仓颉、后稷、皋尧、昆吾、夏鲧并列的对人类历史有巨大贡献的英雄。另外,单是记载有奚仲造车存有车辙处的文献就有:《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齐乘》《管子补注》《管子榷》《肇域志》《汉书地理志补注》等等很多,反映了奚仲造车在历代的被认可程度和影响。《天工开物》卷中,《舟车》第九卷,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四海之内,南资舟而北资车。梯航万国,能使帝京元气充然。何其始造舟车者不食尸祝之报也”。说明了舟车对人类的重大作用。夏禹治水有功即得力于舟和车。通过舟车之力,夏族的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江淮中下游,并沟通融合了各地文化,创立了统一的夏文化。因此,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舟车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
马车的发明改变了古代战争方式。马车发明之前,古人战争主要是步兵作战;战车发明后,马车开始作为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方式。先秦时期各国都以拥有马车数量的多少,作为国力强弱的标志,是“千乘之国”还是“百乘之国”,是衡量国家大小的形象说法。
更为重要者,从对生产工具的创造或改进来看,马车的发明,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后人生产劳动造福,具有泽被后世的功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里程碑。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学习奚仲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岩,1970 年生,山东微山县人,历史学博士,浙江丽水学院副教授,参与或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在《中国史研究动态》《农业考古》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