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宗支 您的位置:首页聚亲祭灵薛氏宗支

江苏薛氏:《家园》余巷薛氏一族

2014-10-24 20:58:20 | 410020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生活在武进,处处好风景,天天看武进,谈古又论今。横林余巷老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条长不过一里的小巷,数百年来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其中,五牧余巷薛氏是当地著名的望族。自明代初年,始迁祖祥伯公来到余巷以后,薛氏一族便由此兴盛,百年不衰。今天的《家园》,我们就将带您继续逛余巷,一同去领略这个家族中涌现出的名士风采。

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之光:祥伯公到这余巷来定居,之后子孙繁荣昌盛,前后出了12个进士,真是了不起的。

当地人告诉我们,祥伯公隐居五牧宇昭巷后共得六子,人丁兴旺,五牧薛氏也由此而来。薛氏一族文学底蕴深厚,百年间名人俊贤辈出不绝。据考证,宋、元、明、清四朝期间,五牧薛氏接连涌现了12位进士,分别出任宰相、御史、知府等职,可说是人文荟萃、源远流长。而在五牧薛氏的众多彦才俊杰中,名气最大、影响最广的当属薛氏三杰了。

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之光:(薛氏三杰)在我们国内政治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是薛方山,也就是薛应旂。

走进重建后的薛氏宗祠,进门便看到高悬于左右的两块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有宋名臣 祖述方山”。说的便是薛氏三杰之首,别号方山的明代著名学者薛应旂。

薛应旂是祥伯公的第五世孙,他才学渊博,学富五车,曾任南京考工郎中,后又因不满权臣严嵩而被贬为建昌通判、浙江提学副使。他工于文史,著作颇丰,著有《宋元资治通鉴》、《四书人物考》、《薛方山记述》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我们武进著名抗倭将领唐荆川的老师。正是在方山先生的提携下,唐荆川才有了后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

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之光:(以前)在舣舟亭有一个二贤祠,其中一个就是薛方山,一个是唐荆川。在解放以前,这个祠堂还存在,后来沧桑变化,祠堂不存在了。

祠堂虽然不在了,但薛方山的名字却被镌刻在了薛氏宗谱之中,烙印在了武进历史之上。而薛氏三杰的另外两位,则分别是薛方山的孙子薛敷教以及重孙薛寀。

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之光:薛方山的孙子薛敷教,是东林书院的一个负责人,一位理学家,在国内影响很大。

东林书院是宋朝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所和谈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薛敷教作为东林书院的负责人之一,他的学术理念对当时以及后世文化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薛寀,号堆山,著有《薛堆山诗文稿》存世,崇祯四年的进士,官任开封知府。在他们之后,薛氏一族更是繁荣昌盛,才俊辈出。近代薛氏子孙中有出任联合国大使的薛毓麒、“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摄影师薛伯青、巾帼抗战英雄薛雯、国家著名芭蕾舞演员薛菁华等等……正可谓泱泱钜宗,麟麟望姓,人脉丰沛,薪火相传,蔚为盛矣!

原五牧村支书 薛仁劲:我们祥伯公的后裔,现在初步统计是950多个户所,3300多人。其中,现在的3300多个人中,有196个本科生,76个大专生,6个研究生,8个硕士,15个博士。

从明清年间的在朝权臣,到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五牧余巷薛氏将渊源的家学代代相传,也将兼济天下的家族情怀世世传承了下来。回顾五牧余巷薛氏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家族,一个生生不息的家族,一个在新时代中愈发繁盛的家族。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