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伦堂或曰凤伦公所,是活跃的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华人血缘社团。凡旅居海外的司徒、薛姓华人均可参加。旨在团结两姓宗人,联络宗亲,精诚团结,互惠互助,共谋宗亲福利事业。每年举行春宴活动。据闻先前,薛·司徒两族兄弟患难相交,结盟凤伦,情同手足,亲如骨肉。侨居地华侨为了生存需要,先后自动组织了以血缘或地域维系的各种不同名目的会、堂、馆、公所,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凤伦”命名的薛·司徒会、堂、公所,也就应运而生(凤”是“三凤堂”的简称,代表薛氏,“伦”是“教伦堂”的简称,代表司徒氏)。据悉,凤伦组织至今分布于世界三十多个侨居国和地区,其中世界性一万多个,全国性一千八百多个,地区性约二十万个,并从1988年起先后召开了全世界薛·司徒凤伦联谊大会,至今举办了共六届。较大规模的凤伦组织有:美国三藩市司徒教伦总堂、凤伦总公所,加拿大温哥华凤伦总堂,新加坡司徒氏教伦堂,泰国司徒氏教伦堂,香港司徒氏宗亲会,美国罗省凤伦公所,加拿大多伦多凤伦公所,加拿大卡加利司徒氏宗亲会,美国中部凤伦公所等等。
2008年11月10日,第七届世界薛·司徒凤伦联谊大会在广东开平市召开。联谊大会为期五天,活动包括:祭祖、联谊大会庆典、教伦中学(海内外司徒氏乡亲捐资兴建,该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生2000多人)创校20周年庆典、参观开平旅游景点等。世界薛·司徒凤伦联谊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历届均在国外或香港召开,在中国大陆召开尚属首次。
11月10日上午,与会的海内外薛·司徒宗亲共600多人在开平市进行祭祖活动,以缅怀先祖,共聚乡情。10时正,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澳洲、香港、阳江等国内外薛·司徒凤伦联谊会成员齐集市教伦中学大礼堂,以开平民间传统礼仪祭献了祭品,由各地凤伦联谊会派选代表敬奠祭酒、敬献香火,整肃向司徒氏广东始祖考宣翁公神位致祭,以彰显了薛·司徒氏族承先启后,一脉相传、子孙万代、绵延不断。司徒丙鹤、司徒国鎏、司徒群杏、薛万雄、薛子宏、司徒国藩、司徒宏、司徒培、司徒琪华、司徒家成等宗长参与了此次祭祖活动。
附文:
司徒氏图书馆馆长司徒亮:赤坎古镇和司徒氏
司徒亮从1995年退休至今,一直在司徒氏图书馆任管委会主任和馆长。随着开平申遗的深入和成功,中央电视台等各地媒体争相关注开平华侨文化,司徒亮和司徒氏图书馆也一起扬名国内外。
“不能述吾之乡者,不可以述天下”司徒亮说。在赤坎土生土长,以及13年对人才辈出的开平司徒氏事务的管理,司徒亮对赤坎古镇和司徒氏族有着外人难以描述的感情。说起古镇赤坎,他滔滔不绝;说起司徒氏族,他如数家珍;说起司徒氏图书馆,他更是眉飞色舞……
赤坎古镇的故事:两氏族良性竞争成就了欧陆风情名镇
司徒亮说:“开平赤坎古镇的魅力,不仅因她曾是开平的中心,精美的西洋建筑保存至今,最吸引人的,还是居住在上埠的关族和居住在下埠的司徒氏联合海内外乡亲,在各个方面进行良性而激烈的比拼,这种现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小镇都是没有的。”
说起赤坎古镇,司徒亮的深情溢于言表,他说:“赤坎古镇由上下两埠组成,南依百足山,身绕潭江带,地理位置优越,曾经非常繁华。赤坎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通邮,20年代就开始通电、通汽车马路、通电话电报。火船直达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商人云集,银号、金银铺极其兴旺,娱乐业、青楼业比较发达,现在古镇上让人叹为观止的沿江骑楼等结构坚固、造型精美的欧陆风情建筑,就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开平的归侨从国外运回建材兴起起来的。在这样一个繁荣而开放的城市里,司徒氏和关氏这两大主姓都华侨众多,名流辈出,因此相互攀比,竞争激烈。虽然互相较劲,但关姓和司徒姓的华侨都热心家乡建设,并且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必须发展文化教育,广开民智的道理。因此,1925年司徒氏建立了一个图书馆,过了几年,关氏也建了一个,如今这两个图书馆对任何人都免费开放。上世纪三十年代,司徒氏办起了当时大城市才有的电影院,取名‘蟾宫有声影画院’。五年后,关族人创办了有七百个座位的‘东南戏院’。《故都春梦》、《渔光曲》、《新女性》等著名影片,在两家电影院相继放映。当开平县立中学在赤坎创办时,两个氏族的海内外乡亲又一起行动,争相捐建校舍。此外,司徒氏的中华基督教长老会赤坎礼拜堂和关氏的中华基督教堂循道会礼拜、司徒氏教伦中学、关氏的光裕中学,司徒氏的《教伦月报》和关氏的《光裕月刊》等等,都是这种竞争而产生的结果。”说到这里,他强调说:“司徒氏和关氏之间的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是非常有益的,结果是造福了一方乡众。”
说起司徒氏与关氏的最大区别,司徒亮说:“总的来说,司徒氏族人多出文化名人,关氏族人善于经商。”
司徒氏的故事:教以人伦,人才辈出的姓氏奇葩
司徒亮对“根”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情结,为此,他还特别到河北、河南一带寻根问祖。司徒亮说:“司徒氏是‘以官为氏’的,‘系自唐虞’,注重‘教以人伦’,也因此,司徒氏族人才辈出,可算是姓氏文化中的一奇葩。”
说起开平司徒氏近现、代的名人和取得的成就,司徒亮总是笑得很自豪,对于这些“家珍”,他娓娓道来,毫不含糊。司徒亮说:“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开平司徒氏中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如1993年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中,就选入了美洲侨领司徒美堂;画家司徒乔;香港企业家司徒辉;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教育家司徒赞等。此外,还有与冯如一起制造飞机和成功试飞的司徒璧如、我国第一位万吨轮的设计者和我国第一位小提琴制造家司徒梦岩一代画家名师司徒奇、香港中文大学设计者司徒惠等……”
司徒亮还说:“今年美洲侨领是司徒美堂140周年诞辰。他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司徒美堂就是第一侨乡的灵魂。”司徒亮介绍说:“说司徒美堂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是爱国侨领的典范,一点不虚。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生于开平赤坎中股滘堤洲牛路里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2岁远渡重洋到美国谋生,并成为美国‘洪门大佬’;他在美国纽约成立‘安良总堂’,当时的法律顾问是后来的两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罗斯福,后来,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促使美国废除了排华条约;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香港沦陷时,日本人强迫他出任维持会长被他拒绝;蒋介石夫妇对他毕恭毕敬,到访必迎,出则亲自搀扶到门外;他目睹了国民党腐败和大后方民众困苦,对国民党感到极为失望,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欢迎;1955年5月8日,89岁的司徒美堂因脑溢血在北京与世长辞,周恩来亲自主持公祭大会,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试问,当时整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华侨能像他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和爱国精神?”
在司徒亮等的努力,开平司徒氏名人的照片和资料得到一一搜集和整理,还将之张贴在图书馆墙内,或者编成书册供人查阅。此外,不少遍布世界的开平司徒文化名人的真品,也能在司徒氏图书馆内看到。
图书馆的故事:一座凝聚侨心的启智大楼
说起图书馆,担任了13年馆长的司徒亮更是眉飞色舞:“司徒氏家族以‘教以人伦’为族训,一贯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其近代华侨在海外谋生的艰难屈辱,使他们更加体会到发展文教、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为了给青年人提供一个学习和查阅文化资讯的场地,司徒氏的海外乡亲在民国初年倡议创办家族图书馆,并创办了族刊《教伦月报》以加强宣传工作,使创办家族图书馆的壮举做到家喻户晓。有感于司徒氏兴办文教事业意义之重大,海外一些外姓华侨也解囊捐助,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筹得银圆4万多元。司徒氏图书馆由广州市永和建筑公司承建,全部采用上等材料建造,为确保质量,旅美华侨司徒懿森还专程从美国赶回来监督施工。经过两年的施工,1925年,楼高3层、典雅大气的司徒氏图书馆巍然屹立于赤坎东堤潭江之滨。民国十五年(1926年)一月一日,图书馆正式开幕。”
司徒氏图书馆的整体建筑具有比较鲜明的葡萄牙建筑风格,第一层高大的窗户两边是红砖垒砌的西式窗柱,古罗马式的三角形窗楣与西式窗柱相结合,既使窗户的整体造型稳重端庄,在视觉上很好地向第二层过渡,又丰富了一楼立面的装饰。第二、三层各有一个内走廊,葡萄牙式立柱与古罗马式的拱券相连,立柱之间设置了镂空的护栏,整个图书馆显得舒展开放。第三层楼顶的正中是由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谭延闿题写的“司徒氏图书馆”匾额,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图书馆的楼顶为一平台,登高四望,赤坎古镇尽收眼底。据了解,楼内每层的地面都是做工精细的彩色意大利水磨石,至今平展如初,没有裂缝和漏水现象发生,可见当年建筑工艺之精湛。
岁月无痕,历经80年的沧桑沉浮,司徒氏图书馆依旧傲骨挺立;岁月有声,80年后的今天,那口波士顿大钟的洪音依然清晰地在耳边回响。现在的司徒氏图书馆不仅被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积极整理有关司徒氏的历史,将开平市司徒氏分布情况制成小册子。司徒亮自豪地说:“任何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司徒氏的后人要找族人,翻看这个小册子基本上都能找到。”
自己的故事:愿做内外乡讯的“桥梁”
司徒亮1934年出生于赤坎镇莲溪村,是一名华侨子弟,父亲旅居菲律宾。50年代,司徒亮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地理系,1995年,他从开平教伦中学教导主任的职务上退下来后,开始担任司徒氏图书馆管委会主任一职。这一做,就是13年。
司徒亮在司徒氏图书馆工作,开始每月象征性地收100元,后来是200元,现在是400元。“司徒氏图书馆是民办的公益事业,国家没有经费补助,但读者来借书或者阅读一概不收费,我们只能更好的服务侨胞,才能筹集资金开展工作。”司徒亮说。他接手该馆的管理工作后,经费从1995年的23万元,累积到1996年的110多万元,并且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还在图书馆的两翼建起了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副楼。最振奋人心的是,他们筹措兴建起南楼七烈士就义纪念园,将革命烈士的故事加以发扬,还编辑出版了《司徒氏人文资料特辑》一、二、三辑,司徒美堂纪念专辑、南楼抗日56周年纪念册特辑、《南楼抗战记》再版、《司徒氏乡土资料》一辑等。司徒亮说:“通过这些工作,我们不仅能为任何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司徒氏的后人找到亲人,还能把乡讯传遍了海内外,沟通了侨情,凝聚了亲情,振奋了民族精神。”
馆务蒸蒸日上,司徒亮却每天为馆务操心劳力,四处奔走而患上了胃病,最让他身心疲惫的是,他回到家里,因为老伴曾中风卧床,左手瘫痪,还要买菜煮饭、照顾老伴生活起居。2005年5月,司徒亮到加拿大参加第六届世界凤伦(薛司徒)宗亲联谊大会,旅加司徒宗亲盛情邀请他遍游加拿大,但他放心不下家中患病的妻子,惦记得图书馆的事务,会后,就匆匆赶回来了。
为了让氏族内的年轻人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的妻子,司徒亮曾向图书馆管委会提出请辞,但受到了拒绝,反对最强烈的,是司徒美堂的秘书、图书馆管委会名誉主任、《教伦月报》顾问司徒丙鹤。司徒丙鹤说:“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的。我现在80多岁了,还在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你才70多岁,怎么能不干?”
“面对宗亲们的热情和信任,我别无他言,就让我继续做一座沟通内外乡情的桥梁吧。”司徒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