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名人

物理学家二十四节气歌作者薛琴访教授

12/31/2014 8:25:32 PM | 4224933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薛琴访,物理学家、教授,1910年1月19日出生,四川蓬溪县槐花乡人。1980年10月3日逝世于北京,终年71岁。

1951年发表的二十四节气歌:

图片来自:薛居明的百度相册

1950年发表《推行真正的农民日历——阳历》:

图片来自:薛居明的百度相册


   薛琴访少年离家,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到北京求学,由于未征得家庭的同意,家中断绝了他求学中的一切生活来源。为了求得科学,求得真理,只好靠着优等成绩所得的奖学金,以及教馆和友人的资助,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预科和本科。由于刻苦攻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三名。193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搞教学和科研,与著名化学家蒋明谦合作进行了元素周期性的理论研究,考查到元素周期性的变化是可以用一定公式计算的,并在1937年共同发表的元素周期性论文,首次把元素周期性作了定量表征,提出了元素各种周期性的科学分类和周期性方程,可用公式计算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能的递变关系。
   1935年至1952年先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在这期间在教授指导下进行拉曼(Raman)光谱实验研究,日夜不停刻苦钻研,曾有一次超过了150小时,得到较好的成果。1937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波尔(NoBohr)到中国来讲学,参观实验室时看到薛琴访所作的光谱实验成果,曾赞扬:“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同位素照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薛琴访随北京大学迁往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里任教。1940年,西南联合大学一年级迁往四川叙永。在前往叙永途中,在艰苦的环境中,薛琴访患了急性脊髓灰质炎(即罗斯福病),因为细菌的侵入,使得下半身运动神经完全损坏(仅有感觉神经起作用),造成了双腿的瘫痪。1941年又随校迁回昆明,在这期间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并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受尽了风霜与折磨。虽然两腿瘫痪,面对残疾的折磨,薛琴访并没有气馁,即使在养病期间还与别人合作搞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和写了多篇论文。在抗战胜利后的复校和教学工作中,继续克服残疾带来的困难,作了大量的工作。就在这段时期,薛琴访接触了许多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识到,在国民党统治下,单靠科学是救不了国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积极参加护校工作,为保护国家财产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解放以后,薛琴访为自己做了国家的主人而感到无比高兴,万分欢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坐着轮椅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亲耳听到毛主席洪亮地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亲眼看到朱总司令坐着吉普车检阅三军。直到1952年每逢“五一”、“十一”游行和观礼,他都做着轮椅前往参加。薛琴访衷心地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听了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报告后受到极大的鼓舞,真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党号召知识分子改造思想,他就坐着轮椅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游行。登载他参加游行时的照片和报道的《光明日报》,都一直被珍重地收藏着。党号召向科学文化进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他就亲自到中南海做科学报告,到广播电台讲授电学知识。他绘制的月蚀图解和节气图,编写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流传在世,常常为人们使用。他而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推行真正的农民日历—阳历》也一直是研究历法时参考的重要资料。
   1952年院系调整后,薛琴访一直但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并曾兼任物探系主任和物理教研室主任。为建立地质学院、奠定物理教研室和物探系的基础,为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科研与培养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研和教学上,更是勤勤恳恳,倾尽全力,每天坐着轮椅去上课。学校和系里一贯认为薛琴访工作细致、耐心、责任心强、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他多年来为物探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讲授“场论”课,并著《场论》教科书。他所编著的《场论》一书,是一本新创的国内外也没有的合适于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用的基础理论书。
   1966年以后,在薛琴访工作经验最丰富,工作精力最旺盛,年富力强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个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整整延续了十年。十年间,来自各方面的沉重打击,几乎摧毁了地质学院,也给薛琴访造成了严重的创伤,1970年随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后成为武汉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72年又搬回北京(后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从北京到江陵,又从江陵到北京,正常的生活条件都保证不了,就更别说工作条件了,精神犹豫严重的摧残了薛琴访的健康。就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他还拖着残疾的身体,主动找工作做,特别是给当时的石油部一个项目工程翻译了十七篇论文,还为出版社校对翻译了多种稿件,并专门研究了全息地震问题,写了论文,做了报告,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后,薛琴访得到了又一次新生,他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关心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病中仍惦记着尚未完成的工作,正像他生前常讲的:“自己身体随然残疾,但仍然要有雄心壮志,决心在有生之年,把未完成的事业作好,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这个时期他的工作更紧张了,除了给地质部一些科研单位讲授《场论》,给勘探部门解决理论问题,给兄弟单位校阅书稿,又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成果,进一步修改准备再版的《场论》,并在教科书中增加了“弹性波场”一章,这本书受到了不少地质单位的欢迎,很多地质院校都采用这本书作教材。就是这繁重的劳动和缺少休息,造成了薛琴访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不得不搁下手中的笔,躺在了病床。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手稿和答应给别人校对的书稿。根据并请医生不允许他看书,他就要求子女念一念,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并准备病好后给研究生写一本《高等场论》,由于病魔,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薛琴访一心要为四个现代化多做工作,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健康。他一边参加院学术委员会的繁重工作,一边还紧张的为《场论》再次重印作补充修改,就是这繁重的劳动和缺少休息,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病魔终于夺去了他手中的笔。然而就是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他的手稿和答应给别人校对的书稿。当孩子们告诉他,医生不允许他看书时,他却对看护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给我把书目念一念吧。”并说:“我的身体好,会恢复的。我还要给研究生写一本《高等场论》呢”。但是,这个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1980年10月3日,薛琴访与世长辞。
薛琴访一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党的每一个号召都热烈响应,党号召知识分子改造思想,他就在工作中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还亲自坐着手推车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游行。为此,《光明日报》还专门报道过。党号召向科学进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薛琴访就亲自到中南海作科学报告,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授电学知识。为普及科学知识绘制的月蚀图解,编写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流传在世,为人们使用。
   薛琴访是科学界的老前辈,1953年就参加了中国物理学会。1951年第一次、1963年第二次均为物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又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薛琴访生前虽然双腿残疾,不能做试验,但坚持搞理论研究和教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薛琴访简历:
1925—1928 蓬溪初中
1928—1929 成都师范大学预科
1929—1931 北京大学预科
1931—1935 北京大学本科
1935—1952 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52—去世中国地质大学 教授、系主任

薛琴访的主要著作

①早期著作:
1、《元素的周期性》(1937年发表于《中国化学会志》)
2、《苯的拉曼光谱和同位数效应》(1938年发表于美国《化学物理学报》)
3、《在辐射阻尼影响下带电分子的散射现象》(1943年发表于英国《剑桥大会哲学会志》)
4、《散射问题中的积分方程的近似解》(1945年发表于美国《物理评论》)

②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随北京大学迁回北京,任讲师,在北大教《理论力学》、《电磁学》和普通物理等课程,这期间发表了:
1、《积分方程在散射问题上的近似解》(1946年《物理学新展望》六十七卷第九、十月号)
2、《元素的原子量交替》(《美国物理杂志》1946年第十四卷五期)
3、《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天津《进步日报》1949年四月十日)

③1949年解放以后,薛琴访为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薛琴访被调到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教《普通物理》及《场论》(古典场论:引力场、势论、电磁场和弹性波理论)。北京地质学院外迁后,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这期间著有:
1、《场论》(1963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改编后1978年9月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2、《马克士威传》(1965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编,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未出版)
3、《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物理学报》1951年二卷六期,改编后又发表在《物理通报丛书》,1959年,科学出版社)
4、《刚体的转动》(《物理通报》1958年九卷六期)
5、《推进真正的农民日历—阳历》(《人民日报》1950年1月9日)
6、《全息术原理与全息地震》《地震波在倾斜界面上的发射和折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7年二期)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