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鸿雁 薛景烈 摄影 / 陈永翰
大革命时期,彭湃张威等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在海陆惠紫率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三次武装起义,在汕尾大地演绎了一场场撼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景,谱写了一卷卷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彭湃诞辰120周年前夕,笔者再读1989年出版的《解放军文艺》杂志刊发张永枚诗歌《蹈海》节选:
……
……湖东镇竹湖村薛氏祠堂
湖东竹湖村又称“湖东村”位于南湖公路路口,有陡坡之势,登高远眺,呈月弯形状的湖东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薛氏祠堂在陡坡下顺势而建筑,据说有藏风煞之风水,其结构是当地称为“下山虎”的平顶瓦房。我们一踏入祠堂,薛宗舆老人就指着神主下面的祭拜案床说:“当年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就住在这里,案床下的稻草铺,就是周恩来的病榻”。当年竹湖村在当地是最早建立农会,彭湃曾多次来湖东区指导农运工作,他出身富豪的子弟和农会会员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对这里武装革命精神大加赞赏,还亲手把农会会旗授予并插在薛氏祠堂上空。
薛氏祠堂案床下的稻草铺,就是周恩来的病榻
笔者对在家乡发生的事,读来倍感亲切,儿时听老一辈讲述周恩来等革命家在陆丰沿海一带抢渡脱险的故事,但由于年代久远,目睹当年事实的人已大部分先后谢世,故记载资料甚少。1989年5月18日笔者有幸陪同著名作家、张永枚诗人,千里迢迢到竹湖村薛氏祠堂采风,当地村委干部十分热情接待我们,当年见过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少年有薛立龙(红虾),薛宗舆、薛雁、陈汉等,他们都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让他们穿过历史的烟云,回首那难忘的烽火燃烧岁月。
薛宗舆,当年见到周恩来的时候,年仅12岁,还是一个学生呢,起义军失败,敌情很严重,周恩来、叶挺、聂荣臻来的时候,是秘密进村的。薛宗舆和其他的同学在祠堂里念书,幸运地见到了周恩来。农会的领导薛洪如突然匆匆大步走了过来,长着一副四方脸,满腮胡子,讲话带点沙哑,他是我们这里最有威望的领导,小孩见到薛洪如他那副模样也十分怕他。他那么匆忙进来,肯定有大事,果然,他开口就对同学说:有革命同志要来,今天停课,将桌椅往两边靠。大家看他那焦急的样子,二话不说,收拾书包,将桌椅往两边搬。接着他向外招招手,只见农会会员搬进了一捆捆稻草,看得出来是为垫地铺作准备的,当时天空飘着小雨,天气有点冷。农会会员陆续提进来滚水、火炉、木炭、端来煮熟的番薯。没有多久,起义军就来了!只见两位战士搀扶着一位脸色十分苍白的人进来,看得出来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他最大的特征是眉毛很粗,眼睛很有神。他虽重病在身,并没有马上躺下来,而是先与薛洪如等农会会员打招呼、握手,十分随和、热情。而后薛洪如对同学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先生。周恩来坐定后,稍休息一下,就叫来身边的同志,拿出地图,边指点边询问薛洪如。他还鼓励薛洪如不要怕挫折,坚持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坚持到革命的最后胜利。他病成那副样子,一来我们湖东村还强撑着身体,与我们乡亲握手问好,鼓励我们。他的意志力和关心他人的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2015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潮汕1927》大型革命文献纪录片摄制组到湖东薛氏祠堂取景。
停了一会,薛宗舆吸了几口烟后说:“当天的傍晚农会又带来一支起义军,人数约40多人。”晚上他们与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一起住在祠堂里,祠堂的后山还站了岗哨,架起了机枪。远处,虽然有零星的枪声,但竹湖村还算平静。第二天早饭后,这批起义军列队准备出发到湖东港船出海。周恩来在警卫员的搀扶下,与脸挂热泪的战士们握手告别,为他们送行。
1927年10月6日,周恩来同志继续发高烧、肠胃又不好,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同志和首批“南昌起义”军撤离领导人,被湖东区团委书记黄万里,从南塘区建宁寨村,身躺在担架上迎接到湖东区竹湖村薛氏祠堂下榻,与前天到达的李营长及部分战士和在端午节战斗中受伤的薛立龙同住祠堂养伤(1927年端午节湖东港举行龙舟比赛,湖东区的地下党组织农会利用“龙舟比赛”机会攻下湖东伪政府办公住所,薛立龙(红虾)在这次战斗中为掩护革命群众安全转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在下颌)。黄昏,湖东区委秘密派遣年仅15岁的赤卫队通讯员陈汉同志携带薛立龙同志家属,到“吴爷宫”炉前求签,将择签号拿到与“吴爷宫”附近钟姓“元兴堂”药铺看签并说明来意,抓了几剂中草药,连夜煮水给周恩来服用,“吴爷公”药签神效,次日病情得到控制的周恩来与湖东区黄万里、蔡其玉、薛宗蕃、彭湃、吴少波、陈宗尧等几位领导人一起研究遣散起义军干部士兵计划。10月10日,湖东区委把停泊在“吴爷宫”前所有可以过往香港的船只租用,但是由于船少人多,只得分批运送。10月13日,湖东区委鉴于周恩来身体状况及革命形势,不适合坐船去香港,只得配合叶挺、聂荣臻护送他返回到南塘区李厝乡。之前周恩来等领导还看望了养伤的薛立龙,教他消毒,清理伤口,又送两盒药膏,使立龙感动得热泪盈眶。1927年10月26日,在中共湖东区委精心策划下,以陈宗尧、吴少波、卢庭章、薛鸿儒、蔡鸿勋、陈妈然、刘玉克、林泉、张娘贤等同志为主,不畏危险、勇敢奋斗,将最后一批起义南撤部队领导人贺龙、刘伯承、彭湃、林伯渠、廖乾五,还有杨石魂、许冰等官兵40多人护送到停泊在“吴爷宫”前2艘大货船(永庆号、庆利号),连夜出港,冲出张春奎国民党兵层层封锁,顺利将他们护送到香港与地下党取得联系继续革命。
自起义军进驻竹湖村以后,我地下交通员陈汉就连连收到传来敌军步步逼近的消息。显然,接连有起义军进驻竹湖村,该村的目标已暴露,很快敌人就跟踪而来。这怎么办?杨石魂通过护卫周恩来等领导到竹湖村的郑尧,从中得知:中共南塘区委已转移到兰湖村,兰湖村氏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位置偏僻,便于隐蔽。在征得周恩来等领导的同意后,杨石魂决定由郑尧带路,向兰湖转移。从普宁撤下来,一路上周恩来是被担架台抬下来的。在敌情严重、随时都有可能与敌人遭遇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担架已不合适。杨石魂与叶挺、聂荣臻商量以后。叫薛洪如找来一顶轿子。当晚,周恩来装扮成商人,叶挺、聂荣臻都换了便装,由郑尧当向导,几位可靠的赤卫队员抬起端坐轿子的周恩来,秘密向兰湖的方向前进。临走时,周恩来紧紧握住薛立龙的手,连声说:谢谢你们,再见,立龙热泪盈眶,依依不舍一直护送周恩来、叶挺、聂荣臻、杨石魂等人到了村口,目送他们一行消失在夜幕中,默默祈祷他们一路平安。
通过近个月的秘密工作,湖东区委顺利的撤离了最后一批南昌起义的官兵,闻到风声的敌人就气势汹汹向竹湖村扑来,对竹湖村大肆搜查,顿时村里硝烟四起,鸡犬不宁。同时农运领导人薛洪如也转移了赤卫队,敌人扑了个空,便恼羞成怒,点火将薛氏祠堂烧了,祠堂烧了一夜一日殃及周围的农舍,顿时竹湖村处在一片火海之中。翌日,受叛徒的告密,对革命忠心耿耿的薛洪如也不幸落入敌人手中,光荣牺牲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今,竹湖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薛氏祠堂经重建,更显得雄伟,壮观。让我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先辈,踏着他们的足迹激发斗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