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名人

晚清重臣薛焕在家乡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12/24/2013 8:01:03 PM | 4321913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薛元敬

关键词薛焕 灾荒 粮食 为民请命

内容提要同治六年,全川大饥,竟有不少饥民食人事件发生。致仕在家的总理衙门大臣薛焕冒暑赶往成都恳请四川总督骆秉章不要调走宜宾百姓的救命粮。

正文

薛焕(18151880),宜宾县黎汤乡古木湾 (今翠屏区赵场镇芝麻村)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中举后由江苏金山县县令起,官至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头品顶戴总理衙门大臣。他在江苏任上顶住清廷“闭关自守”压力率先推行洋务,除使上海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县城发展为经济繁荣的大埠外,还创建了第一支使用先进武器的洋枪队,使中国军队从此告别了冷兵器时代。为打击不法分子将中国百姓当“猪仔”卖到海外当劳工的恶势力,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上美国商船“犹太浪人号”,从其“租赁者”英商康诺利手中救出“猪仔”二百余人并照会美领事馆,谴责其违法行为。他在参劾通政使王拯吸食鸦片却反被清朝廷以“讦人阴私”罪受到镌级留用处分期间,仍冒着得罪权贵的风险,让权贵已签署的《中葡和好贸易条约》废弃,避免了中国领土澳门被葡萄牙“合法”侵占。辞职归家后,在四川解除八股文禁忌,创办了“中体西用”的尊经书院(今四川大学)。

他一生不但颇有建树,在家乡宜宾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那是1867年(清同治六年因先驱者不为时容,受不了官场险恶,薛焕以老母病重需奉养为由致仕在家。当时,多灾多难的宜宾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百姓的日子就没一天好过:长达十多年的太平天国战乱虽基本结束了,但其残余联合捻军却还在大肆活动。而西北的回乱,见汉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传说已杀了两千多万人了。此时,云南回人头领杜文秀正集积二十余万回人围攻昆明,随时都可能打到宜宾来。宜宾人就像怕当年的“张献忠屠川”一样,怕“云南蛮子”来宜宾“见人就杀”。城内是一日三炸,只要有人喊一声“蛮子来了”,马上就会引起一城慌乱。

而更严峻的,是四川省连续三年水灾。据《巴蜀全书》编年大事载,先是在1864年(清同治三年)夏,岷江上游水涨,内江进水太多,成都水灾,街道可行舟;紧跟着在次年八月,岷江发生大洪水,冲决都江堰,淹没沿江各县农田数以万计,再次导致全川大饥,竟有不少饥民食人事件发生。不少灾民走着走着就饿倒在地上,亲人去扶,也紧跟着倒地不起,变成路边饿殍。大涝之后紧跟着是大旱,正值三伏酷暑中的四川真可谓赤地千里。

此时,一碗米也可救一条人命。

由于当时宜宾战祸相对较少的原因,叙州府(宜宾)知府朱潮深知“饿鼠也有几颗存粮”的道理,与宜宾县知县李光祖一起动员宜宾大户们储粮,以用于宜宾饥民度荒,居然集谷万余石。

焦头烂额的四川官府得知宜宾还有存粮,竟欲将其调充军饷。此粮若调,宜宾百姓不知还将饿死多少。府县大急,却不敢抗言。正急时,有人想到回乡省亲的总理衙门大臣薛焕。

朱潮知薛焕中正耿直,忙带了李光祖赶到赵场泣求薛焕出面,恳请四川总督骆秉章不要调走宜宾百姓的救命粮。

薛焕知道,在两月前,岷江洪水再次冲决都江堰。四川水利同知曾寅光正在修千斤堤十三丈以护离堆,灌县知县钱璋正疏浚河道与修黑石河堤三百余丈。两处皆急需粮食时,偏云南回乱蔓延至川,前线军粮匮乏。川督调宜宾民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骆秉章在当时八大总督中,资格最老,连清廷最倚重的“中兴第一臣”曾国藩的账也不买。此去说项,不说薛焕正“乞养在籍”,就是还在总理衙门大臣任上,在骆秉章那儿也可能遭“白眼”。何况老母重病中,此刻离去,实为“不孝”。

但值此荒年,此万余石谷事关宜宾数万饥民性命,时间紧迫,薛焕也顾不得自身得失,嫌轿子行程慢,立刻备马上成都。

当时宜宾去成都行程近千里,正值三伏酷暑。薛焕在朱潮与李光祖的陪同下三天两夜,除逢驿站换马时稍事休息外,都在冒暑疾走。刚到成都总督府门前,薛焕竟从马上栽下,昏了过去。

待薛焕醒来,第一眼见到的,竟是须发全白一脸病容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原来,骆秉章这些年为应对天灾人祸,也搞得个心力交瘁。薛焕到成都时他正重病在床。得报薛焕昏倒在督府门前,急扶病奔出,叫人将薛焕置阴凉处抢救,向朱潮问清来意,深为薛焕舍命保宜宾百姓救命粮所感动。正拟撤销调宜宾粮之事,布政使蒋志章却担心军粮匮乏致前线溃乱而抗言:“前觐翁(薛焕字觐堂)在京为朝廷筹集京营兵饷,在外省需饷正繁时,责各省督抚分筹。其理由为君臣如父子,‘子虽贫,未有不竭力为父谋者。必待子先温饱,始救父之饥寒,有是理乎?’现在制台大人(指骆秉章)急需军饷,责府县分筹,不正与觐翁为皇上筹饷一样么?觐翁以民急需为由拒绝分筹,岂不是自食其言?

蒋志章乃当年向咸丰帝保奏薛焕“焕有胆略,任上海道时,洋人畏服”的御史,薛焕因此得以协助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炮台打赢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侵略者的第一次胜仗。今被蒋志章责问,为宜宾百姓计,薛焕也顾不得其恩,着急道:“大人此喻谬也,‘此’岂能与‘彼’等同?自古君臣如父子,军民也如父子。军乃民之子弟,为人子者岂有见父饥寒而仍夺其口中食,让其饿毙也?

蒋志章知说不过薛焕,乃抚掌大笑道:“觐翁不愧为总理衙门大臣,说起话来总是有理!”

话中暗合“总理”二字,大家一笑置之。骆秉章见蒋志章再无异议,当即撤销调宜宾民粮之事。宜宾百姓的救命粮总算保住了。

参考文献:

1、《清史稿:薛焕列传》。

2、成都地方志《巴蜀全书》编年大事(前11世纪—公元1943年):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春,新都、新繁、温江大旱,米价陡涨,斗银一两四钱,岁大饥;夏,岷江上游水涨,内江进水太多,成都城区水灾,街道可行舟。

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岷江发生大洪水,冲决都江堰,淹没沿江各县农田数以万计。冬,四川总督崇实督工修复。

穆宗同治五年(1866) :全蜀大饥,人相食,逃亡殆尽。

穆宗同治六年(1867)五月,岷江洪水冲决都江堰;冬修时,水利同知曾寅光修千斤堤13丈以护离堆,灌县知县钱璋疏浚河道,并修黑石河堤300余丈,工程至次年完成。

3、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包1110号薛焕档案。

4、郭嵩焘:《清朝碑传全集.诰授光禄大夫薛公墓志铭》。

5、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专业志》第一章。

6、《澳门专档》卷三。

附录:清钱保塘《续碑传集》卷十三P645《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理各国事务大臣薛公行

状》;“宜宾民集榖万余石备荒,大府议以充军饷,府县不敢言,公冒署至成都,力白其非,

事得止。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