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渊源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渊源

薛丁山——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6/2/2018 5:24:32 PM | 3506124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故事中,忠臣良将往往被赋予许多传说,虽然民间历史也是一种历史,但与真正的史实相比较,往往是两种感觉。

由于资料的极度缺乏,过去的很多历史人物已经无从考证,薛家将中的薛丁山是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先从薛仁贵的长子薛讷说起。

薛讷、字慎言,唐贞观二十三年秋(公元649年)生人,河东薛氏南枝薛安都的七世孙。薛讷出生的前两个月,先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去逝,紧接着兵部尚书,杰出的天才军事家李靖也去世。薛讷出生时,父亲薛仁贵已经三十四岁了,这在中古时期属于典型的壮年得子。

薛讷出生以后,因落地出生第一次的婴儿哭声音太过响亮,被时人传为李靖转世。薛讷的家庭成员分别是:父亲薛仁贵,官封右威卫大将军;母亲柳英环,敕封一品诰命夫人;四个弟弟依次分别是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三个儿子分别是薛徽(官拜左金吾将军)、薛直(官拜绥州刺史)、薛畅(官拜左羽林将军);孙子薛揖(官拜相州刺史)、薛振和薛抃(不同时期任安徽歙州刺史)、薛坚(邢州刺史)、薛干(洺州刺史)。

薛讷人如其名,性格木讷耿直、不苟言笑,以刚正秉忠闻名于世。

根据新、旧唐书记载,薛讷身躯高大,仪表威武,面色略带微红,有将星之威,他不善健谈,更不善应酬,可是眉宇之间却有一股沉着坚毅之气,不是英才勃发,而是温恭蕴藉的那一种类型。作为薛氏南祖房传人,薛讷自幼苦学兵法,苦练排兵布阵的兵家奇术。

薛氏家族的南祖房一直传承着强大的尚武基因,作为尚武世家,薛讷家里收藏了许多兵法,经常爬上阁楼读兵书是少年薛讷的最爱。

据《旧唐书》记载,十六岁时,薛讷已通读了《黄帝兵书》、《太公兵法》和《易经卜兵》,他了解到黄帝战胜匹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他如饥似渴地徜徉在兵法的海洋里,薛家先辈祖传的战略思想点亮了他前行的明灯。他特别爱听战争故事,由于父亲薛仁贵,先祖薛安都均精通军事,薛讷的床前故事也多为一场场充斥着硝烟的精彩回忆。

唐开元初年(公元670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薛讷以薛仁贵之后,因父亲功勋太过卓著,直接被朝廷任命为都城长安北门的城门郎,六品武官。

薛讷二十五岁(674年)时,担任陕西蓝田县令。

陕西蓝田县自古以盛产美玉出名,大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美妙诗句。

蓝田县当地有一倪姓玉石商人在御史台整理私人债务时结识了朝廷中丞,也是当时的权臣,历史上著名的酷吏来俊臣,这两个人勾搭在一起,来俊臣私自拿出官府义仓米粮数千石给倪姓富商出售。

薛讷不惧来俊臣威势,坚决反对道: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坚持不给。后来,迫使来俊臣不得不收回成命,薛讷由此蜚声朝野。

公元691年,薛讷官至并州(今山西大同)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薛讷也如其父一样,长期镇守边疆,屡建战功,为唐开元盛世时期的拓边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在新丰讲武,薛讷当时为左军节度。唐军军容不整,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书郭元振,杀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各路军马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两人所领的兵马岿然不动。玄宗派遣轻骑宣召薛讷,企图进入薛讷军营。但薛讷治军严整,严禁皇帝的使者随意进入军营。玄宗大加赞赏,特意慰勉,盛赞薛讷有汉朝周亚夫之风。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三月,薛讷受命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率军抵御契丹。大军行至河北滦州境时,不期与敌遭遇,因左将杜宾客率领的军士苦于酷暑,行动缓慢不听调遣,严重耽误了军情,致使军事失利,薛讷被朝廷责备并削去官爵,变成普通平民。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八月,久居西北的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趁着秋雨季节率兵十万进攻陇右道(今甘肃临洮),又进攻兰州及山南道(今甘肃渭源县),蕃兵多骑牦牛和驼马,掠夺财物,烧杀百姓后即扬长而去。唐玄宗下诏召回薛讷,令薛讷以平民身份摄佐羽林军,为陇右防御使。在与吐番的战斗中,薛讷组织了轻骑兵,将骑兵在大队伍两翼展开,发挥其高度的机动性能,以求侧翼迂回或突破对方阵列,将队伍按纵队前后布列,虽然在两翼没有很大的机动余地,但是中央的主干也相应增强。从军事原理上讲,这种阵势的最大好处是:由于各部分列前后,并非一开始就全面投入战斗,主帅可以根据战情变化,灵活控制速度,从前哨战、主力战,到投入预备队攻守灵活、进退自如。由于薛讷指挥有方,加上他自己奋勇当先,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唐玄宗得报后,下诏拜薛讷为左羽林大将军,掌管京师卫护,复封平阳郡公。

同年十月,吐蕃再次进攻山南道(今甘肃通渭县)。十月初二,玄宗下诏准备御驾亲征,并发兵十万人、马四万匹,迎击吐蕃。初十,薛讷在武阶驿(今甘肃临洮东武山县一带)对抗吐蕃军。唐将王晙则率两千兵马奔袭二十里外的大来谷口,配合薛讷大军作战。吐蕃大将坌达延于此驻有十万兵马。薛讷令王晙选七百勇士伪装夜袭吐蕃军,吐蕃军误认为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亡一万余人。王晙率军获胜后,即挥兵武街驿。再选壮士乘夜偷袭吐蕃军。吐蕃大军乱作一团,薛讷率大部队杀到,前后夹攻,大败吐蕃军。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河上游(今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指挥唐军紧追不舍,双方激战于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唐军再次大败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级,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驻守在岷县的吐蕃军背水一战,誓死抗争。薛讷军先锋、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郎将王海宾陷入重围,唐军诸将嫉其战功,迟迟不发兵增援,致使王海宾力战而死。薛讷大怒,亲率主力赶到,趁势猛攻,吐蕃军死伤数万,尸横遍野,敌人的尸体甚至堵塞了洮河,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被生擒。唐军尽收其所掠羊马,并缴获无数器械。唐朝取得了十几年来对吐蕃作战的最大胜利。玄宗听闻薛讷大获全胜,大悦,于是停止亲征。命紫微舍人倪若水赶赴前线,专门表彰薛讷的功劳。回朝以后,薛讷以战功,官拜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唐玄宗又拜薛讷的第三个儿子薛畅为朝散大夫。

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四月,唐玄宗鉴于突厥十姓中有越来越多的部众归降朝廷,于是授薛讷为凉州镇军大总管,统领赤水(今甘肃武威西南)诸军二十万人,驻守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张掖一带);又以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大总管,统兵驻守并州。东西配合,防备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后突厥默啜可汗进攻西突厥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部落,屡破其众。同年九月,唐玄宗拜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拜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为副总管,征讨默啜。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默啜被拔曳固颉质略袭杀,慑于薛讷的威名,拔曳固、回纥、同罗、霄、仆固等突厥五部皆来归降,唐朝北部边境危机得到解除。不久,薛讷以年老致仕,回家休养。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冬,薛讷逝世,终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常卿,谥号“昭定”。唐玄宗李隆基对薛讷的评价:家代名将,国家朝臣,智涌泉源,气横雷电。庙堂之上,则宽而有谋,旗鼓之间,则勇而无挠,宜膺设坛之宠,俾光期门之寄。

近代,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军事的学者王永兴在《唐朝前期军事史论述稿》一书中评价薛讷:唐初,以薛仁贵、薛讷父子为代表的军事思想极具军事哲学价值和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也极具世界价值。与薛仁贵、薛讷父子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邃的军事智慧、军事哲理相比,唐代中、后期乃至两宋时期的军事家则显得逊色多了。

在民间戏曲故事中,薛讷被艺术形象化,改名为薛丁山。薛丁山娶有三妻,分别是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樊梨花师承骊山老母,法力无边,最后在神怪式的情节中,帮助薛丁山打败西凉。后来,薛丁山受儿子薛刚连累,被武则天满门抄斩,这个皆为后人杜撰,因为武则天早在公元705年12月16日即已去世,早逝于薛讷整整十五年。《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唐六典》《通典》《贞观政要》《全唐文》《读通鉴论》《封氏见闻录》《河南志》《长安志》及现代出土的唐代文物等历代官方史料中对满门抄斩的传说均无任何记载,至于薛丁山的儿子薛刚,真实的历史上更无其人,全系后世好事者的凭空杜撰。真实历史中的薛家将确实战功赫赫,薛家将的故事通过说书、戏曲等形式传播下来,现在人们印象中的薛丁山是影视剧塑造出来的。后世相关薛丁山的文艺作品主要有1986年,香港无线出品,谢贤主演的影视剧《薛刚反唐》;1986年,香港出品,黄日华主演的影视剧《薛丁山征西》;2002年,马景涛主演的影视剧《移山倒海樊梨花》;2004年,马德钟主演的影视剧《烽火奇遇结良缘》;2011年,刘恺威主演的影视剧《大唐女将樊梨花》;2011年,迟帅主演的影视剧《薛丁山》;以及单田芳主讲的评书《薛丁山征西》、《薛家将》,刘兰芳、张少佐主讲的评书《薛家将》等。

主要参考文献:陈寅恪先生编著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李孝聪先生编著的《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王小甫先生编著的《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陈寅恪先生编著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长孺先生编著的《唐代军事制度之演变·山居存稿续编》;崔瑞德先生主编的《剑桥隋唐五代史》;王仲荦先生编著的《隋唐五代史》;吕思勉先生的编著的《隋唐五代史》;岑仲勉先生编著的《隋唐史》;日本讲谈社历史文化学者气贺泽保规编著《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唐六典》《通典》《贞观政要》《全唐文》《读通鉴论》《封氏见闻录》《河南志》《长安志》等。

(作者:薛崔愿)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