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渊源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渊源

中华“薛”探

2018-6-6 11:01:16 | 341869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中   华  “薛”  探



 




前        言



    本文立足于家谱文化的当代传承,紧扣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会议主题,围绕自身《中华薛氏通谱》编纂所遇问题和困难作文《中华“薛”探》,阅薛志,考薛氏,解薛字,访薛国,明薛史,从五个维度论证了中华“薛”的源起、迁徙、流变及衍息,进而全面回答了---“薛从何来?向何而去?薛是谁?”三大终极问题。尤为可喜:文章基于对中国第一部单姓通史《黄帝世家薛氏家族志》、中国历史上立国最久的唯一国家古薛国以及任继愈、李学勤等国内3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考古挖掘并编修出版的12卷《奚仲文化丛书》等研究成果5年多的学习研磨,批判吸收,全新解决了薛氏图腾、族徽、会旗、会标、会呼、会歌等传统文化识别系统与习总书记倡导的“三个注重”相结合、能互动、易传承的现实问题,新编470字中华薛氏家训,新订“八大郡区九大工程,百年兴薛四大战略”(详见结语及本届年会会刊)均具普适性。


导语:问题的提出---“薛”从何来?


2013年10月4日,中华薛氏宗亲会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召开。会议集体表决通过的《章程》明确中华薛氏未来30年远景规划“八大工程”之首---编修《中华薛氏通谱》。作为中华薛氏的创会发起人和“八大工程”总策划,笔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从“薛”来,“薛”从何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国内薛氏族人720万,国外大约80万,全球800万中华薛氏儿女同根同源于“薛”,“薛”怎么解?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笔者历时5年,从亲手创办中华薛氏网站并编发7000多篇文章、主笔中华薛氏手机报累计发行180余期作起,阅薛志,考薛氏,解薛字,访薛国,明薛史,心血积累,今摘成文,献于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拙名《中华“薛”探》。

一、薛志:中华五千年第一部单姓通史

万丈高楼平地起。探源中华“薛”,笔者首先考查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被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称为“五千年薛姓通史”的《黄帝世家薛氏家族志》。

中华五千年第一部单姓通史黄帝世家薛氏家族志


毛主席指出:“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提供宝贵的资料。” 后来老人家又提出如下逻辑“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

   习近平主席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由中华薛氏首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薛振江老先生编著的《黄帝世家薛氏家族志》(下称《薛志》), 正是基于这一精神探索考编而成并本着去粗存精、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薛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以繁荣家族振兴祖国。
  《薛志》一百万字,近六百幅图,对薛氏渊源、迁徙、聚落、郡望、人物、史迹、名胜、轶闻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收录考证,它以志书的形式,考编了一个姓氏家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突破了古有的传统修谱模式,这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的创举。在探索考编薛氏家族志的同时,对族志与祖国相关的历史文化,也相应地做出了历史性、突破性的阐述,扼要36项,综括如下

1、史无前例地考编了中国“黄帝世系图”
2、四千年前夏禹封立的薛国是中国历史上立国最久的唯一国家
3、四千年前薛氏始祖奚仲是中国古代“车辆”的发明者
4、二千三百年前孟尝君推行了“养士取才”国策
5、一千四百年前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开创了“三凤文化”
6、一千三百年前薛仁贵开创了爱国主义的“白袍文化”
7、一千三百年前薛仁贵在象州的英雄史迹
8、薛仁贵在朝鲜民族中的英雄地位
9、考证了一千三百年前“征辽”是我国收复失地的正义战争
10、一千三百年前薛令之开创了“三廉文化”
11、一千一百年前薛平贵、王宝钏的“寒窑”婚配是封建社会中实现婚姻自主的光辉典范
12、一千年前薛居正创修《旧五代史》,是我国《廿五史》之一辉映史册
13、七百年前薛仪忠心于元是蒙汉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
14、六百年前蒙古族脱欢、脱火赤兄弟改姓薛氏是蒙汉民族融合的历史真迹
15、六百年前薛季皋、薛仲皋兄弟南迁证实了明初“大移民”国策的历史功绩
16、六百年前薛瑄开创了“理学文化”
17、揭开了六百余年国史上“建文帝失踪”之谜
18、恢复了六百余年台湾金门薛氏分支与福建福安薛氏总支的联系
19、清末薛福成开创了中国抗御外侮的外交新局面
20、民国薛岫清、薛笃弼父子是我国仁风义举清正廉洁的光辉典范
21、近代薛永黍为中国杰出的华侨教育家、南洋爱国华侨领袖
22、近代贺龙薛明全家在“文革”中血泪典型冤案是中国重大的历史教训
23、近代薛暮桥的经济理论与工作实绩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决策性作用
24、缔结了海峡两岸薛氏胞裔的“亲情联谊会”
25、薛氏司徒氏两族兄弟是姓氏间团结的楷模支援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26、古代薛氏“二十八孝”的孝亲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27、历代薛氏流动迁徙和姓氏相互通婚体现了中华民族血缘上的大融合
28、历代薛氏名臣奏议对治国安邦起到了重要作用
29、历代薛氏巾帼英才是“齐家治国”的重要力量
30、历代薛氏繁多的名胜古迹是华夏文明的“活化石”
31、历代薛氏众多的优秀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32、薛志中现代薛氏新型的家庭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良好基础
33、薛志激发了海内外六百万中华薛氏儿女振兴祖国的积极性
34、薛志开创了中国历史“以志代谱”的成功范例
35、薛志是薛氏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宝贵的历史借鉴
36、薛志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强国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薛志》出版问世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吉教授的评价是“薛氏家族志令人叹为观止,是已往族谱中仅有的一部精品,堪称是一部五千年的薛姓通史。”《乌兰察布日报》以《十五年心血五千年薛姓通史》为题,头版头条及时进行了报导。中央有关部门及国内外有关单位先后发来了近百封的正式文件,对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有的邀请作者薛振江作为“中国杰出创业人才”,出席国家召开的有关表彰会议;有的聘请作者兼任该单位特约研究员或评论员、理事等职;有的请求提供业绩资料,入载国家有关权威性文献;有的请求将薛志收藏文史图书部门。

   美中不足:姓氏不分,图腾不明。如《薛志》第1页:“薛姓图腾始原”,从偏旁(追之右)dui部入手,将“薛”之起源归诸炎帝族裔吕、莒国后,“黄帝世家”怎么变成“炎族莒后”了呢?显然自相矛盾又与史实不符;所谓“薛”源由三大部首草头“扶木”、炎族莒后、天竿河道构成的复合图腾,均被后文证实为讹谣。



由此所致:2003年11月《薛志》正式出版后以此为参照的各地薛氏族谱,“薛”姓氏不分、图腾释源不清的问题十之八九,几成通病。如河北胜芳薛氏族谱扉页解“薛”|——




二、薛氏:中华百家姓中的薛氏探源


据最新史料考证,薛为任姓奚仲之后,当称薛氏。


(一)薛氏渊源


1、出自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裔。相传黄帝共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其中有一子叫禺阳的,因被封在任(今山东省济宁市),得任姓,传至12世孙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官名),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称薛候。春秋时,奚仲后人薛公子登在楚国作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楚怀王赐以沛地为食邑,其后以原国名"薛"为姓氏,称薛氏。

2、出自虞舜的妫姓,为孟尝君(即田文)之后裔。舜的后人有姓妫的,其后妫完出奔齐国,称陈氏,传至5世孙陈桓子,因食于田,称田和,其子孙便改姓田。其后裔田文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称薛公,号孟尝君。秦灭六国后,其后人于汉初徙竹邑,亦以薛地为氏,称薛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

5、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1)元末明初,忽必烈的一些嫡系后裔子孙内附于明王朝,以元朝开国皇帝的蒙古称号“大蒙古国薛禅汗”为汉姓,称薛氏,世代相传至今。(2)据史籍《明史》中的记载: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赐蒙古贵族托果齐姓薛名台,安置驻扎于平州新昌一带;又赐瓦剌部首领托欢姓薛名斌,为原驻地甘肃土司。赐姓,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对臣属的殊荣,故一人受赐,全族荣耀。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秦初(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此之薛氏,其开基始祖为魏时光禄大夫薛齐。

新蔡郡:晋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县。

沛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东汉改为国。

高平郡:因泰始元年(公元205年)改山阳郡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南)。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微山县西北),北齐移治任城(今济宁市),隋开皇初废。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秦国灭燕国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

【堂号】

忠谏堂:汉朝时候,沛人薛广德为御史大夫,敢于直谏。元帝要做楼船供自己玩乐,广德脱帽子谏阻,如果元帝不听,他打算光着头向皇帝车轮上碰。结果皇帝采纳了他的谏议。

河东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

沛国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崇礼堂:

慎德堂:

三凤堂:

余庆堂:

伦叙堂:

凤伦堂:或曰凤伦公所,是活跃的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华人血缘社团。凡旅居海外的司徒、薛姓华人均可参加。旨在团结两姓宗人,联络宗亲,精诚团结,互惠互助,共谋宗亲福利事业。


(三)迁徙分布


战国时薛氏已播迁于今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

三国时蜀郡太守薛齐降魏,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世号“蜀薛”,薛齐长子薛懿有三子:长子恢,号“北祖”;次子雕,号“南祖”;三子兴,号“西祖”。

另外,三国时已有薛氏徙居今甘肃境内。西晋末年出现永嘉之乱,大批中原士族随晋室南渡,河东人薛推迁至江南,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徙居福建晋安。

唐末,河南薛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

自南宋开始,福建薛氏又分衍出广东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支派。

从清康熙时始,闽、粤薛氏陆续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四)人口排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宋、元朝及明朝头一百个姓氏中,薛氏分列41、51、74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登记的中国总人口13.397亿人,10年增加7390万。其中薛氏人口7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0.53%,排名第48位。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前100名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谢 24郑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三、薛字:“薛”字由来及其67种写法


对于“薛”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以往大多只能追到奚仲以至黄帝。

在由中共山东薛城区委宣传部主持编纂、聘请任继愈、李学勤等30名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大型12卷《奚仲文化丛书》里,让我们对中国上古时代的薛氏文化有了新的发现——

“薛”——是距今约6000到7000年前就出现的文字。

7000年前,正是太昊、伏羲、帝喾、女娲、常仪……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

史学界普遍认为:太昊、伏羲、帝俊、帝喾、高辛、帝舜应为一人或一族;女娲与常羲、常仪、娥皇应为一人或一族。太昊伏羲氏为东方大部落的总名称。伏羲是先秦文献中,神话时期人类的始祖、龙图腾神,亦是我国最早的帝王。战国《楚墓帛书》说载: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天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青朱白墨,四子开辟了天地。

而且,汉代“汉画像石”刻画的历史画面也证实了现代学者们的研究:

东夷族均源于伏羲(雷神龙)、太昊(夔龙)、女娲(小龙蛇)三龙之族。《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龙、蛇成为东方的总图腾神。太昊建立第一个东方部落联盟时,参盟的部落,均以龙名,如青、赤、白、黑、黄、居、飞、潜、降等等。即太昊部落联盟的官员和参盟的各氏族部落,均以各种不同的龙命名。此时的“三龙”之族,已经融合成为一个东方部族,也可以称为“龙族”。

同时东方近海,不但信仰龙蛇,同时也出现了崇拜日月的部族。太昊、伏羲、女娲部族所衍生的少昊、帝喾部族,便是崇拜日鸟、月蛙的部族。这个以太昊伏羲氏为首东方部族。经过千年的繁衍传承、合并统一,成为了一个信奉龙、蛇、日、月、鸟、蛙的图腾神的大部落,而后成为龙的始祖,亦是风鸟氏的始祖,风鸟简化为凤(鳯),也便是凤的始祖。

北辛文化是太昊伏羲氏部族及其衍生部族于距今约7000年前,在鲁南薛河北岸北辛文化遗址附近产生发展的。在这里,考古学家考察出的古迹文物,恰好证明了古籍中太昊伏羲氏在此发明文字、发明畜牧业、发明渔业、始制婚礼制度的描述。

而现代著名史学家、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震中先生所说的:“甲骨文的龙凤(龍鳯)二字,皆从辛,亦反映了‘辛’与龙凤的密切关系”。也恰恰印证了北辛文化是由太昊伏羲氏龙凤一族于鲁南北辛开创发扬的。

更有意思的是,龙的繁体字“龍”,左上部分便是“辛”字的简化。在康殷书释《说文部首》中,明确提到了辛为“龍”字的龙头,而且明确的说到:“‘薛’字的金文,从月从辛”。薛国墓葬出土的彝器也印证了这一点,彝器的铭文中的薛字是“月辛”。



何为“辛”?

“辛”是薛国的早期名称,即高辛氏的代表。《史记·五帝记》记载:“帝喾高辛氏者,历日月而迎关之,娶娵(ju)訾(zi)氏生女,生挚。”《辞海》:“挚、薛二字古音相近通用。”薛国亦名挚国,是帝喾高辛氏的直接继承者。“辛”字与母族月图腾女娲的直接继承者常仪“月”字相结合,国名即由月和辛二字组成,也就是“辛月”。同时也说明了薛氏为太昊伏羲氏后裔。而且古人记录文字向来从右至左,“辛月”的顺序就变成了如今的“月辛”。



然而“月辛”又是如何变成“薛”的呢?

古籍记载,“艹”(草字头),古篆文为“艸”,为“花草,草木茂盛”的意思,“艹”加在“月辛”之上,一说是表示对部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一说是随着后来农耕社会的炎黄与东夷文化相融合,“月辛”与农耕文明的代表“艹”相合而成“薛”。同时我们“薛”字的读音,也是由“辛”“月”连读(xinyuexue)而成的。

    综上所述:

   一个“薛”字的演变史,也正是中华文明自伏羲、女娲、炎黄以及三大部族7000年来的融合史:伏羲龙“辛”,融女娲“月”,合炎黄“艹”,成之为“薛”。继之,中华薛氏由“月辛”至“薛”的演化过程,本文又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据训诂,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考查“薛”字楷行草隶篆金体67种写法寻根溯源,并与古薛国出土文物相佐证:


“薛”字的67种写法


“薛” 的楷书书法(4种)



“薛” 的行书书法(10种)



“薛” 的草书书法(7种)



“薛” 的隶书书法(6种)



“薛” 的篆书书法(2种)



“薛” 的硬笔书法(5种)



篆文金文写法33



四、薛国:由“古薛”、“邳薛”到“中华薛”


(一)千年沧桑之薛国故城



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官桥镇,距市区约17公里。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这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为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有城门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战国时期.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怍坊10余处.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8米,内城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续到汉代。

内城北墙外有大面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遗址,外城中部,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和战国、汉代瓦当。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岗,地势梢高出四周,多出“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相传是薛国君主宫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尝君陵园,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园。

曾经的城墙早已湮没在风沙之中,掀开城墙土壤表层仍能找到一些碎砖破瓦,如今,只能由它们诉说着薛国的兴衰。



1973年,滕县狄乡农民在薛故城东墙内取土时,发现四件春秋早期铜,其中三件完全相同,铭文有“薛子中安乍旅”。另一器内底铭文为“走马薛仲赤自作其”, 以上薛子中安和薛仲赤,可能为薛侯之次子,未即君位。中与仲同,走马当与司马同,为带兵的将官。1984年至1986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薛国故城发掘数百座春秋至战同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文物数以万计。1988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察:薛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通志·氏族》称:“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为姓,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左传》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后人称奚仲为中国造车鼻祖。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复于薛国,爵为侯”。周显王46年,为齐国所灭。任姓薛国自薛畛开始,相传31世。齐灭薛以后,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谥靖郭君。田婴去世后,田文继封薛地,招贤纳士数千人,诸侯国君主竟相求其辅助,他曾先后被齐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为相国。盂尝君居薛后,对薛国城池扩建加固并发展商贾,重农桑,减赋税,使薛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薛国被秦灭亡后,设薛郡,汉至魏晋设薛县,隋废薛为滕县属地。薛国故城虽然历经沧桑3000余年,但雄姿依在,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迫思怀古的诗词文赋。明代徐天博在《过薛》中写道:“西去官桥旧薛城,城中百亩春田平,三千食客皆尘土,十二候邦就战争,林鸟有声应吊古,汀花无语自含情,千年野庙荒碑在,行路犹能说姓名。”清代满秋石在《春日过薛城怀古》诗中写道:“车正遗封弈代承,杳茫人鬼两无证,河山依旧还有薛,名分于今终长滕”。


(二)薛国薛到邳薛的变迁


近年来,不少地方薛氏家谱中有关于“奚仲迁邳”的记载,以使得部分薛氏宗亲误认为薛氏起源于江苏邳州(下邳)。

   然而在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清华大学首席夏商周断代史研究专家李学勤担任顾问,中共薛城区委宣传部主编的《奚仲文化从书》中,明确记载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相。经过书中诸多学者考证,并依靠古薛国出土的7000年前“月辛”图腾的器皿,证实薛氏起源确在山东薛城与滕州交界奚公山附近



                薛城奚公山夏车正奚仲墓


那么,“邳薛”究竟从何而来呢?“奚仲迁邳”又是怎么回事呢?笔者组调秘书专人查阅了关于“邳”的古籍文献:

《辞海》:“奚仲,传说中车的创造者。任姓,黄帝之后。夏代的车正,居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春秋时代的薛即其后裔。”

《说文》: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在鲁薛县。

《左传·昭公元年》:商有姺邳,盖仲虺之裔为乱者,国灭,武王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汉之上邳薛县也,在今山东兖州府滕县。其下邳则今江苏徐州府之邳州。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娩、邳与观、扈、徐、奄同,则国尝灭矣,周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也”。

应劭注东海下邳曰:“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邳”。



2014首届全球薛氏祭祖联谊大典

于山东薛城奚仲纪念馆车神广场合影留念


上邳和下邳的由来,这期间有一段近千年的历史:

夏朝时,黄帝后裔奚仲为大禹车正,始为薛国。薛国“地以薛河名,河因薛山名”(《滕县志》),其故都在今薛城区陶庄镇后奚村(又名后湾)一带,后人称为奚邑。奚仲后又迁都邳(在今微山西北欢城镇)。夷夏之争时,邳因助夏而为寒浞所灭。

奚仲12世孙仲虺居薛,为汤左相,乃复邳国。商王外壬元年(前1391年),邳国联合姺国叛商,不久彭伯灭邳。商王武丁时,祖己因辅佐有功封于薛(在今滕州市张汪镇)。商末,“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今平舆县古槐镇)”(《世本.氏姓篇》)。武王伐商,“复封其后(任畛)于邳,为薛侯”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薛国被吞并,薛人迁往下邳(在今睢宁北,因在故都南面,故称下邳,故都是为上邳),原薛国公子登受封于沛地,然而薛公子登亡国不仕,以国为氏,这便是薛氏的来源之一。

340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史记·孟尝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竹书纪年》),下邳入齐。前323年,齐克薛,置舒州,薛乃迁都上邳。前298年上邳复亡于齐。再后来,齐威王幼子田婴及其子田文(孟尝君)受封于薛,田文因薛地而号薛公,其后人很多以薛为氏,这便又是一支薛氏的来源。

进入新世纪,随着201310月中华薛氏宗亲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宣告成立和2017年10月中华文化促进会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获批,为便于修谱联谊和祠堂管理,按照薛氏先祖迁移衍播顺序,把全球中华薛氏分为山东(古薛)、江东(邳薛)、川东(蜀薛)、河东(汾阴薛)、陇东(西北薛)、关东(东北薛)、闽东(华南薛)、海东(台海薛)八个片区,紧扣一个“东”字,称为“八大东郡中华薛”。


五、薛史:从古薛国历史文化展探“薛”


2016年4月29日,《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展。该项目为2016年山东省十大重点巡展项目之一,也是全省古国系列展之首展。展会从万余件古薛国相关文物中精选青铜器、玉石器等文物精品211件组,全部出自前掌大墓地和薛国故城遗址。



古薛国是古代山东地区存续时间最长、序列最为清晰的东方古国之一,兴起于史前文化发达的薛河流域,史前人类的足迹遍布薛河两岸,繁若星辰。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初步探明了除地上现有的战国城,地下的西周早期城,还有商代城和龙山城,对于研究古国古城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薛国故城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至今古城轮廓基本完好,作为战国时期的古城,能够保留至今天弥足珍贵。古薛国自夏代立国,历经商、西周、春秋,直至战国中期被齐所灭,前后延续长达千余年,涌现出了一批像“造车鼻祖”奚仲、贤相仲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著名人物。



古薛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以至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又较早跨入了古城、古国时代;殷商时期,古薛国区域遗址密布,仅薛河两岸就密集分布着40余处,其中尤以前掌大遗址和薛国故城遗址最为著名。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既包括佐证薛侯铭文的青铜礼器、制作精美的玉石器,也有出土时盛有酒和饺子的青铜卣、青铜簠,以及带有东夷特色的鹿角铜鸟兽饰、螺旋纹双鸟圆形玉佩等。


鳞纹铜敦(战国)


前掌大遗址东南紧邻薛河,北及西部被小魏河环绕,总面积包括一百多万平方米。从1981年至2001年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遗址包含细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和东周等多个时代遗存,而以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遗存最为丰富。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薛国遗址文物展示


薛子仲安簠()(春秋)


薛子仲安簠铭文拓片


薛侯行壶(春秋)


山东博物馆举办关于古薛国的展览,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这次展览,既传播了古薛国所蕴涵的丰富历史人文信息,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佐证了薛城厚重的薛氏文化、车神奚仲文化,对推动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促进当地社会、文化、旅游及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    语


   以史为镜,以氏为荣;爱我中华,兴我薛家。

   第一,中华薛史7000年,由黄帝世家上溯至伏羲女娲。新编470字《中华薛氏家训》序言:“泱泱中华,屹立东方;羲黄薛氏,源远流长”。

   第二,中华薛氏龙的传人,由日月崇拜到炎黄子孙。故新创中华薛氏会旗、会徽、会呼、会歌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第三,薛史薛氏,同源同根;八大东郡,九大工程。传承中华文明,弘扬薛氏家风:圆圆满满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018年5月4日




尾注:

本文系2018年5月27日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参展论文。

论文作者:

薛云,男,汉族,1972年5月生,山西大同天镇人。1992年12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管理哲学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中级经济师职称。

先后于中国工商银行、新华人寿从事金融工作16年,历任北京点石金校校长,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泽东学院院长;国际东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红色文化部常务副主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编委会副主编、《红旗网》总编,崇学书院总院院长;中华薛氏宗亲会创会法人,中华薛氏手机报创刊人,中华薛氏网总编辑,薛氏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薛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会长。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