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家风家训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家风家训

新时代,要求构建新的家风体系——新时代 新家风 新架构 新使命!

2018-6-7 10:44:54 | 3346709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中国的家学文化源远流长,自三皇五帝有姓氏以来就有部落家族,有家族就有家族的文化现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是暗物质、能量场。具体表现就是家规,家训,家谱、家祠。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家风集中表现一个家族成员整体的形象特征与精神气质。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



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良好的家风重在建设。家风建设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家风是党风的根基、国风的源头,民风的浓缩,社风的发端。家连着国,家构成国。家风好,党风清,民风淳,国风正。





家风的历史传承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家风的传承从未中断,家风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家风文化有深厚的根基和庞博的枝蔓,有严密的逻辑与完整的体系。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家训。历史上的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谱、家祠,有自己的堂号。在私有制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建立起各自的家族文化,建立起家族的价值观,设立家族的品牌——堂号。

 


在中国历史上,家文化对伦理的有序与社会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一直都是心律大于法律、家法大于国法。因此,尽管中国古代法律并不完善,但是犯罪率并不高,家文化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尽管新时代的家庭模式与传统相去甚远,但我们今天所推崇坚守的家风,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精神瑰宝,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积淀,为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反腐、纠风、扭转社会风气不无裨益,更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





家风的现状特点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风文化,中国传统国学的核心就是家学,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国力的衰落与列强的多次入侵,让我们国家倍受欺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为躲避战争与灾荒,失去了家园,慢慢就中断了家风,我们在文化上变得不再自信,对很多优良传统没有继承下来,遗失在漫漫风雨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重心又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注意力方向转向了物质领域,金钱至上的观念扭曲了一部分人的灵魂,物质产品高度发达,精神产品却相对滞后,我们的灵魂有点跟不上我们的肉体的发展速度。精神贫乏,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社会乱象丛生,人们失却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社会的道德底线屡屡被击穿,各种社会怪相时有发生,犯罪率、离婚率居高不下,虐童事件,撞人事件,虐待老人,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诚信缺失等等等等,社会已接近礼崩乐坏的边缘。社会的失序,受害者还是生活于其中的所有成员。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同时喊出以德治国,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社会伦理道德。法制只是社会的底线,道德才是社会的上线。心中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就不会轻易触碰社会的法制底线,正是在全社会的强烈呼吁之下,家风再次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词与关键词。因为,一切乱象的根源在家庭,人的“三观”是在家庭塑造的,家对人的一生行为规范起着决定性作用。




重提家风的意义



家风是中国传统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中国传统家学的核心内容。家风在一段时间被淡化了,被淡忘了。今天重提家风建设,并将其上升到国策的高度,成为一把手工程,实乃社会迫切的需要,同时,家风建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一系列论述,在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把家庭、家教、家风问题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相联系,从而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习总在几次中央会议上强调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不仅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家风的好坏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社风,社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国风,因此家风是党风、国风的基础源头。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无时无刻不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规家训的熏陶,每个人都是带着家庭的烙印走上社会。因此,家庭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场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家风就是家庭的大气层,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每个成员都生活在其中。



家风文化是中国历朝以来维护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国家稳定的重要文化水源,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友善、家庭幸福安康的基石和保障。新时代重提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全局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呼唤新家风



新时代的家风与中国传统的家风有一脉相承性,同时新家风有别于旧家风。在继承传统优良家风的共性特点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性与突破性新时代的家风要有新高度与新格局,新时代的家风要研究新形势与新变化。新时代的家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气息,具有深刻的新时代烙印。



新家风要用扬弃的态度吸纳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不符合新时代特点与要求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坚决地抛弃。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尝粪忧心等都是违背伦理,有悖常理的愚孝,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等旧习俗都与新时代的男女平等是相悖的。在新家风中要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纳精华,剔除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



新时代的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家风与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建党一百年和建国一百年)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家风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家风与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时代的家风是小我与大我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家风是小家与大家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家风要求有家国情怀,新时代的家风要求家国同构,新时代的家风要求与党风、国风、民风、社风并肩前行,新时代的家风要求与中国梦的实现同步同频。


新家风要有新构架



新家风要有顶层设计,全景规划,全局考虑,避免盲人摸象碎片化理解家风概念。新家风要求重建伦理秩序,家庭关系要求各归其位,乾坤复位。新家风要求保持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师生关系、上下关系等社会的各种关系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新家风要将新理念、新视角、新组织、新结构植入其中,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内部私事,更是单位和社会各级组织的共识,将社会上提倡的共有准则和各种美德植入每个家庭、每个个体身上。真正使家庭融入社会,将社会共识进入家庭。


新家风要建立标准体系,让家风标准有章可循。新家风要植入具体可操作的内容,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家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执行的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例如早上几点起床,叠被子、刷池子、静机子、光盘子、复位子,每天的问候语,建立家庭会议制度,每年看多少本书,修家谱,立家训等。用有形的行为规范展示无形的家风形象。让家风变得生动形象、活泼可爱!


新家风要有新使命


 

新家风要有新的使命担当,新家风要有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历来讲究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治国平天下从修身齐家做起。今天,国家与家庭、个人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是国家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着每个人,每个人的奋斗与幸福也联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新时代的家风需要每个公民都有新的担当与使命,将家与国的命运溶于自己的血液中,不仅要搞好小家庭的幸福,心里更要担着千万家的幸福,担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担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持久和平。




新家风要与时俱进



家风的传承与建设不是封闭的、教条的,家风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内容。家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历史结构与传承逻辑,家风的发展不能在历史的窠臼里打转转,要有创新与突破,家风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局限的,家风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家风就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新时代的家风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信息化的工具,将“互联网+”的思维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运用众筹的思维与共享的思想将个人、家庭、家族、社会、国家、人类的亲情、友情、事业、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福祉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家不止是小家庭的概念,今天的家已被放大。家还包括单位、团队、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天下一家,大同世界,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今天的家正在回归,人类走出去已太远,走得有点疲惫,走得有点迷航,走得灵与肉有点分离。我们想回家。我们的精神正在寻找归宿,我们的灵魂正在返航途中,返航到人类的港湾——我们的家——我们灵魂与肉体合二为一的栖息地!一个风清气正、祥和安康、勃勃生机、花开四季、果实丰硕的家。


(作者:张若谷 单位:北京大学兰亭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