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文献资料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文献资料

墨 家

6/28/2020 4:43:33 PM | 2777333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墨 家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流派,与“名家”、“数术家”同为“自然科学”学派。
  创始人墨翟(dí,墨子,约前468~前376),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为墨氏。是中国历史上唯 一一个农民或小手工业者(自称“贱人”)出身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机械家、科学家、军事家。著名的军事机械制造家,与同代的公输盘(鲁班) 齐名。
  墨翟原为宋国人,后长期居住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与“乐”之浩费,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大弟子禽滑厘也曾受教于孔子的门生,后觉儒家学说不中意,转入墨家,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的弟子根据墨子生平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文字质朴,乏文学而富逻辑,以事说理,推动了“论说”文章发展,对议论文的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墨家科学思想的形成环境:成员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身份、名辩思潮的影响。春秋战国,技术以“祖传秘方”的形式存在和运用,很少著书总结、改进和推广,以“发明–>失传–>再发明”的方式低水平地重复着,提高缓慢,《九章算术》例外。
  为此,墨家就组织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汇聚、传授生产技术。其首领称“钜子”(墨子为首任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并将部分俸禄向团体奉献:一是回报,二是保障“技术”的有效传授。前期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认识论问题;后期主要在逻辑学与生产技术,开始向科学研究转变。墨家主张:
  1、兼爱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不分等级,不分亲疏,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幼小悌”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所有人,以建造和平、平息惨斗,倡爱而禁恶。
  2、非攻
  墨家认为战争对于败方伤人命、损财物;而对于胜方,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今后收益,但战争期间损坏巨大,是得不偿失的破坏行为,伤害与损失大于收益,并将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反侵略战争。
  3、尚贤
  墨家认为:国家产生以后,为了制止人们“各行其是”而产生混乱,国家需要代表众生的贤者——国君来主持公道,推行秩序,国君须是:“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产生于推举,这就是墨家的尚贤思想。并且“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国家对待贤才,必“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以致国家繁荣昌盛。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行最重要:“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尚同
  社会成员均尚同于国君之“义”,且“上有过,规谏之”,使国君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实现“天下治”。
  5、天志
  墨家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是高贵而公平的,天之行广而无私,天之明久而不衰,“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天下大小之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民虽“贱”也不得薄待。
  6、明鬼
  希望以神鬼之说提醒君主:杀无辜者得不祥,不可随便杀害臣民。不相信巫术与命运,却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鬼。
  7、非命
  否定“天命”的存在,反对宿命论,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生。
  8、非乐
  认为周朝象征等级的礼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于民无益处,应取消或加以限制。
  9、节用
  认为贵族过度享受是浪费,是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的原因,万物“节”则“和”,“寡”则“远”,以此劝说贵族节俭,以减轻庶民负担。
  10、节葬
  认为把大量的财富浪费在葬礼的筹办、殉葬上,可使国家贫弱,穷人倾家荡产,守孝三年还不能劳动,是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提倡“薄葬”。
  11、科学
  创立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墨家认为:工匠建造,需要一个“标准模型”(设计),能工巧匠据此刻画无误,不巧者依尺度制作,效果也很好,没有依据,结果不一。主张按章办事,按“模”操作。
  12、实践
  墨家认为知识的来源路径有三种:
  ①亲知,亲身实践得来的认知;
  ②闻知,通过学习得来的认知;
  ③说知,已有知识推理(说)获取的新的认知。
  可靠性依次为:亲知>闻知>说知,并阐明检验行为的三个标准:
  ①“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看行为是否与古代圣王相符);
  ②“下察百姓耳目之实”(看行为是否受百姓庶民欢迎);
  ③“废(发)以为刑政,观国家百姓之利”(看行为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主张身体力行:“不仅坐而言,还需起而行”。
  13、墨辩
  逻辑是事物或思维意识之间(在时间、空间、先后等方面)存的必然联系,推理是运用现在已知现象(前提)明晰(论证)今后未知现象(结论)的过程。
  “墨辩”逻辑是墨家围绕着辩论(论证)而产生的。是由“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三种思维和“故(原因、条件)、理(法、规律、本质)、类(相同性质)”三个标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故、理、类”三物必具而“辞”足以生 。
  辩:论证;墨辫:争彼也——要求分清胜负,“或谓之是,或谓之非”。
  目的:“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异同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并纠正了“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 ”的谬误;并规定了“异类不比 ”的类推原则。
  14、发展
  墨子死后,弟子摒弃了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发扬了“重实践”的优点,克服了“经验论”的错误。提出了“义者,利也”的著名论断。
  墨家的特点
  1、“士”和“工匠”的结合体,有知识的工匠和个体农民。
  2、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标。
  3、不惧艰苦,乐于实践
  “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履,日夜不休,自苦为极”,以苦为乐。
  4、勇士精神,不畏死伤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义无反顾,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5、纪律严明,有错必罚
  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奉行:“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6、无等级性,为政不睐
  因为墨家“无等级”的政治属性,不受为政者青睐,受到为政者的打压与摒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销声匿迹。
  7、兴盛与衰亡
  墨家是“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在政治、学术、教育上的代表,在法家(新型地主阶级代表)崛起以前,是与儒家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与“周道”(周礼或儒家)并列“显学”。韩非子(法家)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孟子(儒家)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则归墨(墨子,墨家)”,杨墨互补,证明了墨家曾经在中国的辉煌。墨者不仅有“勇士”精神,更有争霸中所急需的制造技术,在秦国倍受尊崇。
  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社会科学),把热爱自然科学的人划入“劳力者”阶层,置于“治于人”的地位,这种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因此,墨家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几乎销声匿迹。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拾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而传播。
  儒家与墨家的区别与对立
  孔子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子代表“农、工”小生产者。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
  1、“忌鬼神”与“明鬼”的对立
  儒家不信天地鬼神,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却赞成“君权夭授,君命神赐”。
  墨家是无神论者,但相信鬼神,主张“明鬼”。只是为了教化人,尤其是让统治者相信:兼爱则上天奖赏;反之,则上天惩罚。这是墨子倡导的宗教规范。
  2、“厚葬”与“节葬”的对立
  儒家认为贵贱有别,提倡“厚葬”、“久丧”的礼仪:“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与“三年之丧”。
  墨家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节葬、短丧”,并规定:“三寸薄棺,两件寿衣,哭往哭来,葬后即工”,丧葬不能影响物质财富的生产。
  3、“重乐yue ”与“非乐”的对立
  儒家“盛为声乐”,迷信礼乐治民,致使贵族奢侈享受,孟子还主张“与民同乐”。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乐不仅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影响国家管理和生产劳动,因此,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要禁止音乐。
  4、“天命”论与“非命”的对立
  儒家主张宿命论,认为人的“寿命、贫富”,国家的“安定、发展”,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即“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墨家主张“非命”,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即“命不怠倦”,认为宿命论使民众怠惰顺命,荒废此生。
  5、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区别
  儒家的“仁、爱”,是小范围之爱。政治角度: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被统治阶级更多地为统治阶级出力。推行角度:宗法制约前提下的“血缘、等级、先后”之爱,即“亲亲、尊尊、长长”,“亲亲有术”,孟子认为具有“亲疏厚薄”的多种标准,批评墨家“爱无差等”。
  墨家的“仁、爱”是大范围之爱,是广泛的、平等、利益的仁爱,即“兼相爱”。对于盗贼,却要杀之而后快。
  6、“义”与“利”的对立与统一
  儒家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君子取义,小人取利”,把重视“利”的称为“小人”。
  墨家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而且还认为与“兼相爱”是密不可分的。区别是“罕言利”与“交相利”。
  7、“正名”与“取实与名”的区别
  儒家主张“正名”,按照周礼的等级名分,重点是“名”,而不是“实”。
  墨家主张“取实为名”,重点是“实”,而不是“名”。
  8、对自然科学作用“地位划分”的区别
  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将自然科学划归分为“劳力者”,将社会科学划分为“劳心者”,并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墨家则强调生产劳动、自然科学知识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与重要作用:“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9、被动“修身”与主动“作为”的区别
  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墨家的格言则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历史价值
  无论是平常循规蹈矩的儒生、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酷吏法臣;浪漫超然、飘然物外的道士,无一不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
  惟有墨者,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身着简朴、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国大军的兵锋,劳作、奔走在华夏大地之上。
  墨家逻辑、古希腊逻辑、古印度因明(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历史学家杨向奎说:“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