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水天来,荔树显真
目录
简介
编辑由来
编辑闽水天来
五代十国时期,闽闹洪灾,由闽江上游漂流一尊神像至福州凤岗地带,流转不离。有一村妇名曰刘八思娘,见其甚怪,抱神像于一荔枝树下,用伞遮之。其间,一船经此贵地,虽奋力划却不离此地,心中犯疑,见岸上一荔枝树下坐一尊神明,甚感疑惑,心中暗祈许愿,若是平安上游,回转后盖庙供奉。果为应验,平安上游,后在此地盖一座“三片瓦”庙供奉。
另有传记:神像漂流自此,流转不离。近处一船夫在船上用斧头砍柴,见此尊神像在此处流转不离,甚感疑惑,对神像喃喃自语:如果有灵,我扔斧头到江中,斧头不沉,我就将神像抱到岸上供奉。随后将斧头扔到江中,斧头果然漂浮不沉,船夫信服,随即将神像抱上岸虔心供奉。
民间信仰缘起
人们在神像金身上发现,原来此尊神明姓张,和兄弟杜、薛二位一起被玉皇大帝赐封为“三圣王”。
民间信仰
编辑兴洲境
民间信仰供奉三圣王的多为兴洲境,兴洲境又有七大社,分别是最早供奉三圣王的的东、西社也叫三姓社的东社十五社刘氏、东社十二社林氏、西社十四社玉兰陈氏,以及初四社、初六社、初八社、初十社。
七大社分别在福州仓山、闽侯南屿、闽侯南通、福州台江、闽侯祥谦、福州马尾,南平建瓯、南平邵武等地建有二十余座兴洲境玉封三圣王庙。兴洲境以坐落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凤岗地带的凤岗祖殿兴洲境玉封三圣王庙为三圣王祖殿。
兴洲境游神文化
十四社
兴洲境十四社也称兴洲境西社,十四社为最早供奉三圣王的三姓之一的陈姓。兴洲境十四社为玉兰陈氏一族,祖为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燕前村燕前十四社。十四社玉兰陈氏族人外迁甚多,在燕前、横江渡、东厝州、元浦、牛道、禄家村等地建有多座兴洲境玉封三圣王分殿。
在文革时期,为保祖殿诸位神圣金身,神明梦托十四社弟子,十四社弟子保驾祖殿三圣王中的薛圣王金身、部下朱将军、赵将军金身以及嘉庆年间樟刻二十八签谱。现如今,薛圣王金身和朱将军金身、赵将军金身以及嘉庆年间樟刻二十八签谱完好的保存在十四社的分殿里,为十四社的镇殿之宝。
十二社
十二社在横江渡、潘边、洪塘以及马尾等地建有数座兴洲境玉封三圣王分殿。
十五社
兴洲境十五社为兴洲境东社之一,为最早供奉三圣王的三姓之一的刘姓,兴洲境十五社祖为福州市仓山区红江十五社。
十五社在仓山区红江村以及台江区红星村盖有兴洲境玉封三圣王庙。
祖殿
编辑三圣王祖殿
凤岗祖殿三圣王庙在历史的变迁中,曾由信众多次修葺过。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农历甲寅年),当时由祖殿东西社又曰“三姓社”理事与各界信众进行第三次重修,为历来之最。此次修造工程宏大,且造工精细,规格甚高。前殿、天井、后殿三座全木石连体结构。占地面积达两千平方。中间建有戏台、天井、双旁酒楼。酒楼两旁木刻二十四孝图。庙外两旁盖有龙舟厝,可放置六艘龙舟。前后殿彩绘油漆,有民国甲寅年石柱,石柱精刻题联名画,气宇非凡,计十六柱,分别题联:
“蜚泽长流以承三圣,凤岗永镇其荫万家”
“风和雨甘同沾圣泽,民安国泰共荷神庥”
“三圣著灵威忠昭日月,万民蒙庇荫恩遍舟车”
“厚德宏敷闾阎托荫,覃恩浩荡桑梓蒙庥”
“福曜佑乡闾求之则应,神功昭境土叩罔不灵”
“唯圣唯王千秋俎豆,无偏无私万姓帡幪”
“施圣泽以惠传一方,仗神威而保兹万姓”
“咸五精灵均颂帝,登三神圣总称王”
一九五七年,大跃进时期,庙前殿被拆一座。文革时期,庙改作碾米加工厂。一九九零年由各境社村祖殿理事会召集各境社进行募捐,修缮。重新将庙修建,屋脊双龙抢珠,天井大殿重新装饰。
现今三圣王祖殿却小于前,但古迹犹存,旧貌新颜。占地面积为九百二十平方米,明清式建筑艺术风格,三进式建筑,大殿中间供奉三圣王、大世子、二世子、中军、总管、观音菩萨、符赐,左边殿供奉朱将军、申将军;右边殿供奉赵将军,后殿供奉海乐爷、祖殿地理位置
形象
编辑三位王爷的形象一般是头戴金冠珠玉王爷帽,身披四爪金龙袍,手持金元宝,三位王爷,张王爷为黑脸,一般三位都是黑脸,也有传说杜王爷为红脸。
张圣王
头戴金冠金龙袍,左手执掌虚皇印
杜圣王
头戴金冠王爷帽,身穿金珠紫龙袍
薛圣王
头戴金冠贤王帽,身穿朱龙白龙袍
词条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