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文献资料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文献资料

【每日中医】人体百药胜百医!养生就是养命!

12/3/2020 8:43:43 PM | 2509672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爱尚康养,让爱与健康同行! 爱尚康养,中国社区康养连锁领导品牌,总部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专业研发生产健康养生理疗设备,是太赫兹能量汗蒸领航者,药食同源的发掘者,全国社区康养连锁的先行者,首创理疗设备租赁,通过免费查体引流、能量汗蒸和高频理疗、秘方食疗调养,实现对社区居民陈年久病和亚健康的调理。爱尚康养全国连锁加盟免费热线4000979808

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经络穴位就是您随身携带的药囊,它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它“决生死,处百病”,是百病之所以生、之所以灭的根本。


人体自有大药,它就是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每个穴位就是人随身携带的药囊,它随时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机能,维持着气血的运行。如果你能把它的作用完全激发出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从穴性、药性释义,临证应用和应用心得三个方面,艾灸腧穴和中药性能对照加以阐述。 

一,解 表 类

1、合谷配复溜 :麻黄
2、大椎:桂枝
3、太渊 :紫苏叶
4、风门(灸):羌活
5、风府:防风
6、天柱 :藁本
7、风池(泻):薄荷
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二,涌 吐 类


1、四缝穴(针出血):食盐
2、內关(补):藜芦


三,泻 下 类


1、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2、丰隆(泻):火麻仁
3、中脘 :巴豆

四,清 热 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1、曲泽(针出血):石膏
2、神门(泻):栀子
3、上脘(泻):淡竹叶
4、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凉血类


1、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2、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3、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4、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5、间使(泻):牡丹皮
6、行间(泻)配中极- 赤芍
7、鱼际(泻)配太溪(补)- 地骨皮


五,化 湿 类


1、胃俞(灸):藿香
2、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3、足三里(泻):厚朴
4、膻中(灸):白豆蔻
5、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6、阴陵泉(补):草豆蔻


六,利 水 渗 湿 类


1、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2、水分(灸):猪苓
3、涌泉(泻):泽泻
4、大敦(灸):车前子
5、胆俞(泻):茵陈
6、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7、脾俞(灸):薏苡仁
8、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9、少泽(泻):木通
10、小肠俞(泻):瞿麦


七,祛 风 湿 类


1、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2、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3、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4、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5、环跳(泻):海桐皮
6、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八,温 里 类


1、神阙(灸):附子
2、隐白(补):干姜
3、关元(灸):肉桂
4、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5、中脘(灸):高良姜
6、曲泉(灸):小茴香


九,开 窍 类


1、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2、水沟:石菖蒲


十,安 神 类

1、大陵(泻):朱砂
2、心俞(泻):琥珀
3、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4、涌泉(补):柏子仁


十一,平 肝 息 风 类


1、肝俞(泻):石决明
2、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3、足临泣(泻):白蒺黎


十二,理 气 类


1、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2、脾俞:大腹皮
3、天枢(泻):枳实
4、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5、天枢(灸):木香
6、俞府(灸):沉香


十三,理 血 类


1、隐白(泻):三七
2、阴陵泉(泻):白茅根
3、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4、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5、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6、支沟(泻):红花
7、血海(泻):延胡索
8、太冲:五灵脂
9、肩井(泻):牛膝
10、大肠俞(泻):桃仁


十四:补 益 类


第一节:补气类
1、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2、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3、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4、三阴交(补):白术
5、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补阳类
1、命门(灸):鹿茸
2、肾俞(灸):肉苁蓉
3、腰阳关(补):锁阳
4、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5、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第三节:补血类
1、中极(灸):熟地黄
2、太冲配肝俞:白芍
3、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4、肺俞(灸):阿胶
5、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第四节 :补阴类
1、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2、膏盲(灸):麦冬
3、大杼:桑寄生


十五,消 导 类


1、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2、三焦俞(泻):山楂
3、申庭:麦芽
4、痞根(灸):阿魏

十六,化 痰 止 咳 类

第一节:温化寒痰类
1、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2、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3、中府(泻):桔梗
4、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清化热痰类
1、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2、支沟(泻):瓜蒌
3、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4、哑门:竹沥


第三节 止咳平喘类
1、肺俞(泻)配气海 :杏仁
2、痰喘(灸):紫苏子
3、中府(泻)配肺俞 :紫菀

十七,收 涩 类


1、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2、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延伸阅读

人体有五个“窝”,是养生的重点, 每天拍拍就管用哦

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窝、肘窝、腰眼、肚脐。


腋窝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




  按摩方法: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延伸阅读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


笔者认为,养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其中心理念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一、饮食有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只有先天、后天之精充盈旺盛,人体才能够维持健康的状态。


先天之精由母体遗传而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后天之精则由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组成,调养合宜、饮食得法,则后天之精充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先天之精,从而使人体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身强体健,百病不生。


许多疾病常由口而入,要想维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必须把好饮食这一关。饮食有节包括四个含义:有洁、有时、有质、有量。


“有洁”就是要保证饮食的清洁和安全,选购有安全保障的食物,采用恰当的洗涤烹饪方法。


“有时”即三餐定时,三餐定时除了能保证充分的营养供应,使人体精力充沛外,也使消化液的分泌形成规律,从而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有质”是对饮食种类的要求,对于健康人,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不同营养物质均衡摄入,避免和减少不健康饮食。对于慢性病患者,应针对个体化需求,制订良好的营养饮食方案,适当增加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饮食,避免可造成疾病恶化的饮食。


“有量”是对饮食的数量提出要求。要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过量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除可引发消化和吸收不良之外,还使得过剩物质在体内堆积,引发代谢谢综合征等。相反,为了减肥而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简单说就是劳逸结合。人体器官机能好比是弹簧,过度劳累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代偿能力,长此以往,器官机能下降,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中医强调“人与天地相参”、“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必须遵循同样的“道”才能长盛不衰。从现代医学理论讲,人体的功能与代谢谢有着自身节律,激素的分泌、功能的修复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三、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保持机体功能活跃、维持机体健康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许多人都有运动之后精神焕发的感受,甚至睡眠质量也可得到改善。西医学理论认为,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内脏功能活动,同时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阴阳合一的整体,阴阳相生相制,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稳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阴阳和谐均衡是健康的前提。“动则阳生”,运动被认为是养阳的方法之一。


现代社会工作方式单一,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体阳气虚馁,机体抵抗力下降,脏腑功能不足,正气抗邪不利,因而保持适量的运动尤为重要。



四、喜怒有常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情志过激的致病作用,中医理论中七情致病学说详尽阐述了七情过激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耗。”情致过激可导致全身脏腑气机的紊乱,出现病理改变,产生诸多病证。生活中夫妻吵架、工作不顺心带来的情绪变化进而引发身体不适的事例比比皆是,因大怒引发中风晕厥甚至死亡的极端事例也并不罕见。


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很多人认为,只有负面情绪(如怒、悲、恐、惊等)才会产生疾病,像“喜”这样的正面情绪应该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并不如此。《黄帝内经·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大意是人在心情愉快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却可以使心气涣散。《内经》中也有“喜伤心”之说。由此可知,即便是“喜”,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范进中举,喜而癫狂,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养生不是玄妙的中医理论,没有一劳永逸,不可一蹴而就;养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日日不懈的坚持,养生是相伴一生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原文链接:http://wz.qiankuailai.cn/2ca5e08318deeaa97cfb63a703518d4412e70c693bf1777393?q=0a6f971b4707782133a1e6e4dd3c767b5a41dcba57927535fe89d16ddc024ca1297ea5f00ce0c8a060bc849c2f2b197dd10f439fea21f5c56a06ea1c57dc7a4da2ba449262e2041b7380eef37b07456bcac6a10a94180956f93eca218fb9394f&shareOrigin=message&_t=1606999196654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