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是知名大宋文联主席——欧阳文忠公,欧阳修。
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不仅自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苏辙、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作为宋代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的他,难道就没有经历过职场内卷、郁郁不得志吗?他一生波折,幼年丧父,中年丧妻,多次遭受贬黜,在《送杨寘序》中他写道:“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那么“幽忧之疾”是什么疾病呢?“幽忧”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让王》,意思是指过度忧劳,忧伤。“幽忧之疾”大抵同于现代所指的亚健康、焦虑抑郁状态。欧阳文忠公又是如何治愈的呢?他说:“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他也曾经求医问药,但始终无效,后经学琴听琴,最后竟不药而愈。后来他在《琴枕》中又记录了通过弹琴,治好了自己拘挛的手指的事情。欧阳修对此深有感触:“用药不如用乐也”。
音乐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音乐舞蹈行为的图案。有文字记载的记录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且有很多文字记载的验案。
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其中指出五音与五脏相互对应。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种不同调式的音律来防治疾病,“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五音与五脏之间存在互动与共鸣,不同调式的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经络脏腑的震动,从而对人体脏腑功能起到调节疏导的作用。“木气生展、火气上炎、土气平稳、金气肃降、水气潜降 ” 五音与五行相通相用。五行音乐通过对脏腑、阴阳、气血、身心等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起到了提高脏腑功能、调畅情志、促进气血津液协调运转的作用。
被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医家李东恒就曾提到“乐药同功论”,他认为音乐和中药一样能够对人体产生作用,来治病防病,在使用时也与用药一样,讲究配伍、归经、升降浮沉、君臣佐使等等,并非单纯的愉悦身心,而是有复杂的治疗原则和配伍方式。
中医五音疗法也正是从生理和精神两个角度来对人体进行调节,振奋机体阳气,清泻机体郁火,让人体与天地自然达到一种谐和的状态。
现代医学同样十分肯定音乐治疗的积极作用,从心理角度来看,大脑、行动和人体免疫力之间存在正向联系,合适的音乐可强化积极情绪、弱化甚至转化消极情绪,从而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数,加强人体免疫力。从生理角度看,音乐是一种由一连串不同性质的谐振组合产生的特殊振动,它使人体内固有频率(如心率、音律、脉搏、呼吸、血压等)产生物理上的共振,进而影响人体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难免精神紧张,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中医五音疗法作为一种无痛无创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减轻其对于疾病治疗的心理压力,临床上与针灸相结合,大幅增加疗效。
中医五音疗法适用疾病十分广泛,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幽忧之疾”,精神类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睡眠障碍、儿童孤独症;神经系统疾病的癫痫、帕金森病、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厚的肢体康复、卒中后认知障碍、神经肌肉障碍等;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心脏康复等;疼痛控制如外伤、手术麻醉、癌性疼痛等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哮喘等。
来源:天津中医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