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指南》初版于民国八年七月(1918年7月),32开本。全书图文并茂,分地图风景、沿革形势、交通、食宿游览、名胜、古迹、教育、实业、公署机关、慈善事业、著名物产、楹联、附录13个专栏共十万余言。
“指南者,导游录也。”对于创刊《无锡指南》的初衷,薛明剑在初版序言中交代得很清楚。
参与《无锡指南》的编撰者、校正者,皆是无锡地界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荣鄂生、顾述之、荣德生、杨翰西、孙鹤卿、刘书勋、杨少云、李继曾、李惕平、华洪涛、胡念倩、过冠生、吴士枚、钱基博、钱基厚、荆萝蝶……共计40余人。钱基博于民国十六年七月(1927年7月)为之作序。
《无锡指南》每一版印数千册,多的达万册以上,前后30年间共计发行超10万册。印刷费用和成本均来自广告。印数三分之一赠送给刊登广告的企业,其余则交由书局和报刊零售,车站、码头游艇、景点均有人出售,书价的百分之四十为经销人员所得,其余百分之六十交还杂志社作为管理、编辑人员的工资和开支,自给有余。其历年销量为当时全县同类旅游刊物之冠。工作人员每年也可分得大米10-15石的酬劳。当时,《无锡指南》在锡邑车站、码头、游艇、景点均有出售,杂志社仅靠此一项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民国十三年(1924年),《无锡指南》还曾获得江苏第三届地方物品展览会颁发的奖状和奖章。民国十六年,鉴于到无锡旅行的东西洋人日增,杂志又特意增加了英文、日文说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无锡沦陷,《无锡指南》停刊十年。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薛明剑着手整理、修订了10年前因抗战搁浅的第十六版《无锡指南》刊印上市,印数达一万册。
薛明剑是个财商很强的人。暂且不论他在政商两界的建树,仅从他请孙中山先生题写《无锡指南》书名一事,即可窥见他对杂志的发行拓展显然颇有策略。
民国十一年九月(1922年9月),《无锡指南》计划再版之际,薛明剑提笔给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信,“尝思共和国体,首重民治;万端待理,教养宜行……鄙邑居苏省交通之中心,年来教育发达,工商勃兴,旅锡调查参观者络绎于道。……特编辑《无锡指南》一书,以为旅行喷邑者之南针。……拟恳我大总统赐题《无锡指南》及《沿革形势》封面两页,藉使鄙邑增光,不胜荣幸之至。”同年12月,孙中山先生为《无锡指南》亲笔题写书名,随后他又请冯玉祥将军题写了“振兴社会”四个字,从1924年第5版起开始使用,分列封面和扉页。
孙中山先生所题“无锡指南”四字
孙中山先生题写书名,使《无锡指南》名气大幅提升。薛明剑也从中尝到甜头,开始遍邀名人为杂志题签(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的标签)、题诗,黎元洪、冯玉祥、阎锡山、蔡元培、于右任、谭延闿、吴稚晖、何应钦、陈立夫等人,还有吴佩孚、戴季陶、张寿镛、廉南湖、康有为、荆萝蝶等人的题字和题诗,随便哪一位都是民国时期重量级的大人物。
来看一下1947年版《无锡指南》的题鉴——
1947年,国内形势严峻,在国民党独裁统治高压之下,陆定一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薛明剑却毫不避讳,大胆请陆定一题词,可谓胆识过人。
1949年,薛明剑回忆称说,《无锡指南》从初版到抗战爆发前,“已重版了十五次,每次印数均近万册”,“几成外埠人士来锡调查考察者必携之参考书”。在一般书籍刊印量仅有二、三千册的年代里,《无锡指南》的发行量无疑是惊人的。
可以说,《无锡指南》也是第一本把无锡推向全国的旅游杂志。
在《无锡指南》受到市场热捧之下,薛明剑、李钟瑞夫妇等人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15日创办了无锡杂志社,编撰《无锡杂志》。社址初设锡邑真应道巷22号,后迁至西横街29号,再迁至序成桥1号(现复兴巷)。
1946年元旦出刊的《无锡杂志》劳工专号复刊号:还我河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