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克强,大约生于1913年,卒于1940年,享年27岁,未婚。在冯村薛氏第四世克字辈排行六,因在中条山抗战时牺牲,未留下子嗣,所以在冯村薛家八九十岁健在的有心老人的心中还有他的一点记忆和怀念之外,年轻的薛氏族人大多数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位抗日烈士的祖先了。今借重修家谱之机,记述他老人家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以作缅怀哀思之意,愿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安宁、常存!
1、顽强拼搏浊浪中
1933年(民国22年)夏季一个傍晚,薛克强被冯村清河边的瓜客请去帮忙——晚上看守已经成熟,即将开园的瓜田,驱赶贪吃梨瓜的獾,它有串食习性,危害较大,多在后半夜出没。
日头已经落山一个多时辰了,天气依然与中午一样那么闷热,没一丝儿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人好像被装进了大蒸笼里,感觉透不过气来。劳累了一天,薛克强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倒在瓜棚子里的木板床上,那热乎乎的床板令人心神难安,翻来覆去,无法安睡,索性下床站立起来,徘徊在瓜田里以待偷袭瓜田里的来犯者——獾。
在河谷的上空,天是那么样的漆黑,乌云重重,看不到一个星星,突然长空划过一道巨大的电光,把这黑色天幕撕裂了一道豁口,随着电闪一阵雷鸣,震耳欲聋,克强躲进瓜庵子里,铜钱般大的雨点噼噼啪啪打在庵子顶上。一会儿,连畔瓜园里的瓜客都聚到他的床前,说话间河水暴涨脚下已经起水了。他们坐在床上,弓着身子,看着辛苦了大半年即将收获的瓜田付诸东流,痛心疾首。期盼着雨住水落。然而,倾盆大雨,铺天盖地,没个休止。水位急速上升,他急忙地爬上庵子顶……。
在电闪的一刹那间,无边无际的水天相连,巨浪翻滚,狂奔的洪水,一泻千里。卷走了一个个瓜庵子,只听到同伴的一声声惨叫,便无声无息了,只有怒吼的巨浪声。薛克强凭借着孩提时在河里深潭练就的一身好水性奋力向岸边游去,一个浪头从半空中劈下把他卷入更深的泥水中,呛得他喘不过气来,晕头转向,不辨东西南北。借着电闪的光亮,他抱住一颗漂浮的树干喘息,准备竭尽全力拢岸,岂料,又是一个浪头把他连同浮树抛向高空,甩入水中,压于树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勇气未消,游到一大片柴草聚集深厚的漂浮物上,稍稍感觉省力些。还是不知岸在何方?水天浑为一体,一望无限,随波飘荡自觉气力渐渐不足,饥饿困累,处于随时沉没的险境。只见那无尽的远处隐隐约约的灯光依稀闪动,那闪烁着的亮点一定是大水的岸边。他顿感精神倍增,紧咬牙关,拼死力地向有光亮的方向游去。艰难地爬上岸瘫倒在提灯人的脚下——他遇上一位利用洪水肥田漫地,早起五更提灯淤地的好心人,施与他衣着饭食。问及贵处,才知道自己漂泊到了距冯村十五华里的鲁桥镇北边的峪口村。
往日清峪河两岸瓜田连片,棉田相连一望无际,郁郁葱葱,河水晶莹,清澈见底。一夜洪波浊浪将两岸变成黄泥通天乱石满地,农田树木被毁,满目疮痍。洪水已经淹没了清峪河左岸的堡子、芋子地,到了薛家崖畔下,右岸河滩的枣园、瓜田全部漫过,沿岸瓜田的守园看瓜人全然遇难。薛家人在绝望中三三两两沿河顺水寻找克强的尸体,与返回途中的他相遇,惊喜交集,热泪盈眶,亲人们不禁脱口而出“你命真够大啊”“你这是另活一世啊!”在大家的簇拥下回到家中,听着他叙述自己在一夜的惊涛骇浪中搏击经历,庆幸这不幸中的万幸!
2、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勇战火海
1934年——1935年(大概时间)某年正月初,也是出门入户、走访亲友、招待客人,过年气氛浓郁的时候。冯村堡子里(城墙以内,村里人叫堡子里)阮家房子突然着火(大门上锁全家人都出门作客去了)当左邻右舍发现时,几座灶房已成了一座火山,浓烟滚滚、火焰冲天,房子摇摇欲坠,无法靠近。火势借着风力瞬息之间燃着了一排窑洞前的走廊(当地人叫宅接檐)接檐三面无墙,凌空架起,着火后更显火势迅猛,风力之大已成了一条张牙舞爪势不可挡大有吞噬一切之势的巨大火龙。救火的乡邻们只能站在东窑背上向接檐上泼水,倒下一桶水随即变成一股蒸汽冲空散去,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廊檐下风头紧接一座厦房,必然殃及,后果堪忧。眼下当务之急,需要疾速拆掉两间廊檐,斩断火源,确保楼房无恙。大家伙正在面面相觑之时,薛克强气喘吁吁赶来,用浸湿水的一条大绳,把一端系紧在自己腰间,两脚踩进两只有水的桶中,然后双手举起半桶水,从肩部浇遍前胸后背,在料峭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手接过一把别人递给他的线镢,剑步如飞走到窑背边缘,回头向几个拽绳的人叮咛道:“听我招呼,我不发话,不要随意拽我上来,上风头,加快泼水,”话音未了,他已全身悬空,随着大绳的延伸,双脚站稳房顶,抄起线镢上下挥舞,挖掉瓦与苇薄露出了檩条,砸断廖檐,立即启掉了几根檩条,使尽全力,挖掉屋架着火点下的墙身,将要成功的档口又是一股劲风袭来,烟火突然轰的一声窜地很高,火光充天,他的双眼无法睁开,眼前一片漆黑,身感灼烧难受,心怕大绳着火,他仰起头向上边大声叫喊“顺绳向下倒水”,头上身上绳上冷水流下,顿时清醒了许多,他静了静神,竭尽力气,挥动线镢,三下五除二除二,三角形大房梁尾端脱离墙体,他大叫“绳索拉紧”,他觉得脚下一动,着火一边的大梁轰然倒塌,冲天而起的尘土与烟火混成一体,云遮雾罩,上边的人,看不见下边空中的人,大家惊恐万状!一直为他提心吊胆的兄长薛克让,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时,只见克强伟岸的身躯在大绳的作用下腾空转了一圈儿,他敏捷地双手抓住粗绳,两脚蹬住墙壁停止了旋转,被众人拽了上来,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着他满脸尘土,一身泥水,棉衣上有几个窟窿中还冒着丝丝白烟,已经烧伤了的肌肤隐隐作痛,乡邻们帮他灭掉了火星,除去腰间绳索,他望了望最早着火的灶房,已经坍塌的墙面,残垣断壁,在未烬的烟火中被熏的黑黑的房梁,匍匐在窑洞前的院子中,刚才还肆虐地空中火龙成了气息奄奄的一片余灰,又看了看因及时切断火源保护的完好无损地剩余的厦房,他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是一曲冯村儿女齐心协力救火的壮举,薛克强是这群冯村儿女的优秀代表,他奋不顾身地只身扑入火中救火,乡邻们也一起奋不顾身接龙浇水扑火,才使这场大火熄灭,保护了连畔盖房的邻居免受火灾!保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冯村儿女共同谱写的英勇救火的赞歌,那个时代没有119可以拨打,薛克强就是哪个时代的119救火英雄!很久以后,这家人和堡子里的村民依然记得这场壮举,他们说“多亏了薛家的克强,要不火灾蔓延不可想象!”
3、 抗击倭寇,献身沙场
1936年12月12日,陕军杨虎城旧部编成的第38军因不满蒋介石命令“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不去抗战,反而兄弟相残,命令该军围堵、追击已经进入陕甘宁苏区的红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薛克强当时是第38军17师属下的某连队的一名士兵,他大约在1936年前后被抽丁入伍。薛森林生前多次回忆:六叔父已经换上了军装,回家向薛家亲人们依依话别的情景,他临走时从挑担转乡卖菜的小贩的框里给我买了几根黄瓜,递给我,抚摸着我的头顶,我好奇地打量着他一身异于以往的服装,该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从此一别竟成永别。
1937年7月21日,薛克强所在部队十七师在三原誓师开赴河北保定,挺进娘子关阻击日寇,鏖战15天,伤亡惨重。后在山西离石县碛口镇进行部队补充整训。
1938年7月,薛克强所在部队十七师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六六战役”中,1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在这些壮士中有无薛克强的身影不得而知,而2.1万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的人中必定有他的英魂!猖狂的日军也因中国军队的奋勇阻击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原来总以为陕西关中是一方福地,潼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总以为是自然条件阻止了日军的侵略,直到“中条山战役”的惨烈慢慢地呈现在国人面前,人们才知道,三秦大地乃至大西北未遭遇日寇铁蹄的蹂躏,是因为有陕军、川军、国军、八路军等百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鏖战三年之久用生命换来的,正应了现代人那句“你以为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流血牺牲、负重前行!”
“中条山战役”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失败了,但是却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全歼中国守军的狂妄计划,阻止了日军入侵陕西进而占领大西北的步伐!
亲人们认为薛氏子弟克强思锥机敏,遇事果断,勇气过人、沉稳寡言,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会战场殒命,期待着他能像1933年山洪暴发的那夜,在洪波汹涌,浊浪翻腾中奇迹般幸存归来,讲述着他杀敌报国的英雄事迹,亲人们没有等到他荣归故里,却等来了一方冰冷且光荣的抗日烈士牌!
1945年8月间抗战全面性利,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三原县民国政府奉命给抗日烈士逐户悬挂烈士牌子作为表彰 ,他们一行好几人,骑着马带着部队转到地方相关材料来到六大门首,挂起了“抗战烈士薛克强”字样的牌子,匆匆离去。当时薛克强的母亲同这一行人打了招呼,薛树林生前曾常谈起此情此景,让人难以忘怀。
一张冷冰冰的烈士牌子,把亲人们七、八年魂牵梦绕的盼望变成悲痛的绝望。为了御敌固土,抗日救亡,薛克强在最好的年华为国捐躯,为民族利益而死,虽死犹荣,重于泰山,为薛门乃祖乃宗增了光添了彩,是启字辈、思字辈,清字辈三代祖先的优秀儿孙,是林字辈以下六代子孙的忠心爱国的楷模,是薛家绵延不尽、万世传诵、永垂不朽的英雄!
( 薛世林记,薛随云统稿。 2022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