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文献资料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文献资料

思想激荡 | 家风家训决定一个家族的兴旺,好家风是如何炼成的?

10/11/2022 3:21:10 PM | 115391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成为维系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早在尧帝时期,主管教育的官员就倡导最基本的伦理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伦理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只有把这五种伦理关系处理好了,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国家才会和谐稳定。

图片

宋朝时代,家庭教育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家风家训家规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除了弘扬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之外,治生、制用、人道和惩罚也成为这个时期家风家训的要求。其主要特点,一是家风家训的内容更切合实际、全面系统、注重可操作性。宋以前的家风家训多是道德、伦理教育和理论说教,宋以后的家风家训在内容上涉及修身做人、治家理财、治生制用、为官处世、教育子弟等,无所不包,极其详尽。在如何以礼治家方面首推司马光的《家范》《居家杂》。在对家庭收支管理方面则以赵鼎、陆九韶的家庭理财计划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引人注目。在治生方面首推叶梦得的《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在家庭生活安排方面则以《袁氏世范》最为详细,记述修身、睦亲、为官、处世等,操作性和指导性很强。

二是“治生”和“制用”成为家风家训内容的组成部分。宋朝以前的家训基本不涉及理财和谋生,因为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了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使它成为改变商人社会地位的原生态力量。特别是南宋时叶适、陈亮提出了“义利双行”的观念,既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有力挑战。

三是以惩罚来辅助教化的家法家规开始出现。宋朝时期一方面传统礼仪沦落,一方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对宋朝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礼义的束缚,追名逐利不再严守等级秩序。商人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不再被视为“杂类”。宋朝“取士不问门第”,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的魔力增大,“有钱可使鬼推磨”,为了钱一些官僚士大夫也开始抛开身份地位而投身商业活动。

图片

宋朝时,越来越感到只靠血缘和亲情来“敬宗收族”已经无法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于是,带有惩罚性并具有法律色彩的家规族训就产生了。宋以前对子弟的教化主要是以劝说为主,但已经认识到了惩罚的重要性。最早以惩罚来辅助教育的是唐朝的《陈氏义门家法》,当时只在家族内部实施,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到了北宋,范仲淹及其后人续订的《义庄规矩》中开始规定了经济的处罚,“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赎者,罚本名月米一年;再犯者除籍永不支米”。惩罚最多、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家训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它详细规定家庭中每个人的职责和对违反规定应该受到的惩罚。“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又如《颜氏家训》,在谈到教育方法时就认为“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但是它远没有宋朝家训中的惩罚措施那么具体和详细。宋以后直到明清,越往后惩罚越严重,惩罚的概率也越多。

宋朝的惩罚与教育相比,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惩罚只是辅助教育的措施。比如袁采的家训,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很注重民主意识、讲求科学方法。他强调个性的差异,认为“性不可以强合”,他主张父子之间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子弟交友问题上也主张采取实践的方法,让子弟在实践中学会明辨是非。陆游的家训也给人以民主、平等的印象。在家训中,陆游与儿子们共同劳动和读书,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对儿子们循循善诱。在他们的家训中,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即使是主张惩罚的司马光也是主张先教育再惩罚,以惩罚来辅助教育的。

图片

但是,宋朝以后随着理学思想的渗透和君主专制的强化,家训中的惩罚性措施越来越多。一些族训和族规明确告诉族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对违反规定者施加的惩罚类型也越来越多。这些惩罚一方面约束了家庭内部成员的行为,稳定了家庭内部的秩序;另一方面这些具有家法性质的家规族训与封建王法相融一体,成为政府控制民间社会的手段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儒家,是孔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干。创始人是孔子,史称至圣。继承与发展者是孟子,史称亚圣。经典是《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被誉为华夏经典。释家,是佛陀文化,就是常说的佛教文化,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产生于印度,释迦牟尼是“智慧、觉悟”的意思。道家,是老庄之学,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儒释道三家优秀文化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友爱、互助、大同。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只要把自身修炼好了,就可以把家管理好,而把家管理好了,就可以出来治国,乃至平天下。当然,所谓“齐家”,并非指狭隘的小家庭,而是指一个家族。如果一个家族的事情都能处理好,你就有资格去治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一个人怎样才能够变成家族里大家都尊敬的人?要成为有声望的人,帮助我们修身、帮助我们立德、帮助我们养望的人,做一个通俗的话叫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人要做到有头有脸并不容易,一定要大家敬仰你的道德,你讲话大家才会听,才会有声望,无论大家族、小家族都是如此。

图片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要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需要一些智慧和能力的。我们陈家人有了不起的一句话就是:生为陈家人,死为陈家鬼。这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含义是什么?家有家规,既然投到这个家庭,就要照这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去做人做事,不可以任意违背。这就需要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同心协力,这才能家道兴隆。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六十四卦里面有个家人卦。家人卦的上卦是风,下卦是火,称风火家人。上面的风刮得越猛,底下的火就越旺,表示家和万事兴。

《易经》把宇宙看成一个大家庭,这跟我们中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我们中国人大概是最重视家庭的,至今仍然没有变,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这么悠久并且没有中断的一个主要原因。阴阳八卦,天就是父,地就是母。中国人用天地来代表父母,其他的六个卦,三个代表男儿,三个代表女儿,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父母教子有方,儿女孝道为先,相敬相爱,幸福美满,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永续相传,实属不易。

“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说的是从小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从小就开始,说明家庭的教育是何等重要。读了《论语》,觉得孔子真是了不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点出了15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明白自己要朝哪个方面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不定,要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三十而立”,通过15年的方向摸索,大概就可以归纳出自己这辈子的几个原则了,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四十而不惑”,再历经10年的跌打滚爬,磨炼成长,对自己人生的原则不再动摇。“五十知天命”,人活到50岁回头一看,会发现自己一路走来,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计起来的结果,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六十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根本不了解你的人,却会对你指指点点,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那怎么办?耳顺,就是听了跟没有听一样,没有必要作任何辩解,要乐以忘忧,把所有的忧愁都当作乐趣来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要服老,不要认老,生理年龄是谁都逃不过的,但精神不倒,夕阳更好!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作者:陈荣高,男,汉族,浙江义乌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任丽水市委书记、浙江省政协秘书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WHbc7nwAt7FDD5PMKKQtA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