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名人

阳武侯薛禄

4/27/2023 3:19:34 PM | 80748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薛禄,原名薛明禄。据《胶西薛氏房谱》载:“始祖讳遇林(薛禄父)明洪武三年自陕西韩城县迁胶州沾化乡辛林社林家疃棘林,其地环以山海,后因薛氏族居斯,遂号为薛家岛。”又载:“张氏(薛禄母)生子七,长明德、次明善、次明礼、次明远、次伍、次禄、次明仪。”“今为薛家岛再传七支”称为七甲。禄为六甲。

  《明史》(列传第四十三)载:“薛禄,胶人。行六,军中呼曰:‘薛六’。既贵,乃更名‘禄’。”

  薛禄,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卒于宣德五年(1430723日),“其年六月有疾,召还。逾月卒。”(《明史》)。享年58岁。

  薛家是灵山卫的军户,自陕西来此,初为军屯。刚来时,灵山还没建卫,据《青岛历史大事》载:“明初,为防倭寇入侵,沿海设有海防卫所。洪武五年,在胶州境内设灵山卫,下设夏河千户所、胶州千户所和灵山卫千户所。”

  明代初期,由于我国北方经过宋辽、辽金、金宋、元金、元宋、明元之频战,“中原田多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北方近城地多不治,招民耕,人给五十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明史•食货志》)在这种经济状况下,薛氏虽为军户,然生活十分困难,薛遇林曾为人牧牛,薛禄降生草舍漏雨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薛遇林长子明德家用上了奴婢,家底已十分殷实。《明史》兵制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兵部置军籍勘合(古时调遣军队时用的骑缝印信),载从军履历、调补年月、在营丁口之数,给内外卫所军士,而藏其副于内府。”薛明德在这次整顿中被下令调去当兵,明德要舍其富庶,远去从军,有些不畅,面添阴情。是年,薛禄15岁,“自少杰,特有大志。”(《忠武侯神道碑》)“少负奇才,不事家人生业,处陇亩间,即有封侯志也。”(《胶州志》)他见兄长愁容满面,问及原委,方知从军之事。便提出替兄从军,明德十分高兴。禄同时提出要大哥家中的奴婢做妻,明德欣然答应,遂为禄打点从军,禄携妻同往,在燕王朱棣部下为卒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立其长孙朱允炆为帝。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采纳了齐泰和黄子澄削藩的建议。至建文元年(1399年,恭闵帝年号),朱棣有四个弟兄死的死,废的废,朱棣感到再这样下去,只能坐以待毙,死路一条。于是,他和僧道衍密谋,令指挥张玉、朱能精选八百勇士潜入府守卫,薛禄为入选者。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将勇士藏于端礼门,哄骗谢贵、张昞来相见。暗下手令将谢、张抓住斩首,遂令将士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咸门夺下。薛禄东奔西杀,所向无敌,《明史》载:“禄以率伍从燕起兵,首夺九门。”朱棣夺了九门,随上书皇上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引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以“清君侧”、“靖难”之称率师征讨。遂举兵“拔居庸关、破怀来、执宋忠、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明史》)

  建文元年八月,耿炳文率平燕大军到达真定。前锋一到雄县就被燕兵围困,都指挥泮忠、杨松来援被伏兵抓获。耿炳文率师战于滹沱河北,左副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刚一出战,就被薛禄用长矛刺于马下,被擒。《明史》载:“真定之战,左副将军李坚迎斗。锋始交,禄持槊(即长矛)刺坚坠马,擒之。擢指挥佥事。”

  同时被擒的还有宁忠、顾咸等。耿炳文一看不好,只得退回真定,坚守不出,燕兵攻打几次均未奏效。

  建文皇帝只得派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文之职。九月,吴高、耿瓛、杨文率辽东兵围困永平。李景隆调五十万大军进营河间。燕王对诸将讲,李景隆色厉中馁,听说我在必不敢来犯也,不如援永平,吴高怯不敢战,我到他必走,然后还击景隆。果不然,吴高闻燕军援永平,以保山海关为由撤回山海关。燕军遂向大宁(长城以北)进发,用计取大宁,守将朱鉴死之。总兵刘真、都督陈亨来援大宁,结果陈亨向燕军投降,燕将宁王权和朵颜三卫率均归北平。李景隆闻知,率大军将北平重重包围,燕兵只好回还援北平。“十一月卒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郑村坝,败绩,奔德州,诸军尽溃。”(《明史》本纪四)薛禄“从援永平,下大宁、富峪、会州、宽河。还救北平,先驱败南军(朱允炆军)游骑。进指挥同知。”(《明史》列传第四十三)

  李景隆调兵德州,进行休整,准备来年春季大举。

  燕王认为应在寒季先攻打大同,因为“大同苦寒,南军脆弱,且不战疲矣。”(《明史》)遂薛禄“攻大同,为先锋。”(《明史》)

  建文二年二月,燕军“至大同,景隆果由紫荆关来援,燕军旋居庸关,景隆兵多冻馁死者,不见敌而还。”(《明史》本纪第五)

  四月,景隆进兵河间,与郭英、吴杰、平安期会白沟河。与燕军大战,南军大败,景隆败走德州,燕军围德州。五月,景隆奔济南,燕军遂攻济南。薛禄在“战白沟河,追奔至济南,迁指挥使。”(《明史》列传第四十三)

  薛禄率部围于济南城下,都督盛庸和参政铁铉坚守城池,两军相持三个多月,最后燕军撤回北平。十一月燕军至临清。十二月至东昌(今聊城),不料陷于盛庸的重重包围,战于东昌,盛庸以火器劲弩歼灭燕军,接着平安又率军来包围,这样就形成“合围数重”。燕军阵亡数万人,朱棣只好败走北平,大将张玉战死。薛禄在突围中,率领五十骑战胜盛庸数百骑,他身先士卒,英勇拼杀,不仅突出重围,还缴获了三百多匹战马。

  盛庸为断却燕军归路,下令在河北威县、深州屯兵,薛禄率军一一击败逃出。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燕军败于威县之吴杰、平安手下,又败于深州,只好回到北平。二月,燕军南下。三月,与盛庸大战于滹沱河及夹河一带。薛禄发现右军被敌军打退,便挺枪来战,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破敌军,追至夹河,杀死庸军无数。当战到单家桥时,不料马失前蹄,被平安军所缚。在押解中,他奋斗脱缚,拔刀杀死守卒,骑马又杀回战场,大败平安军。

  闰(三)月已亥,燕军与吴杰、平安战于藁城,适遇拔木大风,刮得南军难承受,薛禄率军拼杀,杰、安败走,直追至真定城下。冬十月,在齐眉山下与都指挥花英的一场大战中,薛禄“生擒都指挥花英”(《明史》)斩南军首级万余,房昭弃寨逃走,燕军大胜,班师回北平。

  建文四年(1402年),薛禄率部南下,连续攻下山东的东阿、东平、汶上等,及安徽的淝河、小河、灵璧等地。在朱棣的指挥下,燕军一路势如破竹,生擒平安、陈晖等三十七人。六月,江防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军自江苏瓜州渡江,攻南京,谷王惠、李景隆开门迎燕王,南京为燕王占领,并登上皇位,以来年(1403年)为永乐元年。

  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中,薛禄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功最,擢为都督佥事(正二品)。”(《明史》)

  永乐六年(1408年),薛禄被晋升为都督同知。自永乐元年后,薛禄被调到北疆戍边军屯,曾多次打击蒙古人的侵犯。

  永乐八年(1410年),薛禄被封为骠骑将军。朱棣决定亲征,二月,从北京发兵北征蒙古。大战于胪朐河,本雅失里向西逃走,遂过河追去,追斡难河(今俄罗斯境内鄂嫩河)。大败蒙军,本雅失里只以七骑逃循。遂将胪朐河改为“饮马河”。朱棣命薛禄祭河,祈祷山川神袛超度阵亡将士,并将斡难河更名为玄幂河(又称玄溟河、元溟河)。五月,调动大军去征阿鲁台。六月,阿鲁台假装投降归附于明,朱棣命军严阵以待,果不然来袭,薛禄率领精锐骑兵将阿鲁台打败。因薛禄战功显赫,晋升为右都督(正一品)。

  永乐十年(1412年),薛禄上书朱棣:“自古用人,必资豫教。今武臣子弟闲暇不教,恐缓急无可使者。”明成祖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全国武将的子弟数万人会集于京师,由薛禄负责组织训练并授予战术,薛禄开创了明之军事学校。

  永乐十二年(1414年)成祖朱棣率五十万大军第二次亲征瓦刺(明对蒙古的总称)。薛禄以右军都督身份从征。先头部队来到康哈里孩,与瓦刺兵相遇,明军大败瓦刺军。当明军来到忽兰忽失温时,瓦刺首领马哈木率众来犯被击溃,马哈木逃走,明军直追到土刺河,以瓦刺军失败而诏天下。阿鲁台闻知慑于明军,当朱棣班师到三峰山时,阿鲁台遣使来朝。

  永乐十五年(1417年),薛禄任后军都督监督营造北平。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定都北京(北平)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封阳武侯,禄一千一百石。以其官秩加赠三代,追封曾祖父(薛)安、祖父(薛)大、父遇林俱侯爵;追封曾祖母金氏、祖母唐氏、母张氏俱为(阳武侯)诰命夫人。

  据《明史》本纪七载:“(永乐)十九年,秋七月己已,帝将北征,敕都督朱荣领前锋,安远侯柳胜领中军,宁阳侯陈懋领御前精骑,永顺伯薛斌,恭顺伯吴克忠领马队,武安侯郑亨,阳武侯薛禄领左右哨,英国公张辅,成山侯王道领左右掖。”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朱棣第四次亲征阿鲁台,命安远侯柳升、遂安伯陈英领中军,武安侯郑亨、保定侯孟瑛领左哨,阳武侯薛禄、新宁伯谭中领右哨,英国公张辅、安平伯李安领左掖,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领右掖,宁阳侯陈懋领前峰。九月,征北大军至西洋河(山西天镇和河北怀安间),得知阿鲁台为瓦剌击败。班师回归后,薛禄奉命去平长兴(今浙江省西北部、东滨太湖、邻江苏、安徽省)贼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阿鲁台侵犯大同、开平,朱棣召集大臣议定第五次亲征。命柳升、陈英领中军,张辅、朱勇领左掖,王通、徐亨领右掖,郑亨、孟瑛领左哨,薛禄、谭忠领右哨,陈懋、金忠领前锋。四月出发,至隰宁(今山西隰县),报知阿鲁台已逃到答兰纳木儿河,遂命军前进。六月,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命张辅搜山谷无所得,粮草已尽,遂班师回京。当行至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时,朱棣驾崩。随驾重臣们以六军在外,密不发丧,命薛禄总督六军,有秩序地回师。

  洪熙元年(1425年)皇太子朱高炽即位,命薛禄掌左都督府,加太子太保,掌以道德辅导太子,予以世袭铁券,任总兵官。《明史》本纪第八载:“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平、大同边。”在巡边期间,正遇到南侵之敌,薛禄当即率军迎战,在赤城(今河北境内)大松岭一带大败敌军。以此获功,加俸禄五百石。

  薛禄在外巡边期间,明仁宗朱高炽在京病重,汉王朱高煦(朱棣次子,高炽之弟,封地在今山东惠民)企图趁机带兵入京篡位。朱高炽急令薛禄回京。薛禄回京严密设防,稳定了北京的局势。朱高炽驾崩后,由太子朱瞻基即位。十一月,命薛禄为镇朔大将军巡边,统率十五万步兵,驻扎在今河北宣化一带。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举兵反叛,朱瞻基御驾亲征,任薛禄为先锋官。薛禄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迫煦开城以降,遂改乐安为“武定州”。

  宣德二年(1427年)春,薛禄巡视京城周边驻军,检查士兵违法违纪现象,对查出的严加处理。夏,又佩大将印,北巡开平、还驻宣府(今河北宣化)。是年,敌军(蒙古军)来犯开平,功而不下退去三百余里。薛禄觉得这样便宜了敌军,他亲率一支精兵,白天隐蔽,夜间急行军,利用三个晚上至敌营,大败敌军,并获得大批战俘和牲畜,胜利回师。回师途中,敌人又悄悄从后面袭来,薛禄率兵又将来袭之敌击溃。薛禄押解战犯及牲畜而归。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朱瞻基亲自去巡边,薛禄陪同。九月,当他们来到右门驿时,兀良哈正好来侵犯会州。薛禄率三千精兵保驾击之,出喜峰口,于宽河、留镇、蓟州、永平大败敌军,生擒其首领斩之。之后,又屡次佩镇朔印,巡边护饷,出开平、宣府间。

  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巡边时在凤凰岭遇到敌人,与敌展开大战,大败敌军,缴获牛羊数万头,回师后加封太保。《明史》载:“五年遇敌于凤凰岭,斩获多,加太保。”

  是年,薛禄向皇上提出建议,永宁卫应当在团山、雕鹗、赤城、云州、独石修筑城堡,便于防御守卫。皇帝同意他的意见,诏发军民三万六千人赴工,精骑一千五百人护工,归薛禄调用。“四月,薛禄率师筑赤城、雕鹗、云州、独石、团山城堡。”(《明史》)薛禄此时年近花甲,终因积劳成疾病倒,皇帝派御医治疗无效,于七月二十三日病逝,终年58岁。

  《明史》载:“禄有勇而好谋,谋定后战,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靖难’诸功臣,张玉、朱能及禄三人为最,而禄逮事三朝,岿然为时宿将。”

  内阁重臣杨士奇为薛禄撰写的《忠武侯神道碑》称:“为将智勇兼备,常事先筹划,用心之至,以夜继日。故所向成功,未尝败北。问一但临陈中矢石,裹创赴斗,无进无退。公祗事三圣,涉历多,用志笃,鞠躬尽瘁,以效臣职。故能建功国家,流光简册,致身富贵,垂庆后昆,其非古名将之流,而今之不可多见者”。

  薛禄侯位追封三代,下荫子孙共袭七代之明亡,计224年。

  薛禄为青岛第一封侯人。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