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文献资料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文献资料

薛海玉:拼上命也要把主席送过河

5/11/2023 5:44:44 PM | 773862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一九四八年三月,全国解放的曙光已经展现。为了更有利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与陕北人民十三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要离开陕北,前往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 ...

一九四八年三月,全国解放的曙光已经展现。为了更有利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与陕北人民十三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要离开陕北,前往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了。中共中央为此组织了一次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重大行动” —— “东渡黄河”, 而就在 “东渡”之际, 他——一位当时年仅24岁的青年农民、 岔上区水手工会指导员薛海玉, 竟然有幸亲耳聆听毛主席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多年来,笔者曾20多次前往川口采访当年亲自组织人员摆船送毛主席东渡黄河的薛海玉老人, 追寻着伟大领袖毛泽东当年的足迹, 重温薛海玉老人的不朽事迹。


紧急接受任务


19483月的一天, 薛海玉当时年仅24岁, 担任水手工会指导员的他忽然接到上级命令: 组织可靠人员护送一位部队首长过黄河。在他接到命令的同时, 一支100多人的解放军队伍进驻了川口村开始警戒。从种种迹象上, 薛海玉意识到: 这次从这里过河的一定是位大首长。于是他特地从自己管辖的30多只渡船中,挑选了一只最大最结实的木船,准备供首长乘坐。还特意从200多名船工中挑选出14名 (准备由2人掌舵、 12人摆船) 技术过硬、 经验丰富、 政治上可靠的人专门负责完成这次摆渡任务。

323日上午, 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从刘家坪动身赶中午来到了十公里外的吴堡县岔上乡川口村渡口。时任岔上区水手工会指导员的薛海玉在部队领导汪东兴的带领下, 来到了位于“河神庙” 下的那块巨大岩石旁,正坐在岩石上凝神思索的毛主席用 “令人难懂的外地口音” (薛海玉老人语) 问薛海玉:“从这里过黄河好过不?” 薛海玉据实做了回答。忽然, 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这位年约五十多岁的部队首长的嘴唇下边有一颗醒目的肉痣, 而且首长的面貌与自己在区政府会议室里见过的毛主席画像一模一样。虽然他从这次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意识到这次从这里渡河的一定是一位大首长, 因为部队首长给他布置任务时口气相当严肃。薛海玉已经猜想到这次过河的一定是一位要比旅长级别高许多的“大首长”, 不然部队上的人不会这么认真。因此他特意从自己管辖的渡船中挑选了8只质量最好的船只, 以确保他心目中的“大首长” 的绝对安全。


亲自护送毛主席


薛海玉和他的战友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从这里渡河的自己心目中的“大首长” 竟然就是人民救星毛主席, 因此, 他顿时欣喜若狂, 也立刻理解了部队上的汪参谋等人为什么对这次渡河如此重视, 同时暗暗地庆幸自己多了个心眼, 专门准备了这么一支好船和一班好船工, 否则,万一出个差错, 即使自己死上一万回也难以挽回造成的损失。心里一再反复告诫自己, 决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自己和战友们就是舍上性命也一定要保证主席的安全,把他安全送过黄河。

渡河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下午1时左右, 东渡开始。按预先安排上了木船。

据薛海玉回忆说:“以前这里的水大、 浪高, 平时船根本靠不了岸, 凡上船装货, 不是靠人蹚水背扛, 就是支架几块路板,实在麻烦。奇怪的是, 323日这一天, 河水竟然十分平稳, 浪也小多了, 河畔成了跌塄靠岸的好 “码头”, 船直接就能靠岸, 毛主席直接就上了船, 大家当时纷纷议论说, 这一定是天遂人愿吧!船在河中开始摇晃起来, 浑浊的浪涛拍打着木船, 冰块撞击着船体, 人们在船上已经站不稳了。毛主席望着渐渐远离的渡口和岸边聚集的人群, 双眼变得湿润了, 呼吸也开始吞吐有声,忽然, 主席朝着叶子龙说:“脚踏黄河, 背靠陕北, 怎么样, 子龙,给我照张相吧!” 照过相片后, 毛主席静静地坐在船舱里, 表情严肃, 凝神思索着, 老人家似乎在思索着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 更似乎对陕北大地和陕北人民依依不舍。


河上的一波三折


本来不算小的木船,到了河心的激流中也就越发显得渺小了,木船随着洪流时而跃上波峰,像是要凌空腾飞似的;时而被掼向波谷,浊浪如墙壁似的遮住了船上人们的视线。这时,毛主席却突然转身问大家:“你们谁敢游过黄河?” 李银桥一听就愣了, 毛主席这是在开玩笑吧?这么大、 这么多的冰块在水里搅和着, 这么深、 这么凉的泥在河中流淌着, 而且一个漩涡接着一个漩涡, 谁敢下去游啊!有人喊:“马汉荣行, 有一次他给彭老总送信, 正赶上黄河发大水, 他都游过去了!”

情绪激昂的毛主席接过大家的话,大声说:“那好极了, 来,咱们不坐船了, 游过去吧!”

这一提议,把船上的人们都惊呆了!江青第一个阻挡说:“老板, 快别游了, 这么大的冰块, 撞谁一下也受不了啊!” 李讷也瞪大了眼睛望着毛主席 “爸爸, 爸爸”地叫着。众人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毛主席听罢,哈哈大笑:“都说不能游了?哈哈, 你们是不敢游么!”

面对着老人家的宏大气魄,薛海玉紧张的脸上不断地淌着汗水,嘴里一直嘱咐着手下的船工们:“小心地扳, 往稳重扳。” 木船终于划离了河心, 毛主席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摇摇头对大家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 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船上的人们也纷纷随之松了一口气, 随着木船的行移, 大家才算彻底放心了。船近东岸, 船上的人们纷纷向岸上的人群张望, 毛主席却再一次回望黄河, 感慨万千地长叹一声:“唉!遗憾, 遗憾, 没有在黄河一游!”


革命走出了陕北


过了大约二三十分钟,渡船终于绕过了顺流而下的冰块,避开了一个又一个漩涡,冲出激流,顺利地到达了黄河对岸——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塌村的黄河滩头, 至此, 东渡顺利结束, 薛海玉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在黄河东岸, 河边的沙滩上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们, 毛主席和周恩来、 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与前来迎接的地方领导同志热情握手, 互相问候, 薛海玉在毛主席前面下了船, 又紧跟毛主席走了十多步。忽然毛主席站住了脚步又慢慢地回过头, 凝视着河对岸的陕北大地, 深情地说道:“陕北是个好地方!” 薛海玉同志顿时高兴极了,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 他为此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 甚至有些欣喜若狂了。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听错, 他向站在主席身边的一位解放军同志询问道:“首长刚才说了句什么?” 当这位解放军同志证实他确实没有听错时, 他高兴得眼眶里顿时溢满了激动的泪花。他是亲耳聆听到毛主席说 “陕北是个好地方!” 这句话的极少数的几个人之一。毛主席随后又同船工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在了解到船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后, 亲自给他们批拨了360斤边区粮票。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 对大家说:“谢谢你们。” 船工们齐声高喊:“毛主席再见!毛主席再见!”


铆足了工作的干劲


东渡结束后,毛主席“陕北是个好地方!” 的临别赠言, 更是化作了全县人民积极参战、 踊跃支前的强大动力。当年曾亲自组织人员摆船送毛主席过黄河,亲耳聆听毛主席说 “陕北是个好地方!” 的薛海玉同志更是永远忘不了1948323日这个令他永生难忘的日子, 更忘不了那个在自己的耳边回响了半个世纪的伟大声音。为了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他带领着乡亲们始终奋战在农村第一线,仅村支书就担任了20年, 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奉献了一生。

在整整28个年头过去后, 已年过半百的薛海玉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可他老人家却已静静地躺在了鲜花丛中, 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 时间是 1976 9月。薛海玉是作为老区代表, 与县委书记马广文一起前往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

1993年, 就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专门来人采访了薛海玉老人, 详细询问了毛主席东渡黄河时的具体情况。当中央电视台在 《新闻联播》 节目中播出有关镜头时, 薛海玉老人又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8月, 当年在毛主席东渡黄河时担任警卫员, 曾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的陈耀同志, 带领 “追寻毛主席足迹夏令营” 专程来到川口村, 在和薛海玉老人共同回忆当年毛主席音容笑貌的时候, 深有感慨地对薛海玉老人说:“你是一个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有功之人。 ”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