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潜江“花鼓之城”,不能不说到曹禺。
曹禺是为戏剧而生的潜江人。他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 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 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 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曹禺后3天因患产褥热病逝。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这个清华学子就成为蜚声中外的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使他享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
花鼓人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荆州花鼓戏获得全面发展的时期。从演出内容到形式,从剧本到舞台,从音乐到舞美,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和难以忘怀的艺术创造。这里面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曹禺付出的心血,与先生的关爱、扶植和举荐密切相关。
荆州花鼓先后有《家庭公案》等8台大戏八上北京,唱响首都舞台。其中潜江花鼓剧团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两上北京:1990年参加“曹禺从事戏剧活动65周年”祝贺演出,并唱进中南海;1996年将《原野》复排为《原野情仇》,进京为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倾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