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渊源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渊源

【转】薛——徐州肇始之地

9/29/2013 1:39:48 PM | 4325577次阅读 | 来源:

薛——徐州肇始之地
徐州,《禹贡》九州之一,东自黄海,西渡济水,北抵泰山,南达淮河。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徐州的首府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市。
其实不然。古徐州另有他处。据史料记载:夏朝时徐州的首府在薛,周朝时在郯,汉以后始移彭城。于是乃考诸史料,成此拙作。
 
一、薛国始末
薛国任姓,在今滕州市南部、微山县中部和薛城区一带,是黄帝少子禺号(又作“禺阳”)的封地。禺号封任(今济宁),因以为姓。对此,罗泌《路史》云:“黄帝少子封于任,其后以之为姓”。其世系,《山海经·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这里帝俊似指黄帝,《山海经·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号”)。
奚仲为大禹车正,始为薛国。薛国“地以薛河名,河因薛山名”(《滕县志》),其故都——薛国故城在今滕州市官桥镇、张汪镇一带。奚仲后又迁都邳(在今微山西北欢城镇)。夷夏之争时,邳因助夏而为寒浞所灭。
奚仲12世孙仲虺居薛,为汤左相,乃复邳国(欢城之“欢”与仲虺之“虺”乃一音之转)。商王外壬元年(前1391年),邳国联合姺国叛商,河亶甲三年(前1379年)彭伯灭邳。商王武丁时,祖己因辅佐有功封于薛(在今滕州市张汪、官桥镇)。商末,“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世本·氏姓篇》)。”
武王伐商,“复封其后(任畛)于邳,为薛侯” (《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期迁都下邳(在今睢宁北,因在故都南面,故称下邳,故都是为上邳)。前340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史记·孟尝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竹书纪年》)。前323年,齐克薛,置舒州。前309年复薛国。前298年薛复亡于齐。薛国自薛畛始,相传31世。自禺号始,传64世。郑樵《通志·氏族》:“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此为姓历夏殷周六十四代为侯”。
 
二、徐州的建置
历史上关于徐州的建置,最早见于《左传》“(齐)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为徐州”。徐州又名舒州,《春秋》曰 “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史记·齐太公世家》亦曰 “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齐附恒(田常)执其君,置舒州”。《史记索引》注曰:“舒者,徐也。徐州在薛县”。《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徐州”,“徐”“舒”二字相通,古有徐方和群舒诸足,皆赢(偃)姓之封。大约在这时,薛邑自鲁入于齐。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
前473年,越灭吴,横扫泗上,乃邀齐、晋、鲁、宋等诸侯相会于徐州,周元王乃命勾践为伯,史称徐州之会,《史记·越世家》有载:“勾践灭吴会诸侯于徐州。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
徐州作为城邑,脱胎于薛邑(战国时今河北大成县亦有齐邑“徐州”,一作“平舒”,后汉置东平舒县,与今徐州市无历史渊源);但作为地域,则脱胎于薛国。前512年,吴灭徐(都于彭城,即今徐州),尽占淮北。前473年,越灭吴,横扫泗上,称霸诸侯。次年让淮北地予楚,让泗上地予鲁。前468年魏取鲁泗上地,以西周薛国故地置徐州,徐州始由城邑演化为地区名称,《禹贡》徐州的原型概本于此,约辖上邳、薛、滥、奚、常等邑,薛为首府。前340年,薛国自下邳迁都徐州(薛),后七年亡于齐。前309年复薛国。前300年齐取魏徐州。前298年薛复亡于齐。徐州恢复魏国时建置,为靖郭君田婴的封地。
前284年徐州入鲁,鲁复亡于楚。秦灭楚,徐州属泗水郡,后别为薛郡。
徐州之名,源出徐国。徐国系伯益(大费)之子若木的封地,本在费地。周初伐徐,乃南迁淮河之滨。周穆王时伐周兵败,乃北迁彭城。可能就在这时一支徐人流落到薛,至此便有徐州之称。
 
三、论薛之重要性
(一)区位上,薛是徐州的地理中心
《尚书·禹贡》曰:“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敷土,划分为九州。随山,循行诸山。刊木,斫木通道,或解作立木为标记。奠,定也,定高山大川为各州的疆域。禹把天下版图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并刻铜鼎,藏诸宫殿。九州遂成为华夏的美称。
徐州为九州之一,所辖地区东自黄海,西渡济水,北抵泰山,南达淮河。《禹贡》云:“海岱及淮惟徐。”《尔雅·释地》亦曰:“济东曰徐州。”海,黄海;岱,泰山;淮,淮水。对于徐州,《禹贡》曰:“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浮于淮泗,达于河”。 “峄阳”,峄山之阳,峄山在今邹城,为道家名山。“泗滨”即“泗水之滨”,指今滕薛一带,微山湖为泗水故道。位于峄阳泗滨的薛地正处于徐州的中心地带。
(二)战略上,薛是兵家必争之地
以薛为首的徐州,“北负蒙峄(山),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兖屏障,东省之襟喉也。”从夷夏之争,到大彭亡邳,到诸侯交戈泗上,薛地战争不断。仅春秋时代,薛国作为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参加诸侯会盟竟达24次之多。
战国时,楚、魏、齐、宋、鲁、等国混战泗上。前372年,卫伐齐,取薛陵(今滕州市官桥镇狄庄西南隅)。前331年,“(齐)宣王与魏襄王与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与徐州(《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策·齐策》也有记载:“楚威王战于徐州。”《竹书纪年》亦有类似记载。前322年,宋灭薛。前284年,“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吕氏春秋·首时篇》)。前260年,“楚伐我,取徐州” (《史记·鲁周公世家》)……如是记载不绝于史。
孟尝君治薛,修筑了周遭28里(古人以300步为一里)固若金汤的薛城,成为攻守自若的军事重镇。秦汉之际,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首先以攻占“下薛”为要务。刘邦项羽对薛地更是势在必争,积极“引兵向薛”。在项羽夺取薛城之后,项梁即大会起义军于薛,然后分兵西向攻秦,并立下“先入咸阳为王”的盟誓,从而敲响了覆灭苛秦暴政的愤怒之钟,也成为埋葬秦始皇妄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掘墓起始地。
(三)社会经济上,薛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自古号为东方君子之国
《禹贡》曰:“……东原底平,厥土赤殖坟,草木渐色。厥土惟上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滨珠鲫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可见薛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在孟尝君主政薛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礼贤下士,养客三千;治民以义为本,焚券市义以收人心;鼓励农耕,发展商贾等。这一切都使薛地蔚然大观,蓬勃大焉。此际薛中盖“六万余家” (《史记》),薛成为仅次于齐都临淄(七万户)的战国通都大邑,乃至于“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据考古实测,薛城墙宽厚,城楼高耸,绕之20余里,略呈正方形,周长10615米。有的城墙竟达7米之高,底部宽20至30米,面积6.8万平方公里。城内街道纵横,殿舍林立,商贾云集,一时繁华形胜。现今虽千年失修,但斑斑夯层却显示着古代的高超技艺,仍存有浑厚阔达的雄伟风貌。
(四)杂想
“徐”,古通“舒”,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土地,舒缓,平坦。《晋》(卷一十五)《志第五地理下》:“《春秋元命包》云:‘天氐流为徐州。’盖取舒缓之意,或云因徐丘以立名。秦兼天下,以泗水、薛、琅琊三郡。” 说文解字》注:“徐,安行也。”安行,即平稳步行。平畴沃野,水流溢溢,古人不慌不忙,怡然自得,安居乐业,一派从容和谐盛世景象。“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刘熙《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以此地理和人文环境,古人就取名徐州了。舒、徐相通,都含有从容徐缓之意。遥想当年薛水、玉水舒缓有序,加之东有黄海西有济水。水厚德载物,随物赋形,该是多么悠游快哉!滕国被誉为“善国”,那么薛则可称为《诗经》里的理想国“乐土”了。
齐封田婴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后改封于薛。田婴死,田文袭之,谥号孟尝君。秦时置薛郡,辖兰陵县、滕县。公元前218年,刘邦、张良驻军于薛。公元前208年6月,刘邦入薛,与项梁共立。西汉置薛县(前187年)。东汉时为薛县,属鲁国。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将徐州州治移驻彭城郡,彭城始称徐州。
白云苍狗,世易时移,1800多年过去了,又有谁能知道薛地曾经是古徐州的首府?天下九州,我居其一,何等自豪。清朝滕县诗人满秋石《春日过薛城怀古》(其一)慨叹不已:“车正遗封弈代承,杳茫人鬼两无证。河山依旧还存薛,名分于今终长滕。……春光九十深如许,芳草何曾管废兴。”
忽又想起元朝诗人萨都剌词作《木兰花慢·古徐州》,慷慨激昂,道尽肺腑。我作为薛人,则过多的品味到了无奈与唏嘘: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国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粟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意,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阳,依栏目送归鸿。
诗人一生遍历南北,从塞北风沙到江南烟雨,从毡帐乳酪到芦芽莼菜。而此阕清丽俊逸的格调不再,豪迈奔放,抑郁沉顿,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兴衰荣辱梦已成,漫搵英雄泪,凭吊空牢骚。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