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渊源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渊源

成武县古文化遗址罗汉堌

9/29/2013 1:40:30 PM | 4324885次阅读 | 来源:

    成武县西北有一个重要古文化遗址罗汉堌(gù)堆,有人说是古秺(dù)城遗址,今属成武县汶上集镇党楼村,古时在此处有大型庙宇和众僧人,1958年成武县在此周边村筑大堤,此地成为大型水库,名党楼水库,罗汉堌堆被水库包围。据附近伯乐镇岗子祝楼村民说,此处敬的是罗汉爷和白龙王爷。这位罗汉爷邻村村民有说是秺汉爷金日磾,被后人误传成罗汉爷了,还有人说是吕罗汉,因此地有草坡吕家的传说和吕氏老墓地。笔者认为,若是罗汉爷,从史料看应与薛罗汉有关。

  人们谈论古秺城,就首先谈论汉武帝封侯金日磾,而遗忘了另一个重要人物薛罗汉,薛罗汉在公元五世纪对佛教的传入至关重要,可谓禅祖之上乘。罗汉堌堆源于薛罗汉而名之。

  说起薛罗汉,得先谈其父薛安都。薛安都据史料载:其儿子有其名讳者就有八位,其名字为:薛道异、薛道次、薛达、薛乘华、薛罗汉、薛峦和薛道智。

  薛安都在南北朝时期是南北两朝的一个至关人物,他曾两度在北魏为官,一度在南宋为官。

  薛安都生性勇猛,善于骑射,爱交勇武重义之人。最初仕于北魏,以军功升为雍州秦州都统。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因与魏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事泄,遂逃奔南朝宋文帝。薛安都入宋后,即向刘义隆请缨转战于河陕一带宋魏边境地区,及至刘义隆之子文骏镇守襄阳,薛安都被任命为北弘农(河南陕县境内)太守,驻防于两军交锋的最前沿。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宋发大军分兵东西两路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发兵准备反抗,双方展开了决定中原存亡的大战。宋东路军由王玄谟率领为北伐军主力,进攻滑台(今河南滑县),薛安都则被随王刘诞认为建武将军,率步骑为前军,同建成将军后军中兵参将刘元景所统领的两路进军关陕,策应东路军主力北伐。薛安都等部宋军进围陕城,魏守军以城临黄河,据险固守,宋军频攻不下。而魏军或出动轻骑挑战,或派遣突骑袭营,宋军患之。薛安都对这种被动战局尤为脑怒,乃脱甲去铠,唯有绛衲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入敌阵。猛气咆勃,所向无敌,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如是者数四。每人,众人无不披靡,及至魏军列阵于城外,宋军亦列阵对之。薛安都与宋将崔方平誓曰:“今劲敌在前,坚城在后,是吾取死之日。卿若不进,我当斩卿,我若不进,卿当斩我也。”遂“横矛直前,杀伤者甚多,流血凝肘。矛折,易之复入。”从早直战至晚,将魏军打得打败,俘虏2000余人,乘胜收复了陕城和潼关。但此时东线宋军主力王玄谟战败,宋文帝恐西线孤军深入有失,乃召刘元景薛安都等班师回朝。此战虽未建殊功,但薛安都作战之勇猛深为众将所叹服。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杀其父刘义隆即帝位。薛安都等人随刘骏平定刘绍,刘骏即位是为孝武帝。宋孝武帝元年(公元454年),薛安都等人又平定了鲁爽之乱。接着薛安都又率军前往梁山,协助王玄谟击溃刘义宣、臧质的叛军,事后,以功升太子右卫率。大明元年(公元457年)二月,薛安都领马军北伐,东阳太守沈法系水军向彭城,并受徐州刺史申坦节度。公元463年,又加征虏将军,为太子左卫率。南宋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宋徐州刺史刘旭降北魏,前废帝刘子业遂任薛安都为平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同年,宋湘王刘彧杀刘子业自立,是为宋明帝。天下州郡不服,拥刘子业弟刘子勋为帝,群起而攻宋明帝。薛安都亦举徐州兵响应刘子勋。刘子勋兵败,薛安都率军归顺朝廷宋明帝,因惧怕宋明帝治罪,遂请降魏献文帝,安都并派密使携其诸子及家累席卷北奔,逃亡秺城。魏遣尉元等救安都,进军于秺。北魏拓跋弘采纳了群臣建议,授薛安都为镇南将军,徐州刺史,并赐爵河东公。宋泰始二年即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至次年,宋与魏在彭城等到进行了争夺战,死伤甚重。安都儿子及家累流落秺城。

  薛安都降北魏二三年时间,仍在彭城驻守,战事连连不断,于公元469年卒。薛安都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儿子们都耳闻目染或亲临其境,多有分封。

  儿子薛道标,魏太和初,出为镇南将军,平州刺史。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卒。

  儿子薛道异,“亦以勋为第一客。早卒。赠宁西将军,安邑侯”等。

  儿子薛道次,“既质京师,拜南中郎将,给事中等。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卒”。

  儿子薛达,熙平初(公元516年),拜奉军骑都尉,出为汉阳太守。达不乐为郡,诏听解。卒。

  儿子薛峦,曾为尚书郎,秦州刺史,镇远将军,陇西太守等职。孝昌二年春(公元526年)卒于军。

  儿子薛承华,袭爵。稍迁司徒从事中郎、河东邑中正。卒于安南将军、光禄大夫。

  儿子薛罗汉,袭爵例降,在公元500年左右,因看到父亲及各位兄弟打打杀杀,决心弃武修行,于南齐受禅。在南齐勤修苦练,终成正果。后由于南北朝朝野动荡不安,战乱纷呈,加之洪水到来,房屋被淹,秺城被毁,此地人眼稀少,薛罗汉为了安心修行,就回到了北魏边境南部的秺城县故地,在此修禅院传教。

  薛罗汉的命名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佛教的空前繁荣与活跃,人们的命名与宗教的关系尤为紧密,许多人的名字都与道、佛二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薛罗汉的命名也与此脱不了干系。魏晋南北朝人受佛教影响命名用字可分两类:

  其一、因佛取字。即采用与佛教有关的字命名。用例较高的有佛、僧、法。

  1)、“佛”是佛陀之意,为“赏者”:自觉,觉他,觉行。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果位,它往往专称于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弥勒佛等。另外,它还可以触类引申为学佛之“佛”,含佛之“佛”。对佛教教徒而言,认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故魏晋南北朝之人将“佛”字用于名字中。如范佛、姚佛生、姚佛念,还有王忱字佛大、薛慎字佛护、魏收字佛助、魏太武帝字佛狸等。

  (2)“僧”“僧”全称为僧伽,本为团体名称,后指个人。由于借为弘扬,主持佛教者,故被尊为“三宝”(佛、僧、法)之一,谓之僧宝。在佛教中与僧相关的词语众多,如与僧人有关的有僧寺、僧房、僧衣、僧袍、僧徒、僧侣、僧家等。魏晋南北朝人命名取字时也喜用“僧”字。张僧护(宋)、苟僧亮(宋)、纪僧真(齐)、释僧远(齐)、魏僧岷(齐)、王僧孺(梁)、胡僧事占(梁)、朱僧勇、王僧志(陈)等。

  (3)“法”佛教称佛的教义为法。它与佛、僧一起为佛教徒的三宝。“法”的梵文叫达摩,从印度来的和尚很多人名字中都有“法”字,东汉时最早来中国的竺法兰,西晋时以译经出名的竺法护,中国和尚有名的是法显,到南北朝时人们非僧徒而名中也喜用“法”字。如王法施(宋)、孙法宗(宋)、王法度(齐)、程法勤(齐)、傅法宪(齐)、何法藏(梁)、苟法尚(陈)、赵法兴(魏)等等。   

  其二、直接用佛教人名或术语。

  (1)“菩萨”“菩萨”在三乘中的地位高于罗汉而次于佛,它标榜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南北朝信佛直接将之用于名中。魏阳平王世遵的弟弟叫菩萨(魏书),北齐娄昭字菩萨(北齐书),周宇文导字菩萨(周书)。

  (2)“罗汉”“罗汉”梵语Arbat(阿罗汉).简称罗汉,一般译为“杀贼”、“不生”等。意思是罗汉已杀尽烦恼之贼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从而得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南北朝时有人直接用它做名字。有王罗汉(宋书)、黄罗汉(北齐书).杨津字罗汉(魏书),吕罗汉(魏书)),薛罗汉(魏书)等。

  薛安都诸子名字当中就有“道”和“罗汉”字样,说明他的家族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文化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深深扎根于上层社会中,连人物命名都有显示。魏晋南北朝时期,薛罗汉在此传教,兴建禅院,人们为了纪念他,故此才有了罗汉庙,堌堆也名之罗汉堌堆。

 
通联:成武县汶上集镇政府     周长芳

邮编:274208      电话:13655406232

(本文为原创,因学术浅陋,有待和专家学者探讨)
 
  在鲁西南成武县城西北29里许有一古文化遗址,名罗汉堌堆,从名称上来看就与佛教有关。该堌堆不仅是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古文化遗址,还是汉代古秺侯国所在地,更是公元五世纪佛教的传入圣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史料和当地的传说中,就能看出端倪。
 
秺城与秺侯国

  《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所辖九县中有秺(du),并注曰‘莽曰万岁’。《汉书功臣表第五》载,征和二年商邱成封秺侯,领二千二百一十八户。汉武帝封金日磾为秺侯,其后人在此生活200年左右。《地道记》:成武有秺城。刘宋泰始二年,薛安都以彭城降魏,魏遣尉元救安都,进军于秺,即此。东汉初秺县并入成武县。《元和郡县图志》载:成武县有古秺城,在县西北二十九里。其址就在县城西北境,汶上集镇罗汉堌堆与伯乐镇玉皇堌堆附近处。《后汉书.郡国三》:魏晋南北朝以后,秺城逐渐败落下来。

  近十年来,笔者走访了古秺城附近的各个村庄  ,如伯乐镇的玉皇庙、华佗庙、岗子祝楼、前后郭庄和汶上集镇的党楼、五里长周、秦田庄、苏张庄、汶上集等等 ,2012年春,笔者通过走访秦田庄刘同发张魁君等老人,从中了解到:文革时期,在秦田庄村东和村南挖台田时有大量锅灶遗址,东西大约有400米,南北大约有100米 面积,并发现有黑色陶缸和许多蓝色砖块等,距地表一米许;1988年村民在村后大堤处取土时发现有带刺圆形铁锤一宗(古代兵器)等;2012年3月刘氏村民在村后取土时距地表一米深处挖出康熙年间的墓葬一处,有铜扣、棺材铁扣钉和铜钱出土。秦田庄西北600米许就是罗汉堌堆,当时笔者就怀疑秦田庄之地很可能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薛安都以彭城(今徐州)降魏,魏遣魏元等救安都,进军于秺的驻军遗址,难怪有大量锅灶,加上连年战乱,此地人烟稀少,直到公元500年,黄水到来,秺城被冲毁、地面之上的民房等等就被淤埋地下。

  笔者查看了2009年10月由菏泽市民政局、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绘制的《菏泽市城区地名地图》,并用米尺测量了一下,从定陶到成武县汶上集镇西周村后壘章寺遗址是10厘米,按明朝成化十九年的碑文记载,壘章寺西一里许卢家寨(今前袁堂)距定陶40里,按比例一厘米就代表4里许。同样测量,成武县老县衙到罗汉堌堆是7厘米许,到玉皇庙堌堆是6厘米,故此在明朝用同样的丈量单位罗汉堌堆距成武是28里许,玉皇堌堆是24里许。按史书和《成武县志》的记载来看,古秺城离成武29里。从远近上来看,说明玉皇堌堆不可能是秺城遗址,而罗汉堌堆是古秺城的可能性就更大些,何况在罗汉堌堆北800米处的党楼村西北和大周村东南窑厂处2006年冬发现《张茂墓志铭》碑,有左邻穜邑的记载。这里秺城或秺邑,很可能就是穜邑,秺邑言何又称穜邑?据史料载:秺城改名很快能源于王莽篡朝以后,大兴新政,秺邑便改穜邑。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