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祠堂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志祠堂文化

寻根记

9/29/2013 2:05:59 PM | 4749307次阅读 | 来源:

    一 寻根缘由
从小就听薛志大伯讲,我们薛家来自山东省莒县。我那时很小,什么也没有想,就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等到参加了工作后,闲暇的时候想了解关于老家、关于当年闯关东的太爷的一些事情时,大伯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问问我父亲,所知道的事情也与我所知大体相同,因此感到无奈的同时,也为自己错过了向知识渊博的大伯学习、了解的机会而遗憾。
几次萌发寻根的念头,都因为年头久远,所掌握的信息甚少,觉得无从下手而不了了之了。直到2009年末我父亲薛晨去世时,薛喜光谈到他大哥喜友的儿子薛俊祥又生了儿子,因为家谱上就到俊字辈,以下就没有记载了,因此不知道怎么样取名字,很急切,这时我又萌生了要寻根的念头。

    二 寻根经过
    说来也巧,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又新来了一批小朋友,其中有一个名字叫薛俊清的女孩,那天我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正好碰到了薛俊清母女,通过聊天知道薛俊清的爸爸名字叫薛风喜,来自山东莒县,是喜字辈的,爷爷目前还在山东,是燕字辈的,正好与我家的家谱相合,当时很高兴,认为联系上了老家的人,找到了老家。经过与风喜多次沟通发现,他对家谱上的一些事情也不是很了解。
    之后的某一天我突发奇想,在电脑的百度上键入了“薛氏家族”四个字,没想到居然搜索到了上百条关于薛氏方面的信息。我把他们都存在电脑里,在闲暇的时候就逐条查看,终于看到了山东省沂南县的薛忠喜所发的帖子。上面所列的辈份与我家相同,因此马上与忠喜进行了联系,经过多次QQ、电话沟通,以及与忠喜介绍的山东老家的薛俊功老人交谈,对我们薛家的祖先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由于我提供的关于我太爷的信息甚少,始终没有查出我家出于哪个支系。
    为了最终查找到我家出处,我又多次与我家里的一些知道太爷一些事情的人通电话进行了解,又打听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遗憾的是都不是很确定,只是传说而已。

    三 太爷爷的传说
    据说我太爷爷他们有兄弟三个,清末的时候在老家的一个赌场赌钱时,与赌场的人发生争执杀了人,兄弟三人从山东的老家逃了出来,为了躲避官府的通缉,也为了保存薛家血脉,三人从山东出来后分别逃向了三个方向,其中我太爷就来到了东北,就是目前我们这支人所居住的地方---吉林省蛟河县漂河乡寒葱沟村,他们兄弟之间从此失去联系。
    据说太爷来东北之前就有山东老家的一个林姓、一个刘姓的姑表亲就已经在漂河了,因此太爷当时是投奔他们来的,来的时候好像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太爷挑着担带着我太奶,前面筐里坐着我大爷爷,后面筐里坐着我二爷爷,领着我的大奶奶,就这样从山东历尽千难万阻来到了东北,除了一身的好武艺,当时是一贫如洗。
    林姓亲戚、刘姓亲戚看到我太爷的状况不忍心,就分别送了一匹马、一头牛,太爷凭着这一匹马、一头牛开荒种田、盖房子,日子勉勉强强过了一年或者几年,太爷觉得这样过活永远也发不了家,于是便离家出走了,家里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每年年底都会托人送来一些钱粮,又过来了几年太爷回来了,不但自己回来了,还带回了很多钱财,带回来一个带枪的队伍,这时大家才知道太爷这几年上山自己立了大旗当了胡子(土匪)头,山寨就在邻县桦甸的寒葱岭,据说当时太爷在那里很有名气,可以说是威名远振。前几年我的堂哥薛义平去桦甸会见一个客户,那个客户听说堂哥姓薛,蛟河漂河人,还向堂哥打听当年寒葱岭的薛大爷是不是他的先人呢,可见我的太爷当时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一百多年后居然还有人记得他。我总惦记着太爷,他当时这么有名气,不知桦甸县的县志里是否有关于他的记载。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土匪,还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呢。
    太爷从山上回到家后就建了自己的大宅子,带回来的钱一部分买了金矿、田产,带回来的人做了家丁护院。为了报答林姓与刘姓亲戚当初赠马赠牛的情谊,也为他们各自建了大宅子,并给了很多钱财。
    太爷当时很有势力、威望,也很好客慈善,据说无论是白道还是黑道的人,或者是平头百姓,我太爷都以礼相待,而被接待的无论是官府的、还是当时的胡子,到了我家也都规规矩矩的,都称谓太爷为薛老总,不过这种太平的日子好象并没有过很久,日本人就打过来了,金矿也被日本人强占过去了。至于我家大院什么时候破落的、我太爷是什么时候、怎么去世的,我目前还没有听到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我爷爷肯定是在东北出生的,至于是太爷上山前出生的,还是回家后出生的,就不是很清楚了。但从我的辈份上看,我年纪小但辈份大,我分析我爷爷可能是在我太爷回家之后生的,爷爷与大爷爷、二爷爷的年龄相差应该很大,所以我的辈份才会很大。

    四 我家的家谱
    关于我们家的家谱,虽然我至今也没有亲眼看过,但一些关键的地方我已经从薛喜山处了解清楚:据家谱记载我们老家是山东省沂州府具县鲁家庄,家谱从我太爷开始,我太爷名字叫薛竹,没有记载我太爷的父母的信息。
    我把这个情况告知了山东老家的薛俊功老人,俊功反馈回来的的信息是,具县肯定是莒县,至于鲁家庄也是笔误,应该是芦家庄,因为鲁家庄一直没有薛姓人居住。而太爷的名字显然也是更改过的,因为薛家的名字都是三个字的,太爷应该是秀字辈的,可能名字是薛竹秀。
    根据这些情况,我起初认为太爷可能不识字,家谱是别人代书的。由于山东口音的原因,令代书家谱的人没有听清楚,使个别的字书写错误。后来我与堂哥薛义贤通电话后,我就不这么人为了,义贤哥哥向我提供了一个有关家谱方面的信息,他说本来我们家并不知道辈份是怎么排列的,是林姓的亲戚告诉我爷爷他们的。据此我分析,家谱并不是我太爷在世时写的,应该是我大爷爷、二爷爷和我爷爷他们写的,有这样两个理由:一家谱上只有太爷爷的名字,而没有他父母的名字。如果是太爷爷写的,那他肯定会写上他父母的名字,由此可知是他的下一辈的人写的;二关于老家的地址肯定是听说来的,只知其音不知其字,所以写错了字。

    五 姓氏的疑虑
    至于我太爷的名字为啥是两个字,我能理解。因为为了避难,把名字改一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由此我又想,难道只是改了名字吗,姓氏会不会也改了呢?这个疑问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最后经过我分析,认为太爷的姓氏没有改,本来就是姓薛,只是改了名字而已。原因有三:一当时太爷来的时候,大爷爷、二爷爷、大奶奶已经出生了,他们的名字肯定在出生时就有了,如果改了姓氏,他们多少会有印象的,等他们有了孩子,会告诉他们的下一代他们曾经改了姓氏的。二当时太爷是来投奔亲戚的,即使太爷在世的时候亲戚们不说改姓氏的事,太爷去世后可能还是要说的,既然都没有人提及,就说明我们的姓氏没有改。三既然太爷爷在老家杀了人、在东北又做过胡子,这样大的事都告诉了后代,就没有理由隐瞒改姓氏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我们家姓薛肯定无疑了。

    六 查找支系
    既然我家姓薛无疑了,那么太爷爷的名字到底叫什么呢?因为没有太爷爷的确切名字,也不知道太爷爷的父母的名字,这样在家谱上就无法查出我们到底出于哪个支系。
    从山东老家寄来的族谱上看,从第十二世起,辈份是这样排的:采芹惟秀士,会燕喜俊儒。第十二辈字辈在名字中间,第十三辈字辈放在名字后面,以此类推。我爷爷名字叫薛士奎,是第十六世士字辈的,由此推算,那么我太爷的应该是第十五世秀字辈的,字辈正好在后面。起先我与忠喜、俊功都认为,太爷爷的真实名字就是在他现在的名字后加上他的秀字辈,即名字为薛竹秀。
    我首先在族谱中查找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果然有,但他的情况与我家的大不相同,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芦家庄,而且他的子嗣都有很详细的记载,显然不是我太爷爷。然后我又在芦家庄里进行查找,结果没有太爷爷的名字,与太爷爷的情况相似的也没有找到。
    就在我失望的时候,看到了老谱卷五最后一页《薛氏族谱癸未本误正表》,里面纠正了很多当年编写老谱时的错误。其中一条讲在老谱卷四第25页中第10行的九世薛槁的支系不在薛家庄,实际应该在芦家庄,这就说明我太爷有可能就是九世薛槁的后代。通过我对九世薛槁所有的后裔的查阅,终于在十四世薛成元处找到了与我太爷爷情况相似的地方。十四世薛成元有子三个,分别叫薛格秀、薛株秀、薛山秀,在老谱上他们三个往下都没有子嗣的记载,说明与老家失去了联系,不知所踪,与我家里关于我太爷兄弟三个的传说一致。另外我太爷爷的名字薛竹与薛株,在音韵上相似,所以我分析薛株秀最有可能是我的太爷爷。至于为啥名字写为薛竹,我认为这可能也是出于笔误。既然在我家的家谱上老家的地址都能写错,我太爷爷的名字写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以前的那个年代,老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被提及的,虽然知道父母叫什么名字,但不知道怎么写也是有可能的。再者我分析,太爷爷逃难出来时,开始可能把名字薛株秀改为薛株了,因为株字与一个不太雅致的音相同,所以就改为竹字了。也有可能名字本来是薛株,用着用着就变为薛竹。就像我的名字,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名字还是用这个“燕”字,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这个“艳”字了,而且现在的身份证上都是“薛艳东”这个名字了。
    为了验证我的推测的正确性,我在网上发过很多次帖子,寻找薛格秀、薛山秀的后人。希望能够找到他们的后人,来了解他们的故事是不是与我家的故事一致。可惜一直没有回音。

    七 薛氏祖先
    通过族谱上的记载可知,我薛氏原籍山西,后迁至湖广岳州府慈利县(现湖南省岳阳市慈利县),明朝永乐帝北迁时,有兄弟三人即山、海、能三祖(薛山、薛海、薛能),世袭武职,随军北迁,山祖居灵山卫薛家岛,海祖居安东卫,后移莒沂,能祖居河北天津卫(明朝时卫是驻军营房,分守沿海,以固海防)。我们是海祖的后代,海祖去世后葬于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山角沟屯东的老虎洼,陵墓至今还在,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没有申报文物保护,去年被省里新建高速公路所占,无奈于2009年6月迁至山角沟屯西的卧虎坡。

    八 字辈排序
    海祖的后人字辈是由第12世开始的,经过两次修谱后,字辈已由原来的二十字辈,增为六十字辈,以后循环往复。若干年后,也不再续字辈,原来字辈在中间的,循环时放在后面,后面的放在中间(采字辈在中间,芹在后面)。字辈如下:
    乾隆四十三年:采芹惟秀士 会燕喜俊儒 复宗诚可效 述亚实言师
    癸未年续:    本善宜修立 材高广学思 心传精一道 敏宪礼文词
    甲子年(1984年)续:忠厚家声远 磊落常相知 济世至大同 绵续共天期
    字辈是辨别我们族人辈份的唯一标识,想我们薛家乃是大族,不说海祖的后人大约三万之多,只说我们这支的族人就人口众多,将来会遍及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如果没有字辈,只知同乡同姓,叔伯认为兄弟,姑侄认为姐妹,混淆了辈份,乱了伦常。故我族人应牢记字辈,即使没有按照规定的字辈取名字,但也要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字辈的,使我们的薛氏族人相亲相爱绵延下去。

    九 期望
    这次回家,我把山东老家寄来的十本族谱带回去,交给薛喜春保管。由于我现在掌握的资料甚少,不能够十分确定薛株秀就是我的太爷爷,请族内有心人收集我们家来东北的情况,同时详细参研老家寄来的族谱,最终找出我们的支系,认祖归宗。
    最后,我引用甲子谱卷一中士泽老人的《续修族谱叙》中的一句话:树有根,人有本,固本才能枝荣。望我们族后人相亲相爱、团结一致,共同创造薛氏家族的繁荣昌盛。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