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静静的山村,不知道多少年,多少代,养育了多少人;这是一个古老的山村,因为山村里房前屋后都是石榴,人们就叫它石榴山庄。走进山庄,仿佛进入了世外榴园,古朴的石屋、千年的古槐、苍老遒劲的石榴树、热情好客的村民……构成了一幅恬静安适的山村田园风光。
榴花
世外榴园的小山村
张庄石榴山庄依山傍水,优雅闲静,景色宜人。走进山庄,榴林深深,曲径通幽,簇簇榴花,烁烁诱人。村东的榴花峪被群山环绕,峪中的玉华泉、圣土泉、筛子泉、柳泉缓缓喷涌,清泉甘美、奔流下泻、浪花飞溅、恍若仙境。山庄里古树名木繁多,石榴栽培历史悠久,部分石榴树树龄都在四百年以上,百年以上石榴树千余株。当我在初冬的时节来到这里,石榴的叶子已经变成黄色飘落在石榴树下,棵棵榴树、千姿百态,风格迥异,苍劲奇崛。久经风雨的石墙碧瓦、草棚农舍在石榴树林中错落有致,朴实的村民依坐在自家门口,悠闲地吸着烟,自然和谐的山村总是那样平静。石榴花、果、叶、干、根俱美,四时皆宜观赏,初春时节,万株吐蕊,竞相开放,春意盎然;仲夏之时,榴海荡漾,榴红似火,争奇斗妍;深秋之至,硕果累累,悬于枝头,笑迎宾客;隆冬来临,怪枝嶙峋,虬枝缠绕,披雪挂霜……
在古老的山村中,有一棵造型奇特的石榴树,那就是“石榴太皇后”,树龄600余年,树形优美,树冠庞大,因有九根主干,十八条分枝,故名九股十八杈,据林业部门统计,此树为鲁南石榴树之王。关于这棵石榴树的历史,据《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先祖讳彩,字还白,明朝仕至南京刑部正郎,避奸臣魏忠贤迫害辞官还乡,携带宫廷石榴树种植在圣土山下的张庄村,据一位老者介绍,这棵石榴树就是张氏先祖——张彩亲手所植。距离石榴太皇后不远处,有两个颇似拐杖印和脚印的石痕,当地村民赋予它神话的色彩,给它命名为“仙人采果石”。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到蓬莱赴群仙会,路经此地,正值榴果成熟季节,便采摘石榴解渴,因用力过大,就在青石上留下一只脚印和一个拐杖印。当我听完这则传说的时候,会心的一笑,古老的山村、古朴的村民,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传说,滋润着山村里一代又一代人。
在张庄,除了房前屋后形态各异的石榴树之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树冠参天,树干一人抱不过来的槐树。槐树亦称家槐,取其谐音家怀,意为怀念家乡,在很多乡村都有种植,但在鲁南有张庄村这么久远的槐树还很少见。走进张庄,最吸引人的三棵槐树就是吉祥槐、卧龙槐和千寿槐。吉祥槐位于石榴山庄南,树龄700余年,树高7米。据说民国年间,众村民在槐树下乘凉,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顿时天气骤变,大雨磅礴而下,忽一雷电击中大树南侧枝,顷刻,半个树干断下,唯村民乘凉处安然无恙,众人认为此树有神灵保护,故称 “吉祥槐”。 离吉祥槐不远处,便是著名的卧龙槐,位于一村民院中,树龄300余年,树干苍老,树冠却枝繁叶茂,树主干向北倾斜,北部一主枝垂入地下,逶迤入地 2米后又伸出地面,突出地面的主干向北生出2枝。该树由北向南看过去,主干酷似一条巨龙盘绕,昂首腾空,人们根据这棵古槐的形态,给它命名为“卧龙槐”。沿卧龙槐拾级北上,大约300米便是享誉四方的千寿槐了,千寿槐有逾千年的历史,树干区径1米有余。据说唐朝大将薛仁贵东征高丽,途经张庄村安营扎寨时亲手所植。清嘉庆年间,曾枯死三年,后又复活,至今枝繁叶茂。
景色秀美的圣土山
石榴山庄背依圣土山,山北坡较缓,南部山崖陡峭,悬崖数十米,形成鲁南特有的“岱崮”地形。圣土山西邻“黄楼子山”,两山相峙而立,其山口称“黄风口”,为古代驿道必经之路,实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放前,此处土匪盛行,民间有谚语说:能从九州走,不过黄风口。圣土山顶部,地面开阔,遗有古寨墙、炮台、石屋等古建筑。站在山顶,可眺望枣庄新城日新月异,微山湖中白帆点点。向山下望去,山庄石墙碧瓦,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圣土山下有一水库,每当夏秋之季,山腰处白云缭绕,有“此山出云,不用问神”之说。史载清咸丰年间,捻军曾在此大败清军,劫持皇纲一宗。民国大劫案中的主角孙美瑶,在津浦铁路的客车上劫持中外人质89名在去抱犊崮时在此驻扎,并与前来追击的官兵展开对战,孙美瑶凭借圣土山优势的地理位置,在此突围后,经权妃墓,横山口疾行进入抱犊崮山区。
圣土山东侧,就是红色通道榴花峪,峪两侧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周边榴林遮天蔽日。峪中一条山道,曲曲弯弯通向远处,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和陈毅等中央领导就是通过这条山路进入沙沟姬庄,由铁道游击队员护送过津浦铁路后,经微山湖去延安的。陈毅过后曾呤诗一首: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诗中的“鲁南峰影”指的就是这里的圣土山。
沿峪中小路前行,便到了警示庙,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山神庙,住着一个和尚。一天,和尚外出化缘闭门未锁,一只饿狼钻进去,见庙中无食便睡在床下。和尚回来后已是暮色苍苍,进门后闭门而睡,饿狼在夜里吃了和尚,狼吃和尚后无法出庙门,一段时间后,狼也饿死在庙中,后人以“吃了和尚饿死狼”为警,将山神庙改为警世庙。
沿圣土山东行2公里,就是明成祖朱棣爱妃——权妃的陵墓。这是一处淹没于荒草之中的硕大坟丘,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显得高傲、孤独、神秘,由于年代久远,碑铭佚失,这么一座湮没于荒草丛中的坟丘,里面真的躺着明成祖朱棣的宠爱权妃吗?当我在深秋的时节,造访这座荒冢的时候,柿树经霜,红叶满山,夕阳的余辉映照在古冢上方,清幽静谧,令我顿生思古幽情。
据《明史·后妃传》载:权妃即恭献贤妃权氏,朝鲜国人。明永乐年间,朝鲜贡女送来南京,进入后宫。权妃姿容秀美,聪明伶俐,善吹玉萧,深宫后院经常传出优雅动听的萧声,颇得明成祖朱棣的宠爱。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封权氏为恭献贤妃,并赐其父权永均为光禄卿。永乐八年,漠北一带出现战争,边境告急,明成祖朱棣御架亲征,权妃侍帝北行。战争结束后,凯旋回京,路过临城(今薛城),权妃偶得急症医治无效身亡。明成祖朱棣遂命随臣及地方官吏寻山觅林查看风水宝地,建立陵寝,便选中了古峄县境地白茅山前埋葬权妃。
权妃墓亦称娘娘坟,坐落在三面环山、南面敞开的山峪中间。陵墓封土堆高约8米,底周60余米,上边长满松柏。墓区背靠凤凰山,山势圆峻,东西横陈,连接群山异峰;东有狮山,自青檀古寺西来,穹岩巨岭,连绵不绝;中拥一峰,削立数千尺,巍立直插碧空。山之阳,悬崖绝岩,巨石峥嵘,层累直上,如万花集簇;西为象山,山势西行而又南转,下拖一岭犹如象鼻。南部出口恰似陵园大门,门前一小溪,泉水从石缝中溢流向南,东有雄狮,西有巨象,把守陵墓两侧,气势磅蹲。正是:左狮右象充守卫,三山一水葬皇娘。
文/李海流 图/陈允沛
作者简介:李海流,青年作家、民俗学者,曾供职于汕头报社,现在旅游局工作。从事人文地理、民俗文化研究,曾任多家报纸“人文旅游版”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