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祠堂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志祠堂文化

枣庄非遗项目: 奚仲造车传说故事连载3

6/4/2014 5:54:13 PM | 4323261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三、奚仲和历史名人的传说
 1
、冯谖与孟尝君   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任地(今山东省济宁),故为任姓。禺阳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名叫奚仲,官任夏朝车正。奚仲就生活在薛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的后代就用“奚”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奚氏。
 奚仲官任夏朝车正,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贵族,所以他的封地领土面积很大。奚仲为人豪爽,非常重义气,常常救济贫苦,有很多仁人志士来投靠他,渐渐地形成了以奚仲为中心的封建集团。奚仲和他们一起劳动,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大禹治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奚仲去世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怀念他,在他封地的百姓以及他的跟随者都以“奚”姓为自己的姓,并有很多人自发地为奚仲守墓。
 为奚仲的守墓的有一户姓冯的人家,代代相传,一直到孟尝君时代,冯家未离开奚仲墓一步。这时冯家只有一男,名叫冯谖。冯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英武过人,谋有韬略,侍才傲物,虽贫寒而志不移。后为生计所迫,为养老母才不得不投于孟尝君门下。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孟尝君询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及特长,与多数夸夸其谈的食客不同,冯谖淡然地说没有什么喜好,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素以慷慨著称,大笑之余还是收留了他。
 不久,冯谖觉得孟尝君给自己的伙食很差,于是便靠着柱子弹击着自己的长铗 (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侍者将此事秉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吃鱼,待遇按中等门客标准。”不久冯谖又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都笑他不知足,如实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那就给他配车,按上等门客的规格待他。”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再次敲起他的长铗:“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知自重的人。可孟尝君却颇有度量,派专人为奚仲守墓的冯谖老母送去了衣食。从此,冯谖不再发牢骚了。
 又过了许久,孟尝君想从门下宾客中挑选懂会计的人代他到薛邑(孟尝君的封土)收债,冯谖主动申请说自己愿意前往。孟尝君很高兴,便同意了。冯谖收拾停当之后,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孟尝君顺口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驱车来到家乡薛邑,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奚仲墓前。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给负债诸人,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皆呼万岁。冯谖随即拜别母亲返回齐都,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没料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半信半疑地问“债都收完了吗?”冯谖答“收完了。”“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冯谖不慌不忙地答:“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数不清的牛马牲畜,美女也站满庭院,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孟尝君不知所云,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就把以债款赐薛民的事说了,并补充说:“您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债,并当着先祖奚仲的面把债券全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冯谖却说:“狡兔有三窟,您现在只有一条退路还不能忘忧,让我再为您凿两窟。” 在冯谖的活动下,秦、魏等国虚位以待,以重金厚礼聘孟尝君作相国。齐王听说后追悔不已,连忙赐物谢罪,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让孟尝君乘机请求齐王赐先王礼器并在薛地建立宗庙。等一切就绪后,冯谖向孟尝君回报道“三个洞穴都已凿成,您故且高枕而卧,过安乐的日子吧”。此后,冯谖又返回了家乡陪母亲看守奚仲墓,孟尝君又做了几十年的相国。
   2、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诸侯各国不断挑起战争,来扩展自己的领土。各国百姓却是这些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这些难民中有兄弟俩个,他们相依为命,由于房屋早就被连年的战争所摧毁,他们就住在奚公山上的奚公祠里。一天夜里,兄弟俩做了同样一个梦,原来是奚公祠的车神奚仲托梦给他们俩,说:“在齐国呀,有一君子,名曰孟尝君,你们可以去投奔他。”兄弟俩说:“我们什么都不会呀,人家会收留我们吗?”奚仲说:“可怜的孩子,只要你们存在,就会有用的。放心地去吧,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第二天,兄弟俩就来到了临淄。齐国相孟尝君当时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所以这兄弟俩就被收留下来。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兄弟俩中老大就说:“我自来到你府上,还未为你出过一点力,这事就让我来吧,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老大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白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是兄弟中的老二在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塌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孟尝君一行人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兄弟俩逃回了齐国。
  3、奚仲与孟子
 说起奚仲与孟子,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奚仲是夏朝大禹时代人,而孟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上下相差一千多年,怎么能扯到一起呢?
 奚仲帮助禹治水有功,禹封奚仲为“车正”。“车正”这个官相似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奚仲帮助大禹治水时,住在今天薛城的奚公山。奚公山也是当时造车的地方。人们很崇敬奚仲,也就是很向往奚公山。奚仲去世后,人们怀念他,纷纷传说他成了神仙,是“车神”。人们缅怀他,便在奚公山给他建祠。每到年下,纷纷来给他烧香送纸钱。其后当地人们又传说他的神灵能保护受灾受难的人们。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由薛地传遍全国。从夏朝一直传到今天。因此也就有了车神二助孟子的故事。
 (一)
 说起孟子,人们都知道“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了把孟子培养成一个持家治国的人才,先后三次搬家:傍屠夫住,怕其久之失仁;傍商人住,怕其久之忘义;傍痞子住怕其久之失礼。最后选择在学校旁住下。她说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孟子并不聪明,只是孟母对他的要求很严,学习比较认真。由于在学校里学习比较努力,老师也特别喜欢他。在战国时期,邹县当时的国王不是治国之君,人们的生活很不好。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孩子也就更加困难了。孟母以织布维持生计,往往有接济不上的时候。每到这时,孟母都自己挨饿,省下点东西给孟子吃。孟子每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孟子从小特别听母亲的话,很尊敬母亲,很有孝心,总是在做作业后帮助母亲做家务。可母亲总是不让他干。看到母亲辛劳的样子,孟子便生了辍学的念头,总想出去挣钱养活母亲。
 有一天,孟子的家又揭不开锅了。中午放学回家,孟母拿出仅有的一个粗面饼给他,说:“我得织布,今天赶着织完,明天到集上去换点粮食。我先吃完了,你吃完上学去罢。”说着走到织布机旁。孟子吃着饼眼含着泪。他明明知道这饼是早晨剩下来,明明知道家里已没有粮食了,明明知道母亲没有吃饭,但不敢说。说了,一怕母亲伤心,二来说也无用,只能不知饭味的把饼塞进肚里。孟子回到学校,越想越感到母亲为他太辛苦了,想着想着走了神。先生对他要求也很严,一看他走了神,叫他站起来问他想什么?他答不出来,只得挨了先生的戒尺。手被打红了,回到家里母亲问其原因,又答不出原因,又被母亲罚了跪。夜里越想越难受,难受的不是先生的打,母亲的罚,而自己不能帮母亲干活,让母亲受苦受累。想着想着,他想了一个“一念”之差,决定辍学,找门路养活自己,养活母亲。
 第二天的早上,他背起书包并没有去上学,逃学了。他径直向南走,直奔薛国国都薛城。
 上面我们说了,奚仲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封为薛,为侯国。薛国因有奚仲神灵庇佑,世代富足祥和。
 孟子逃学走进薛国的一个村庄。一进这村庄,他看到这里的人们都欢天喜地面带笑容,见到他这个陌生的小孩问长问短,争着管饭。这时他想,进入国都一定会比这里更好。他又一步一步的向国都出发。孟子向薛进发暂且不提,先说薛国的奚仲祠。
 奚仲祠坐落在奚公山上,平时香客很多。来来往往的香客把邹县讨饭的小孩之事传进了车神奚仲的耳朵里。晚上车神一算,此人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又算哪天他进入薛国国都必走之路。这天的早上,车神化作老翁,坐在路旁,手里拿着一大块铁石坐在哪里磨。不几时,孟子走过来,只见一老翁手拿着大块的铁石磨啊磨,低着头,很认真,很专心。孟子一看,心中好奇。于是他走到老人面前,叫了一声老爷爷,他没有应。又叫了一声,只见老人抬起头看看他,手里还是不停地磨着。孟子看看满脸皱纹的老翁,问:“老爷爷,你磨这么大的铁石干什么?”老人满脸饱经风霜的皱纹里露出了笑容。笑着说:“我想磨一把斧子砍树造车呀”。孟子吃惊了。这么大块的铁石什么时间才能磨成斧子啊!他便开口问道:“那要什么时候才能磨成斧子呢”?老人笑着说:“孩子,铁石磨斧,功到自成,少年不读书老大徒伤悲呀!”话音一落,老人悠然不见了踪影。孟子一惊,这不是车神奚仲点化我,逃学是不对的吗!他急忙跪拜上苍后,折身而回。
 从此孟子无论怎样饥寒交迫,发奋读书从不懈怠,终成“亚圣”。
 (二)
 孟子生于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322年,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传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困,直到15岁时,才在孔子的孙子思的学生膝下授业。30岁左右学业已成,开始谋求出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儒家不受欢迎。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抨击杨朱、墨翟,但和者甚寡。在为儒家学说争得一席地的同时,开始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其实,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谋求工作,谋求生活之路。他去了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可惜都不信那一套。你想,当时是战乱时代,多是武夫掌权,武夫中有“雄才”的有多少?有“大略”的有多少?即有“雄才”,又有“大略”的又有多少?多是即无雄才又无谋略的武夫。孟子讲的那一套“亲亲”、“长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一套能听懂吗。听不懂就没人接受他,没人接受就没有位子。再说,当时各国诸侯想的是怎样快速富国强兵,快速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天下霸业,他的仁政学说又有谁能接受呢?他游走了那么多国家,所得到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你是孟孙氏之后也好,是大儒家也好,没有位子给你做。
 孟子跑了十多年,没有成功,只好退居讲学,当时有人讽嘲他,——天下没活,回来讲学。
 时至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恢复了建于临淄城西的“稷下学宫”,孟子才再次去了齐国。齐宣王聘他为客卿,在“学宫”中讲学。什么是“客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聘用的临时工。他一边讲学,一边学习,吸收了各家所长。他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的仁政理论,给以后扶佐滕王奠定了理论基础。不久齐宣王用武力灭了薛国,把任姓薛换成了田姓薛。齐宣王用武力灭掉薛国的实践使齐宣王认为孟子的仁政那一套不合实际。他解聘了孟子。孟子不得不又回到家乡继续讲学。这时,他一边讲学,一边整理“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他广收门徒,又出了不少名徒如万章、公孙丑等,一时在社会上小有了点名气。他又开始游说,首先去游说滕国。
 大约在公元前315年左右,孟子来到滕国,当时滕国的国王是定公。孟子到后,仍用仁政学说说服滕王。定公听着不住地摇头。定公子弘听后便说,先生之言我明白了,依此之言不是“迂远阔于事情”吗?与国何益?你在齐国不是因宣传仁政而被宣王赶出来的吗?你说“诸著,天之道也”,自然人们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你又不是上天,我又为何听你的?孟子听罢;不得不悻悻而归。
 孟子回邹后,不甘心自己的游说失败,又没有办法。此时他却神使鬼差的想去薛国看看,想找一点对儒家有用的理论。于是他又奔薛而去了。此时的任姓薛已被田姓薛代替了,薛国成了田文田婴的封地。但田氏父子并没有迁薛来住,仍住在临淄,只是每年来薛收一次租子而已。冯谖“无车弹铗”的故事就是这段时间发生的。再说孟子入薛时,国王虽不在薛住,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人们仍是喜气洋洋,安居乐业。孟子看后,甚感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在疑问中,不由自主地走进了奚仲祠。
 孟子走进奚仲祠后,他即不烧香也不求神,只是进院后东看西看,踱来踱去。进祠内看到车神像走了神。突有一人到面前双手合掌口中说道:“善哉,善哉,施主莫非是大儒家孟子吗?”孟子惘然而答,“在下正是。不知道长怎样称呼?”那人道:“善哉,善哉,叫贫道百悟就是了”。接着言道“我观先生面容,先有愁云笼罩,又有疑云浮上,不知先生因何事?能否直言而告,让贫道为施主解忧。”孟子一听,暗暗佩服道人有识人慧眼,于是开言道:“大师果然慧眼,不知你怎知俚人是孟子的?”道人道:“从你的穿着和行动上便知。你衣衫整齐,行走稳健,彬彬有理舍你其谁?”孟子更加折服,开始直言不讳了:“现在天下大乱,我想扶助一国之君逐鹿中原,统一疆土,以解人们的战争之苦,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我游说各国国王,却没有一个采取我仁政之策的,以德治国的。他们总是想用武力、暴力去屠杀人们,用屠刀统一疆土。殊不知用武力换来的是土地荒芜,白骨累累,从周谡打到了今天,打了400多年,疆土统一了吗?因为没有仁政作基础,这一明摆着的道理。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仁政之策呢?”他少停了一会接着又说“前两天我去说服滕王,滕王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把我赶了出来。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道长听罢,微微一笑说:“先生所问之事已明白了,请先生俯身过来”。说一通话忽然不见了。孟子急忙跪叩了三个头。三呼“圣明车神奚仲”。孟子拜罢起身出了祠门,径直回邹国去了。
 一天早上,滕国宫殿大门前来一道人,见大门挂孝。道人双手合掌,念声“善哉,善哉”。话没说完,门卫叱道:“不知理的道人,今日国丧,岂能施舍”?道人仍合着掌念道:“善哉,善哉,贫道不是为化缘而来,而是为超度而来。”门卫一听,急忙向里禀报。公子弘一听,传令让道人进灵堂念经,超度亡灵。道人跟随仆人走到灵堂内,双手合掌三拱手,随后双膝盘坐,念叨了起来:“国王日劳兮,民之安居。国王怀德兮,苍天为颂。王入天国兮,闷雷哭声。天国若镜兮,泪洒霖霖,天神有灵兮,茵其子女。万世永昌兮,黎民祸福。万世不竭兮,梁水汩汩。……”念完后,站起身来,双手合掌在棺前拜了三拜后,从左袖内取出一贴,向棺前一放,转身而走了。
 仆人将此事禀报了公子弘,公子弘心感蹊跷。到棺前伸手将帖子拿在手中,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王入天国兮,天命难违,国之兴盛兮,天命天子。三月国殇兮,振国安邦。兴国之圣兮,在尔北方。有道之君兮,民富国强。国将统一兮,于尔身上。文治武安兮,理顺文公。英明久传兮,万事有铭”。落款“车神”。公子弘看罢帖子,仔细看看这大篆笔体,心想这道人一定是车神奚仲。难道真是神人点化于我吗?
 三个月后,公子弘边服丧边理朝政。这天召文武百官上朝,问文武百官道:“有谁听说我国北方有没有圣人”?百官没有解答。晚上他独自又想啊想,想想帖子的内容,突然想起了,这不明明是让我去请孟子吗?又一想,上次孟子是让我赶走的,怎么请呢?想了多时,想出了办法,亲自去请。这样可以一表诚意,二表赔礼。第二天,公子弘叫随从备好马车和礼物,亲自去了邹国。公子弘到了邹国互换公文,去了孟子家。这天,孟子按百悟道人之言早坐在客房等着了。门人一来报,就知公子弘来了。他站起身整了一整衣冠,急忙出外迎接。两人相见,相互寒暄后。公子弘以庶人身份又躬身一礼,孟子躬身相还。公子弘说:“以前不用先生是寡人之过也。今来请先生,万望先生能前往,辅助寡人治国,让寡人生辉。”孟子躬身答应。公子弘听后心中欢喜。道了声“寡人有服在身,不能亲临贵榻听教,请先生原谅”。说完与孟子道别回滕国而去。
 待公子弘走后,孟子想想滕王的言和行。心里暗自佩服道长百悟。
 公子弘回到滕国后就叫人备好车马来接孟子。孟子上车,车马直奔滕国宫殿。公子弘亲自接见,亲自挽孟子走入“上宫”,供为上宾。这就是《古纪世本录》上说的:“文公以礼聘孟子,……孟子之滕,馆于上宫”。第三天,公子弘宣孟子上朝,守着文武百官封为助卿(是传说,故不见其官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王助理。)从此,孟子就行使了助理职责。他帮文公行《井田贡助、庠序、学拮之法》。自此,民有恒产为世禄而有恒心,富兵于农,明人伦、居正业,忠孝廉洁。把个滕国治理为国富民强,被当时的各诸侯国称为“善国”,公子弘被称为“文公”了。这就是《古纪世录》上说的“文公定公子,本为元公弘,弘为世子,定公甍,世子立,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了”。
 其后,滕文公效法周文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同乐之意。《诗经,大雅、灵台》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立。鹿鹿濯濯,白鸟翯翯。已在灵沼,於物鱼跃。
 据说孟子当了官再去找百悟道人。问遍薛国,没人见过百悟道人,从此孟子每年都到奚仲祠上香,感谢奚仲对自己的帮助。
 4、万章著《孟子》
 一次,万章游学回家感到口渴难忍就上了青山头,见树林之中有一车服祠,院内没有人在。万章四处找水,看见禅坐蒲团边上钵盂里有水。万章就向车神牌位深施一礼,喝了钵盂中的水。
 喝足水的万章走起路来特别轻快,半个时辰就回到了青山头西南十多里地的家里。时值三伏,天气炎热,再加上田氏家奴多次来催要田租,万章想起了青山头上的车服祠悠然清净,无人打扰。就收拾了几本书带了些用品去了车服祠。万章十分勤奋,每天很早起来温书习字,性情所至,自吟自歌。
 一日,突然很多人来到车服祠,男女老幼向车神牌位磕头膜拜。细问才知原来也是因为天灾欠收,田氏仍逼要田租,很多百姓无法生存,才来这祈求神灵保佑。
 百姓们祈求完毕纷纷散去。只剩万章留在祠中。万章举起香案上的一杯酒对着车神牌位悲凄地说:“车神呀,你可否保得住这一方平安?我日日习圣贤却无力解救他人于水火,读书又有何用呀!”万章对着车神牌位喝起酒来,不觉醉倒在地上。
  醉酒的万章做起梦来。他梦见有一老者飘然而至,训斥他说:“你乃是我奚仲子孙,怎能借酒消愁?你应拜圣贤为师,勤思勤书,当问则问,必有作为。”万章醒来后,发现是个梦。觉得很是奇怪,为何车神奚仲说自己是他的子孙,还嘱咐我勤书勤问。我又要为谁书,发何问?万章念叨着。接着这天晚上万章又做起梦来。他梦见万姓河神告诉他,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奚仲的姬姓后人。
 万章的第一个疑问解开了。此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中万章连续做起梦来。他梦见了共工发洪水祸害人间,梦见了大禹治水。梦见了后羿射日,梦见了奚仲身为人奴所受磨难。梦见了奚仲造车历尽艰辛。梦到了冯谖焚烧地契……
 万章经过这四十九天的梦境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也产生了不少疑惑。他记住了车神奚仲的话,勤思勤记,把想到的和不解的都记了下来。
 从梦境生活中醒过来,万章有些惦记家中的老母亲,决定回家。回家途中,便遇到了前来拜谒车服祠的孟子。从此跟随孟子左右。万章把所思所想向孟子讲诉,让孟子释疑解惑。
 万章问:“舜有天下是谁给与他的?”孟子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在孟子看来,归根结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
 万章问:“为何奚仲造车为百姓,还要受到那么多的磨难?”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万章问:“为何奚仲造车的木材和鱼胶那么难找?”孟子讲述了百年树人的道理:树木没有经过长期的照顾和栽培,无法成为栋梁之材。种树的人都知道,用做建材的松树、杉树至少要积上三五十年才长成,而三五年的树只能供作柴烧而已。但是有很多人缺乏耐性,等不及长大就将它砍伐用掉了。他们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打算。若以短时间计算,栽培栋梁之材的利益来得慢,种柴炭树的利益来得快。但是长年计算的话,用柴炭的利益仅是栋梁利益的百分之一。如有许多人学艺,未学到真正的本领就急着发挥。它的结果是:这些人一辈子就靠这么一点本领度日糊口,而真正成就大事业的是经过千锤百炼而获得非凡能力的人。众百姓常常忽略树的长成之理,而使其失去了成材的机会。
 万章勤思好学为孟子所喜爱。万章跟随孟子提问无数。孟子也悉心教导,言传身教解释其中的道理。万章记住奚仲的话,把众弟子的提问和孟子的教导都细细记下来,夜伴请灯于奚仲像前,终成《孟子》七篇,传于万代春秋。
 5、仲虺的传说
 在公元前17世纪时,夏代最后的一个国君桀在位53年。他在都城安邑过着糜烂奢侈的生活,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荒淫无道。成天肉山酒海、花天酒地,不问老百姓的死活,繁重的劳役,疾病的流行,又加之饥寒交迫,老百姓死亡众多,横尸遍野,全国人口大减。夏朝的各方国官员也腐败至极,老百姓期盼出现个救世主,来拯救百姓。
 这时活动在黄河下游即河南省东部及河北省、山东省之间的壬姓部落,始祖名契的后裔汤,举起了推翻夏朝的大旗。汤得知夏朝方国中的薛国有位贤才是“车”祖奚仲的十二世孙仲虺,才学横溢,品德高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对夏桀的腐败奢侈极为不满。但因始祖为禹夏的大臣,他不愿背离祖宗对禹、夏王朝的忠诚之名节,只好将怨恨藏在心中。但他想方设法不让薛国的老百姓受害,对夏桀颁布的有损老百姓利益的命令抱阳奉阴违态度,久而久之也引起了夏桀的怀疑。
 汤想起要推倒夏桀必须联合物资丰富的薛国,说服仲虺入伙,共同反对夏桀,方可取得胜利建成大业。长话短说,汤为了联合薛国请出仲虺共同灭夏,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终于成功了。
 仲虺辅汤灭夏有一段神话传说:开始汤对仲虺费尽了口舌也不肯反夏,最终被汤的诚意所感动,答应汤再考虑三日而定。话说第二天的中午,仲虺备好供品来到青丘奚仲老祖墓前,摆好供品,祈祷了一个时辰,最后念叨着:“老祖宗您的十二世孙有为难之事,恳求指点。要反对夏桀,恐违背祖宗,如不帮汤反夏吧,又违汤之诚意……”仲虺正在前思后虑的念叨着,突然发现奚仲老祖墓旁的青石上出现了用红陶片写的两行字:“扬善抑恶得民意、扶正压邪佑明君”。仲虺看过恍然大悟,顿时心中开朗,这显然是老祖的点化,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助汤反夏行列。
 汤联合了薛国得到了仲虺的辅佐,如虎添翼,很快地攻破夏都安邑,随之在毫(商丘)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朝。
 商朝的建立与兴盛与《仲虺之诰》分不开。《仲虺之诰》的大体内容是:减轻百姓赋税劳役,鼓励劳动群众种田、养殖、兴办手工业等等。总之《仲虺之诰》就是商朝制定的强国富民的优惠政策。
 根据仲虺的功绩和智慧,汤封他为商左相,世袭为商国师,有训教国君的特权。薛国也逐步兴盛起来,农业较为发达,有和、黍、稷、麦等谷物,并已用多种谷物酿酒。手工业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生活用器皿,商代的薛国已形成了繁华的城市,并有两轮两马及四马拉的大车。根据商代的薛侯鼎和出土的多种文物断定,薛国的等级仅次于安阳。

仲虺仙逝后,商朝为他在薛城区东北部的梁山南蟠龙河北岸修建了坟墓,护林地达500平方米。至今仲虺墓遗址尚存,名曰:“虺谷堆。”
 6、奚仲与鲁班、墨子
 公元前449年,楚国大举攻打宋国。鲁班借着他的巧手为楚国设计了云梯,预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为阻止攻宋,从几百里之外赶来见鲁班。为此连脚底都磨出了厚茧。
 两人见面后,鲁班问墨子:“你在千里之遥,是怎么知道我要助楚伐宋的?”墨子说:“一仙翁托梦给我,让我赶来阻止你。”鲁班哈哈大笑:“一派胡言。”就不再理会墨子。
 夜晚,明亮的松油灯下,鲁班拿出他的云梯模型,沉思着如何改进才能更便于攻战。忽然一白胡老者出现在他的眼前,只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披一件树皮缀成的长袍,腰间松松地束一根柳条,脚上趿拉着一双木屐。老者用手指着鲁班说:“公输,你,我,还有墨子我们都是滕国的乡邻,我知道你是个巧匠,当初造出钩拒教楚和越人打仗我没太过问,现在竟然改造出云梯来帮楚国攻打小小的宋国。你可知当初我造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便利人们劳动,减轻劳动负担,增加劳动成果,绝不是为了让你改成云梯来帮助发动不义战争的。我让墨子从千里之外赶来阻止你,以免你在不义中越陷越深,你竟然不理会他。你满口道义却行不义之事,这是不对的呀!实话告诉你,我已经将防云梯攻城的器械制造之法告诉了墨子。他已经造出,真要打起仗来,恐怕你的云梯起不到任何作用。”鲁班连忙问:“你是谁?”白胡老者哈哈大笑:“我乃古薛国奚公山神也。说罢倏忽不见。鲁班猛然惊醒,一头冷汗,方知是一梦。天还未亮,鲁班就急匆匆找到墨子,将梦中事细细说给他听。墨子说:“老人就是车神奚仲。他和我们都是乡邻。他把梦给我,要我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战争。并告诫我说现在人太需要和平了。”于是拿出守城之器一五一十的演练,看得鲁班冷汗直流心服口服,说:“一会我们一起去见楚王吧。”
 于是,鲁班将墨子引见给楚王,一起说服他答应停止攻打宋国。也就因为车神奚仲的斡旋,避免了一场不义战争。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