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家风家训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家风家训

姓氏溯源必当“严”

7/17/2014 4:52:05 PM | 4287461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由于各人都有不同的姓,而各个不同的姓又有各自不同的来源,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姓是如何来的?始于何时?有何含义?这就得翻查有关的姓氏书籍。近年来,又出版了几种这方面的新书,甚至还有专门的辞典,报刊上的有关文章也时有所见。我们不打算在这里具体讨论每一个姓的来源。只是想指出,对这类书籍中所载的有关说法必须慎重。切勿轻信。因为古人较今人更为崇古,自我作古,言必称尧舜乃是长期的习尚。如《淮南子·修务》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颂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正如八卦托名于伏羲,《本草》托名于神农,《内经》托名于黄帝一样,古人对于姓氏的追寻也是愈古愈好,拼命上溯,不管是否可信,是否可能,视神话为真实,越千年而续谱。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古代姓氏书的可信程度不高,姓氏寻源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古代姓氏书而编写的今人论著的准确度当然也不可能高。我们且以《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为例,看几个常见姓的来源:

  “陈,舜后胡公妫满之后,公子完奔齐,为陈氏(见《广韵》)。

  “程,颛顼重黎之后,程伯休又其后也”(见《元和姓纂》)。

  “狄,炎帝参卢后有狱氏”(见《路史》)。

  “窦,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见《风俗通》)。

  “葛,古葛天氏之裔(见《风俗通》)。汤居毫,与葛伯为邻”(见《孟子·滕文公》)。

  类似说法虽然都有古书为证,可是这些古书所载的根据能相信吗?当然不能相信。不仅如此,就是那些有名有姓的可信的历史人物,也很难证明他是今天某姓之人的始祖,如“柳,出自姬姓,鲁孝公子夷伯展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不错,春秋时的鲁国确实有个柳下惠,可是这以后一直到魏晋又才见到姓柳的,战国、秦汉时期只见到东汉有一个柳貌。何况,同在春秋时,卫国还有个柳庄。虽然历史上的人物见于史籍的只是很少数,但要说唐代柳姓就是春秋时柳下惠之后,这怎能认为是可信的呢?

  类似上述这类自我作古的情况,不仅占人如此,近代也时时可见,姓张的自称是张良之后,姓关的自称是关羽之后者,大有人在。正如《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所说贾家之事,“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这个“同谱”是否可靠,当然只能视作贾雨村所说的“假语村言”了。

  其实,关于这一点,就是古人也早已明白。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宋代著名学者洪迈在《客斋随笔》卷六有《姓氏不可考》一条:“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过证以史传,然要为难晓。”他在举出若干实例之后认为:“千载之下,遥遥世祚,安所质究乎!”在《容斋四笔》卷九《姓源韵谱》条下,他更进一步指出:“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正(按,即“贞”之避讳字)观《氏族志》,今已忘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

  为可笑。”明代大学者顾炎武对姓氏之学深有研究,但他曾明确指出:“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相传之讹》)。他以从汉到唐追寻各姓祖源中若干牛头不对马嘴的实例(包括唐代皇族李氏与大诗人白居易本人在内)为证,具有无可非议的说服力。

  所以,姓氏寻源之事,必须慎重,切勿轻信。对于某些对姓氏之学并无认真研究就不负责任地乱讲姓氏源流的作法,尤应反对。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