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既有姓、有名,又有氏、有字的。姓、氏、名、字的享有权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职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姓是表明个人所生家庭的符号,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比如“姜”姓,《说文解字》说,“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
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示姓的分支的符号,而且是区别男子身份地位的标志。
今天的姓有的是古代的姓,绝大部分是来自古代的氏。这种姓氏合一的局面是秦以后形成的,今天的姓和氏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在近代的白话小说里,尤其是武侠小说中,当一个人表白自己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时候,常说“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我就是某某人!”中国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姓氏,这大约是受儒家的敬宗法祖的思想影响,所以才这样对待自己的姓氏。因为改了姓就意味着换了祖宗,这是莫大的耻辱。
先秦时,普通百姓是没有名和字的,只有贵族才既有名又有字。据《礼记》说,一个男孩生下满三个月,由他父亲来给起名,到了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将头上左右的抓髻和下垂的头发,一齐朝上束起,挽于头顶,戴上冠,由来宾命字,就算成名了。两汉以后,知识阶层的人,一般都是有名有字,不只限于贵族了。宋代以后,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命名取字,不再有任何限制。
字是从名孳生出来的,二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用语言表达时,便可以闻名知字,闻字知名;如果用汉字写出来,又会多出一层美妙的视觉效果,而且形象地指示出名和字之间的意义联系。如:孔鲤,字伯鱼;纪昀,字晓岚;洪梧,字桐生,等等。
不过,现代以来,除一些文化人喜欢取字外,中国人一般只有名而无字了。据阎福卿等编的《中国姓氏汇编》一书统计,目前中国人的姓(包括单姓和复姓)大约有57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