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人名用字往往随社会思潮、时代精神的变迁而变化。1949年9月30日以前,我国人名常用的前六个字是英、秀、玉、珍、华、兰;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人名的前六个字是华、英、玉、明、秀、国;1966年6月至1 976年10月(“文革”十年)的前六个字为红、华、军、文、英、明{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的前六个字系华、丽、春、小、燕、红。其中“红”字的使用频率颇能说明问题:第一时期(1949年9月30日前)仅占人名用字的0.136%,而到第三时期(“文革”十年)则猛增至2.151%,跃居中国人名用字的首位。这是人名用字因时而变,造成一窝蜂、单调化的典型例证。
解放初期,人们欣喜于国家的诞生、民族的解放,常用国庆、国生、新生、新民、新华等来命名;大跃进时期,普通取跃华、建华、跃进、建新之类名字;学苏联时期,则出现了一批××基、××夫、××娜、××娅等;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名的政治色彩空前浓厚,用红、军、忠、党、卫、兵等字命名的遍及各地;粉碎“四人帮”后,取名渐注重新颖、典雅,力图体现某种境界,于是春、莉、燕、小等成为常用字;经济改革之后,取名富、勤的人又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