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姓有名,此外还有字。姓、名、字三者结合,构成我国古代姓名的结构体系。《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与字的连带关系构成,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大全》一书认为有以下11种:
1.同义互训 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与明,平与原,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注释。
2.反义相对 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俞与退,损与益,都是反义词。
3.连义推想 关羽字云长,是由羽毛而推想到云的。赵家驹字千里,驹与千里也是连义推想。
4.连义指实 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由云的连想而指出云中的实物龙。
5.辩物统类 如范泰衡字宗山,蔡琬字季玉,周鼎字伯器,泰衡为山类,琬为玉类,鼎为器类。
6.原名加辞 如杜牧字牧之。
7.千支五行 郑石癸字甲父,秦白丙字乙,纯属天干相台。楚公子午字子庚,郑印癸字子酉,天干地支相配。
8.形体离合 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姚椿字春木。
9.形体增省 如秦桧字会之。顾媚字眉生。
10.成语贯串 有的照抄成语,如魏哲字知人。本“知人则哲”;钱谦益字受之,本“谦受益”;有的照抄诗文;有的则着意发挥,或增多,或延伸。
11.表白思慕 如顾祖禹字景龙,雷渊字希颜,名直取仰慕者之名(祖禹、渊),字作注释,并提示姓氏(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