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薛氏渊源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薛氏渊源

古人避讳趣录

7/17/2014 5:56:43 PM | 4708495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避讳,在封建社会里是相当重视的一件事,特别是上层。所谓“避讳”,通常是指在写文章或说话时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或讲出,甚至连同音的字也不能提到。比如:皇帝的名人人要避,尊长的名子弟要避,上司的名下属要避,朋友之间交往也得留意,并且还需了解对方祖宗三代的讳,免得触犯而引起不快。所以,那时期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单是要记住各方面应避的讳,已是一件够麻烦的事;但因此却也产生了不少趣事,足以令人失笑。辑录数则,以供一粲。

  五代冯道,历朝为相。有一次,他命一个门客讲《道德经》。门客想这是要犯讳的,就连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也不觉笑倒。原来《道德经》起首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道的讳。

  宋时有个州官田登,讳言“登”字,连同音字也不许提,谁要是触犯必被重责,很多吏役因此而受了笞罚。所以一州人都称“灯”为“火”,不敢有所触犯。元宵节晚照例张灯,于是大书通告张贴市上,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骇笑。流传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语即源出于此。

  南宋钱良臣,讳言其名。他有个儿子据说很聪敏,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两字者,就改读为“爹爹”。有一天,读《孟子》有:“今天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之句,就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原为尊敬,不料反成辱骂。

  还有奇者自改姓名而避他人讳者。北齐有个熊安生,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因为徐之才的父亲名雄,而和士开的父亲名安,他想自己姓名中“熊”’字犯徐讳,“安”字又犯和讳,于是就自称“触触生”。无独有偶,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父名鹤,为避讳计,他就在名帖上写上“宋一鸟”。

  但是,也有相反的趣事。宋时有个徐申为常州知府,讳言其名。属下有个县令申报地方情况,一连三次报告未见批复,就亲自去见徐申。徐申非常恼怒,责问道:“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道上司的姓名吗?”这县令不以为然,反大声说:“我申报的事到府不理,便申监司,监司不理,便申户部,申台,申省,申来申去,非到申死不止!”徐申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笑了之。这倒颇有点“强项令”之风。

  更有奇者,商人为避讳禁杀猪狗。如北宋崇宁年间。谏官范致虚馅媚徽宗说,圣上壬戌年出生,生肖属狗,世间不宜杀犬。昏庸的徽宗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天下严禁杀狗。无独有偶,明朝正德年间太师镇国公朱钧,曾下过一道禁止屠猪的禁令。这一年是朱钧的本命年(出生年,生肖属猪者),又因“朱”“猪”异字同音,权势显赫的朱钧严令地方不许买卖、宰杀猪。如果有明知故犯者,全家发配边远地区充军,永远不得归回。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