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家风家训 您的位置:首页中华薛氏薛氏族史家风家训

薛山:中华薛氏之圣山

7/17/2014 10:51:52 PM | 4289689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在明代,山东鲁南老滕县地图上标着“薛山”,即是今天俗称的“雪山”,

 雪山本为薛山,后讹为雪山。薛山是古薛河之源,薛河为古薛国的母河,所以以此得名。

 雪山本为薛山,后讹为雪山。薛山是古薛河之源,薛河为古薛国的母河,所以以此得名。雪山旧址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的西北部,山东沂蒙老区东南麓的山亭区西南五公里处,山城街道办事处善崮村,距离枣庄市区30公里。主景区面积67公顷,植被丰富、生态优美、古朴典雅。绿荫覆盖率达90%,现有自然生植物18种10余万棵,野生鸟类20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有9种。雪山海拔218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高,负离子含氧高达7.2万个/立方。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风光各不相同。另人叹为观止。。。。。。

 雪山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天人合一为这至高无上的大境界,雪山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奇秀多姿的自然风光相融,孕育了雪山古朴浓厚的民俗风情。自古以来,雪山就以灵气令古今游者折服,而雪山底蕴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无数动人的故事、掌故及传说,又令中外游人陶醉。秦汉以来,雪山素为儒者、僧人、羽士、丹客流连之地。现在的雪山既有醇厚古朴的原始风貌,又有造化神奇的俏丽英姿,是融浑、古朴、隽秀于一体的一方圣土,是回归大自然的胜地。

 据古腾志记载:国名(薛国)由于水,水名(薛河)因于山。雪山古名为薛山,雪山风景优美,古迹颇多,历史久远,有灵芝寺、白云庵、玄天古洞、梵王凉马棚、山东抗大遗址等景点二十多处。拱围其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一各个个莫不鬼斧神工,妙趣横生。无不展示出他迷人的魅力,雪山脚下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河流,紧紧环抱河山漂流,满山绿翠。雪山原来规模可观,雪水相映,左有青龙盘绕如虹;右有白虎震守天门,南有朱雀回山挡道,北有玄武母子重逢,赶子山难舍难分,东依雪河流水三弯三抱,西有踞龙沟六曲九藏;南有认子山母子情深,山顶遛马场足印明显。东起凤台,众鸟云集;西有落凤塔,百鸟朝凤;前吸雪水,后枕库山。山南面有唐朝时期的灵芝寺佛爷石像、吊龙碑(图10),汉代石龟(图25);元朝时期的舍利塔(图24),崇祯年间的四棱碑(图23);唐朝时代的尼姑庵遗址(图26);山东南有数十丈悬崖峭壁,形如刀切,有宋代遗留下来的佛像摩崖石刻(图15)、上有玄天古洞巍峨矗立,南有凉马棚梵王显圣,北有磊门洞太子修真身,朝阳洞台子寝宿,转身洞丹阳洞修真归真;雪山东有云峰观碑记林立。通过调查,山亭镇人文文化史料及古遗产都非常丰富,雪山就是典型代表,雪山灵就灵在连空气都显得古老而清新。

 灵芝寺遗址,山中灵芝寺是枣庄市至今尚存的为数极少的宗教古刹之一,它始建于隋朝。坐落在雪山的南麓,共有四道门:一道门哼哈二将、二道门四大天王、三道门芝阑殿、四道门佛祖殿;还有配殿、钟鼓楼、经堂、香厨等。殿宇气势恢弘,十六根擎天石柱支撑,现存石柱被两家住户作墙柱垒入房墙内。舍利塔(图24)是主持高僧圆寂之后的墓塔,与少林寺塔相同,此塔全部是用石料制作,共七层,高6.1米,直径1.1米,塔座是为佛教建筑通常所采用的双层莲花座,塔身呈八棱形,60年代曾被一勘探队取走了塔顶的一颗圆形石珠,至今未能追回,塔身上用高浮雕刻着文字:故滕县僧会悟善归府墓铭,落款为“天顺四年”,据考证“天顺”年号为明末年号,“天顺四年即1460年”。

灵芝寺僧塔

薛山(又作雪山)位于山亭镇境内。山上层崖叠嶂,山下林木葱茏。薛河犹如雪白飘带,在深山千萦百绕后涌出,在山东侧绕了一个“Z”字,奔向东南沃野。山上山洞很多,主要有夫子洞、安阳洞、黄龙洞、丹阳洞等。薛山南麓,顺低缓山势,分布着灵芝寺遗址。灵芝寺砖木结构无存,成片的铺地砖和柱础历历在目,倾圯石阶散布于殿址前。遗迹从山门到后殿约有半华里,除主殿之外,还有配殿、钟楼、经堂、香厨等古建筑基址。

寺址内有石制僧塔一座,塔高8米,直径1.1米,塔基作为佛教建筑通常采用的莲花盆状。塔身呈八棱形,覆于塔顶,上面采用浅浮雕技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石塔整个造型玲珑别致,装置牢固,充分体现古代的建筑技艺和宗教艺术水平。塔身用高浮雕镌刻“故滕县僧会悟善归府墓铭”,落款为“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说明此塔为灵芝寺住持僧会悟圆寂后寄放骨灰所在。故此塔对宗教考古和灵芝寺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除僧塔外,寺址还保存一尊元代石坐佛,形体巨大,采用圆雕技法,造型生动。在薛山东侧悟真岩陡壁上,有一尊唐代摩崖造像。石窟高出薛河水面约20米,洞窟高约1.3米,宽约1米,佛像身高1米,造型古朴。明代诗人汤节《薛山灵芝寺》诗云:

雪山千古梵王家,宏殿辉煌静石哗。

涧引泉声鸣佩玉,窗含禅塔卧烟霞。

题诗客去龙归洞,飞锡僧来月满裟。

行到如来修道处,盘陀石上涌金芽


 槐花峪与海市蜃楼,位于雪山东北部山脚下的小村庄,现名为“雪山村”,因庄前有一座玉皇观,俗称“观后”。村内房屋多为山石建成,错落有致,参天古刺槐,处处皆是郁郁葱葱,香气逼人,每逢三月三日雪山传统庙会前后槐林飘香十几里,沁香扑鼻,槐香醉人,流连忘返。

 站在祥云顶可看见东北7.5公里处高耸入云的翼云山,云雾缭绕,高楼耸立,瓢映其中加新城风貌的映衬,经常看到特别是雨后的“海市蜃楼”之奇观与东南青白二龙山、薛河沿岸的绿树掩映,一座座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依衬,故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景观,使人目不暇接。

 盘山古道、北天门与雪山城堡,民国26年,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值此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雪山百姓由库山头村秀才赵珠泉、周文信、史凤岩等人发动百姓集人力、物力在雪山修建了雪山城堡及北天门(图1)作为抵御外来侵略及百姓避难的场所,修建了一条直通北天门及雪山城堡的石头盘山路是必由之路,在古道尽头有记载修路的石碑,史称“盘山古道”,共180个石阶,后称小十八盘。北天门是古道的尽头。雪山城堡位于雪山顶峰方圆290平方米,墙高10米左右,墙体宽3米,有嘹望口。城堡有南北二门,内有石建小屋十几处,参天松柏林立巍峨壮观,故有上看万年松之美景。

祥云顶和梵王宫(长春观)入北天门上山穿松林石阶小道至山顶石头上都是圆形祥云图(象是树年轮的化石)此处是祥云顶(图2、3、4)有35平方米,年轮化石形体优美、清晰、形体不一。相传是梵王修炼成仙后又回到雪山爱抚一方百姓,救苦救难,使万民敬仰,香火旺盛,此事感动了上天众神仙,于是三月三便纷纷驾着祥云来雪山做客,在顶颠处群仙聚会,众仙在雪山几天后返回天宫,故留下了一处处图样可观的祥云图,此顶也因此名为祥云顶。故此每年三月三日来写山请愿的百姓人山人海,百姓也就在每年的这天自然形成了雪山庙会。

 在它的南方是梵王宫,也叫长春观(图5)。有一主殿,古朴典雅,主殿的东西面也有古式厢房,形成端庄古朴的四合院。另一传说三皇五帝时佛西氏(南佛)的儿子,抛弃荣华富贵来雪山修炼成正果后,乐善好施,普度众生。据赵中之《雪山逸考》一文:梵王乃是西汉末年赤眉军领袖樊崇,起义失败后,出于对英雄的崇拜塑神像纪念,明万历28年碑文上也是用此“樊”字证。 灵官庙,位于梵王殿左侧10米处,迷信中求子求财祈祷的神庙。威严庄重的灵官(图6)手执神鞭立于此庙,驱邪扶正,为民造福。

 碑林,出梵王宫往外左右两侧有元、明、清、宋、唐、民国时期等遗留完好的石碑二十块之多,都是记载了历代修建庙宇、捐物捐款等情况的纪念碑。留芳后世,现在雪山存碑近三十余块。

 观月台,由巨石砌成的近50米的观月台(图7),后来成为庙会期间之戏台。又称“戏马台”,可供百余人同时观月,游人站在观月台上向南望去,薛河三抱三弯,绿树成阴,跟随河床,灵芝寺全景、青白二龙山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


 南山门与娃娃庙,从观月台下行至南天门(图8、图9),位于雪山的南坡,呈半圆形,高3.2米,门宽2.2米,南天门由拱形巨石筑成,门内有明代供台、石板,石板刻有花纹,其线条流畅,据考证有南北朝之画风。古装古色,矗立在雪山腰,成为雪山一景,在雪山脚下远观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南天门的北侧便是娃娃庙,旧时迷信求子的庙宇,送子娘娘在此修炼,为百姓送子送福,始建无考,汉式建筑有一主殿古朴灵秀,现在残垣断碑林立,还有一个三角碑耸立其间。

 双龙戏珠螯驮碑,(图10、11、12)位于南天们右侧,碑高3.52米,宽1.1米,碑文依稀可辩,顶端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争珠之势于绝壁之上,气势滂沱。十分壮观,鳌身纹道为天然石形成之色彩,雕刻工艺精湛。现存鳌驮碑还有三处,一处在槐花乡东南(玉皇庙附近)、还有一处在灵芝寺遗址内,碑已不复存在。另一处在微山县夏镇,至今仍有可考关于对雪山的记载。每年都有很多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前来雪山进香祈福的游人。

 仙人石,奇石 在农民训练班旧址碑纪后侧有两块奇石,一石为佛祖像,另一个为龙头石。沿南天门下行至水渠处往东南有一奇石,呈佛祖象形,高2.2米,维妙维俏在它上面清晰可见“仙人游山”字样,活灵活现、令人称奇。另一块象形石(图13)在它上面清晰可见有很多的佛像、卧佛,神态各异。    

 梵王跑马泉,在“仙人游山”石往下俯视在薛河西岸有一温水泉,涝旱不干,冬温夏凉,水质好,储量大。

 梵王观马像(摩崖石刻)与梵王凉马棚:沿仙人石往北行,通往悬崖中部,沿途崖壁上有石刻多处,岩壁高处古石刻有隶体书法“悟真岩”三个大字,旁边唐代摩崖石刻梵王观马像(图15)在绝壁悬崖上凿雕而成,为高浮雕坐像,高约三尺,神态自若,栩栩如生。往北5米便是梵王凉马棚(图16),呈半圆形状,长6米,高2.2米,能容纳20余人,上有石床。相传梵王在雪山修炼成仙以后云游各地,普渡众生,为百姓排忧解难

 尼姑庵,也叫“白云庵”。(图26)在舍利塔西南土岗上,便是尼姑庵,当年有十几位尼姑在这里修行,在白云庵西边约500米处有一口井叫“天赐井”(图27),也叫雪山“八宝琉璃井”(图27)。此尼姑庵遗址为市级保护单位。 在河西沛县一带土地肥沃,稻田飘香,5月前后是抢收、抢种的时节,麦黄该收时,恰逢阴雨频繁而至。为保证粮食丰收,颗粒归仓,梵王为助百姓一臂之力,使用泥捏成马,在凉马棚内凉干后变成真马,便带到河西一带,把马卖给百姓,帮百姓收割打场,并再三嘱咐百姓只准喂草,不准让马喝水,等收割完后再来收卖马钱,走时告诉买马百姓,自己姓梵,住雪山。百姓收割完,十分心疼马不喝水会渴死,忘记了梵王的一再嘱咐,竞给马喝了水,随后马便变成了泥,百姓才知道是神人显灵,得到仙人帮助。随后河西沛县一带百姓到雪山打听梵王的消息,当地人也没有见过,他们为感激神人帮助,每年三月三庙会都到雪山烧香报恩。

“玄天古洞”,也叫“万寿宫”(图17)为民国时期高老道士修炼所建,中有石桌,可聚百人。中间石屋依陡峭崖势所建,内有多道石门, 下行通至悬崖中部,百折迂回,奇显无比,洞内分三个洞一个走廊,第一个洞面积8.4平方米,第二个洞面积8.5平方米,第三个洞面积为7.4平方米,洞走廊长 10米,宽 1.2米,洞内门口有一个12.1平方米的洞。前门上刻有“西佛真阳”(图18)四个字。洞内有茶泉,水似甘露,泉水沿石隙细下,涓涓有声。“玄天古洞”有海西第一洞之誉,昔有靖元道人诗题此洞:“洞口年深鲜洞斑,是谁仙子避尘寰,何时我亦居山瑕。也向云房学坐团”。它也是“山东抗大”,抗日农民训练班开办地址。山上古洞遍布其间,有名的还有:磊门洞、朝阳洞、转生洞、夫子洞、黄龙洞、八仙洞、三清洞。。。等都处在悬崖上风景优美,冬暖夏凉,是当年梵王修炼、侵宿和炼丹的地方。

 转身洞(通天路),由玄天古洞下行至第二道石门时,由此洞上下行,沿壁穿洞,洞口仅有1平方米左右,须沿绝壁慢行,方可到达朝阳洞(图19),小孩、老人和肥胖者很难通过。

 牛鼻子洞,(图20)在玄天古洞下侧,沿牛鼻子处下行到绝壁中间,洞路相连可南北行,如架设索桥等可与梵王凉马棚相连。形成悬崖绝壁间一天然云桥,景色十分壮观,是探险游玩的最佳去处。

 玉皇庙和云峰观,从玄天古洞北行在槐花乡东南200米处,便是云峰观,俗称玉皇庙(图21)。云峰观分两个院,始建无考,观的大门左右有古老典朴的石碑,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附近有温水泉一处,四季流水,冬暖夏凉,泉水甘甜!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