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修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谢超
宗亲活动是以姓氏、血缘为基础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是宗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些活动以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文化研讨、修谱续谱、经济交流、扶弱济困、红白喜事等为表象。民国以前,宗亲活动由家族自发成立的宗亲会发起和组织,它承担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工作。因此,宗亲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为历朝历代服务基层群众、稳定基层政权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宗亲会被作为封建宗族势力的代表给予清理和打击,大家谈宗亲会色变。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宗亲会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不过这时的宗亲会没有协助政府管理的职能,也不是组织机构严密的社会组织,而是一种松散型的社会团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联谊、修谱、祭祖及部分经贸活动。这种活动对密切亲情关系、推进家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党和政府在对待这些宗亲会的总体态度是:只要不违反社会治安和法律法规,不倡导、不参与、不反对。党员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人员也明哲保身,害怕参加宗亲会的活动。这种态度给予了宗亲会活动充分的自由,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安全隐患。
首先,党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对这些活动的缺位,导致宗亲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增大,方向性把握不准,遇到突发事件应对不力等问题。既然宗亲活动是一种群众性活动,按照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参与、监督宗亲活动的顺利、健康开展,是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党员、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而党员、党员干部作为各个姓氏家族优秀人物的代表,一般最早知晓宗亲会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主动、积极参与宗亲会活动,有利于为宗亲会活动开展把关,避免出现其活动违背初衷、方向错误、引发社会矛盾等问题。
其实,党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宗亲文化活动,在法律、法规和准则上是有依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宗亲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家规、家训、家风等通过几千年的沉淀,被证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播和弘扬这种优秀的家文化本身就是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宗亲会同样是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占领的阵地,党员只有参与宗亲会的活动,才能及时了解活动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
鉴于当前宗亲会、单一的姓氏文化研究会不能直接登记的现状,具备泛姓氏的省市社会组织,要主动作为,为优秀宗亲文化的传播、正能量的宗亲活动提供便利;同时要派出监督人员,全程把关宗亲活动的顺利、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