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要闻导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导读

中国经济学界的棠棣之花——无锡乡贤孙冶方、薛暮桥纪略

3/15/2025 7:52:25 PM | 66064次阅读 | 来源:诗性江南 江南文化播报


去年8月我写了篇《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缅怀孙冶方同志逝世四十周年》的文章。今年8月惠山区组织了一个关于重建孙冶方、薛暮桥纪念馆方案的评审活动,我会同若江、曙峰、广平、建清等五人参与了评审。我认为惠山区这个重建活动,是打响无锡文化名牌,提升无锡文化影响力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我曾作过无锡20张文化名片的讲座,其中讲到经济学泰斗薛氏兄弟:孙冶方(薛萼果)和薛暮桥一对堂兄弟。孙冶方是著名经济学家,坚持真理,至死不悔。孙冶方和薛暮桥提出的经济理论卓有建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经过研读历史,我发现,这两位经济学泰斗在人生经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是都出生在惠山玉祁镇礼社村,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文脉深厚。

二是都参与了陈翰笙组织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为从事经济学研究打下了根基。薛暮桥原名叫薛雨霖,是陈翰笙帮他改为薛暮桥。

三是共同创办过《中国农村》月刊,俩人撰写过许多有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文章。

四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新四军队伍中都分别担任过淮南路西地委宣传部长,在宣传教育方面颇有建树。

五是都曾被国民党关进牢房,宁死不屈。建国后在动荡的期间,也分别被关进监狱与牛棚。

六是共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国家统计局长(薛暮桥)和副局长(孙冶方),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七是共同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与讲学,发表了许多开创性的观点和文章。

八是1979年都回到家乡,在无锡太湖饭店组织人员撰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薛暮桥)和《社会主义经济论》(孙冶方)。九是1979年在无锡共同主持“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讨论会, 在会上俩人讲了著名的“三不”、“五不怕”。

十是叶落归根,晚年都关照后人,把骨灰带回家乡,表明了对故土的一片深情与厚爱。二兄弟俩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是同宗同族同辈的珠联璧合,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珠联璧合。

两个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侧重理论应用性研究,一个侧重理论基础性研究,但两者都是互补的。据我所接触,孙老显得更刚正一点,薛老显得更谦和一点。在理论建树上,孙老更显得透彻明亮、追求真理、至死不悔。

薛老由于1952年就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全过程参与了从照搬照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到后来的市场经济的改革,因而在认识上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薛暮桥的女儿薛小和曾说过,“从一开始,父亲就直接参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和其他人一样,他认为计划经济是个好制度,在不断完善、修补之后,他发现了计划经济的制度缺陷。”薛暮桥在文章中也讲到,“建国初,利用价值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实现计划管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逐渐加强,和价值规律的自身作用逐步受到限制,这是一个重要胜利。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我这个观点受到了孙冶方同志的批评。

孙冶方同志认为价值规律既然是客观规律,它就不能限制,限制价值规律同取消或者改造价值规律犯了同样的错误。”孙冶方强调,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企业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


在这一点上两者是有所不同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薛老的认识也有所改变。


三197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薛暮桥所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印了五万册,不到两个月就一抢而空。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一条消息说:“中国有一本书,跑遍全北京都买不到。这就是薛暮桥所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各经济机关、公司和北京各国大使馆都想买,也买不到。”

此时的学术界正是一片荒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需要一本对全体干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启蒙的教材。薛老此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对新中国经济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坚定地倡导和积极推动经济体制的市场趋向改革,对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的无锡老乡,当过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推荐这本书作为干部必读材料和高等院校经济系的教科书。各地出版社纷纷印刷发行,到1983年初,三年间总销售量接近1000万册。同时还翻译成日、英、法、西班牙等四种文字出版,轰动一时。


四 薛暮桥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第一任国家私营企业局局长,第一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第一任全国的物价委员会主任。改革开放之后,又担任了国务院经济改革办公室顾问,《中国经济年鉴》主编,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他参与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无论从事经济工作领导岗位和他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当之无愧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我们无锡家乡人的骄傲。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我们无锡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也比较活跃,在当时分管理论工作的周解清同志关心下,成立了“无锡中青年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我们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常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进行一些实证性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1989年4月,85岁高龄的薛老来到无锡,在时任市委副书记郁谦的倡议下,请薛老与我们中青年理论骨干见个面,说些勉励的话。于是我们有幸与薛老进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薛老还专门为我们这些晚辈题了词:无锡经济发达,是出人才的地方,希望你们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赠无锡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薛暮桥一九八九年四月五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贡献,1983年6月,薛暮桥、于光远等发起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基金委员会”,1985年,孙冶方经济学奖开始设立并评选,两年评选一次。它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96年第七届评选中,李克强同志的理论文章《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就获此殊荣。在薛老晚年,根据他的学术水平和对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贡献,经济理论界的同行们也建议再设一个“薛暮桥经济科学奖”,薛老知道后,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国有了冶方的经济学奖就足够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薛老高风亮节、谦谦君子的高大形象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