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八大工程

中国古代的宗亲观

5/8/2014 3:19:09 PM | 4302956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宗亲问题不仅仅是个历史性的研究话题,就其在民间根深蒂固的特有形式来看,它已经成为一门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学问题。将那些历史中的幽暗陈章充分暴露在社会文化的阳光下,虽然会缺失一些历史神秘感,但还原了更多真实。“宗亲”就是这样一种事物,如要溯其源是久远绵长,延伸至今更是曲折多枝。


    祠堂的流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宗庙。国人讲究“宗”,那么何谓“宗”?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中国古代的家庭都以父系的血缘相联结。出自同一祖先的家族组成了宗族,家庭由若干有着亲近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随着家庭的生产、工作与迁移,宗族之中逐渐形成了严格的人伦关系和等级约束。


    早期中华民族的先祖们主要进行的是农耕生产与生活,“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聚落而居的生活决定了当时族群流动性一般不强。数千年的生息繁衍,让传统农耕社会中小国寡民的观念根植进中华民族的基因,这个过程也使“宗族”血缘关系得到积累,并在阶级社会中沉淀生长,最终演变为“宗族制”。


    《尔雅·释亲第四》曰:“父之党为宗族。”所谓“父之党”之“父”也即是指父系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为有明确父系祖先的。所谓“党”,习见于东周以后文献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郑玄注,“党,五百家”。《周礼·党正》郑司农注同。所以《尔雅》讲宗族是“父之党”,亦即是说它是一种父系的较大型的亲属组织。


    有些宗族还可包括更多世代,如九族,家族和宗族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合而为一。


    在一个家族内部充满着秩序感和等级,种种尊卑亲疏都依照血缘关系来区分。每个家庭承担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整个家族共同祭祀同一祖先,以此维系亲情。这一法则,便是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